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益] 战国时代的贯高制

楼主: Aotearoa (长白云之乡)   2018-03-04 12:30:52
战国时代以前使用“贯高制”
直到太合检地才普遍使用“石高制”
同样用来表示稻米收获量
(4/17编辑:
贯高是将收获量换算成钱货
石高则单纯是收获量)
想请问的是 贯高 与 石高 之间能互相换算吗?
以十六世纪初期的毛利家为例
大河剧演到吉川国经的女儿美伊(妙玖)
依尼子家的意思,政略结婚嫁给毛利元就
美伊嫌毛利家太弱小,只有三千贯
这三千贯之中,毛利本家的部分只有四分之一
其他四分之三是家臣们的领地
这时的当主是毛利幸松丸
元就还只是多治比猿挂城的城主,三百贯
我觉得用石表示,比较好理解
要怎么理解这时毛利的三千贯,大约等于多少石?
有查到 一贯=二石 的说法
但不同年份或不同地区,是不是标准不一样?
如果用 一贯=二石 算
这样十六世纪初的毛利家,差不多六千石而已?
作者: PrinceKanto (PrinceKanto)   2018-03-04 12:48:00
不是一比五吗
楼主: Aotearoa (长白云之乡)   2018-03-04 12:59:00
爬板上以前的优文,算法似乎有很多种,不同时期地区...
作者: xm (Why so serious?)   2018-03-04 13:07:00
不好算的原因在石高的出产会因地区有变化
作者: Cassious (卡西乌斯.布莱特)   2018-03-04 13:35:00
三千贯真的好少 大河剧秀吉里信长拿下美浓后 秀吉就拿到两千五百贯了...毛利还要养那么多人
作者: PAULDAVID (oops)   2018-03-04 14:14:00
1:3的贯高差...好明显的弱干强枝 一显家主在合议的弱势家格实力都摆明只有国人层级 内部架构居然还能如此碎散
作者: Oswyn (Oswyn)   2018-03-04 16:15:00
毛利掘起后一直是松散的国人体质,纳入丰臣下后才以这是上方(秀吉)意向来整合,被减为两国后才真的团结一体(误
作者: dickenst35 (阿煒)   2018-03-04 18:55:00
毛利元就前几任家主都早逝,家主没什么权势
作者: sdiaa (桂纶镁)   2018-03-04 19:43:00
弱干强枝其实是常态就算原先是强干弱枝 主家分封几个儿子出去就渐渐弱惹
作者: LUDWIN (暑假已经过完了)   2018-03-04 22:02:00
松平元康:不然十三松平还可以搞到老爸和爷爷挂点怎么来的
作者: occboy (要的举手~\囧~\崮~\冏)   2018-03-05 07:53:00
包龙星他娘:十三~我有生那么多啊
作者: sdiaa (桂纶镁)   2018-03-06 08:21:00
松平家有十八松平 甲斐武田家有板垣油川甘利秋山穴山浅利
作者: KrisNYC (Kris)   2018-03-22 17:15:00
超难算...战国从1540起算就好 到1600年是60年耶60年前1950年的物价要拿来跟现在比就超难比了
作者: LUDWIN (暑假已经过完了)   2018-03-27 14:48:00
现代是因为用信用本位制可以发行超过准备的货币所以贬值相对快速,连金本位制都还没有之前的近古恐怕还要担心通货紧缩(因为货币供给不足)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