Re: [请益] 战国时代的贯高制

楼主: Oswyn (Oswyn)   2018-03-04 16:10:57
※ 引述《Aotearoa (长白云之乡)》之铭言:
: 战国时代以前使用“贯高制”
: 直到太合检地才普遍使用“石高制”
日本战国时代以前应该也不是完全都是贯高制,太合检地后也不是全都改为石
高制。每个地方特性都不大相同,严格说来就是十人十色、各地风景不同。
: 同样用来表示稻米收获量
: 想请问的是 贯高 与 石高 之间能互相换算吗?
能换算,但得要有所限定。依时间、地域不同找出该地的参数才会准确。不然
就跟问100石能拉多少兵、这周汽油一公升多少钱一样。只能得到个概数,
大约、大概这样,用途只能拿来参考而不是较精确的答案。可想十年、二十年
前一个便当之内容物与多少钱、一包洋芋片里有多少空气这种例子就知差别。
: 有查到 一贯=二石 的说法
: 但不同年份或不同地区,是不是标准不一样?
: 如果用 一贯=二石 算
: 这样十六世纪初的毛利家,差不多六千石而已?
没记错的话印象中毛利家用的不是京升。这种地方石力大小数据最好还是只跟
相近时代的临近地域相比卡稳。
会影响石高贯高计算的参数很多。物价(相场)、度量衡、检地方法、收租实
物状态等。
就算织丰政权有下令统一度量衡,结局实测江户时代各地方的枡还是大小各有
不同。更别说还有【扶持枡】、【下行枡】这种称为【延、斗出】的万恶通膨
调整工具。秀吉定6尺3寸为1间,1间边长之正方形面积为1步,300歩
为一段,但尺之长短也是各地、各时不同,太阁之前各地的步跟段也是同样。
总之就是混乱两字而已。随着地域、国别、领主差异很大。
检地是指出检地还是丈量检知,检见法还是免定法,生产高还是年贡高。上交
的石盛是未脱谷的种籾还是去壳的籾,东北地方还有连稻杆以稻束上交之例。
这些种种都形成了单纯数字以外的差异。有的资料有注记但大半皆无,这造成
了A资料的300石跟B资料的300石不等价。所以近年日本学术界的研究
命题多半是以○○地方、○○场合、以某某文书为目标来限定,已经较少见通
盘、大范围的题目。
[神立孝一] 関东“畑永”の変迁について:武蔵国多摩郡大沢村の场合
取论文内资料 表2 大沢村宽永18年、庆安壹年“割付状”数值
宽永18年(1641) 庆安壹年(1648)
永高 3贯125文 3贯125文
石高 15石6斗2升5合 15石6斗2升5合
取米 9石8斗8升 8石1斗7合
年贡率 63.3% 51.9%
绵(现物) 53文(75匁) 53文(75匁)
米(现物) 70文(1斗7升5合) 70文(1斗7升5合)
荏(现物) 18文(9升) 18文(9升)
大豆(现物) 7文(7升) 7文(7升)
金纳 3贯804文 3贯95文
纳合计 3贯952文 3贯243文
这算是少见名主记载的很详细上纳年贡之文书,但一般也只有江户时代以后才
比较会有这类详尽的文书留存,战国时代的就少了,就更别说再早期毛利元就
接班时的年代。
若是我个人想要比较某领主的势力大小,多半会去参考【旧高旧领取调帐】或
几次的日本大范围检地,找出其大致势力范围的石高去和同时代其它地方比较
,加上参照地图、地型。不然不同时代、地方的资料要拿来对比误差会很大。
其实毛利的话可查其本贯为【安芸国高田郡吉田荘】,也就是现在【広岛県安
芸高田市吉田町吉田】。丢到估狗地图可得知其大致范围。
吉川大致得到石见国佐磨、安芸国寺原・有马・北方・河合等地。
石见国佐磨约等于现在大森町、银山町,全部丢到地图查一查就可以知道吉川
嫌毛利小不是没道理的。
作者: Aotearoa (长白云之乡)   2018-03-04 16:33:00
了解,这样看来元就以前的毛利,真的相当弱小后来的长州藩,家老等级的俸禄可能就超过这时的毛利全部
作者: y11971alex (Indigo)   2018-03-05 00:48:00
作者: madrichard (梦幻部落)   2018-03-06 09:33:00
作者: lonelysin (一目ぼれ)   2018-03-06 10:28:00
毛利应该算是辉元入鲤城后,才算是毛利家最鼎盛时期。鲤城是参考大阪城而建,当时是中国地区的政经中枢。
作者: KrisNYC (Kris)   2018-03-22 17:18: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