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的讨论,觉得很有趣,分享上来给大家参考
https://twitter.com/KKriegeBlog/status/1774822767310852145
前情提要,作者是战史的学者,助理教授,也是重演爱好者
他研究的主轴是18世纪的西方战争
他在推特上面经常分享关于战史的讨论,值得大家关注
回到本文,作者先是说明了他的战史学生仍有很高的族群多样性
并没有都是保守派白人男性(这部分和板上大家较无关系,略去不多谈)
他后面在讨论的比较重要,他提到说战史爱好者常常有所谓“模范军队”的迷思
也就是基于传统论述的刻板印象,过度强调特定科技/战术/装备,
并且是选择性的提出知名的重大战役作为该时期的某种典范
他把这批人称作“典范支持者”
他认为这种论调很容易被引用各种相反案例予以质疑
而这可以帮助这类论述者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他接着提及另一批人,所谓的“典范反对者”
这批人和上述的人略有不同,会提出自己的论述来驳斥刻板印象
但是也经常会落入相同的框架,变得执著于特定的战术与装备等
这批人通常知识较广,会引用诸多研究(但容易做出曲解)
也较不易被直接反驳或说服(因为自认已经觉醒)
但是因为这类人通常愿意较深入的去阅读和理解
因此只要向这类人提出其他方面的研究
诸如后勤,作战,以及最重要的社会与文化关联
这类人通常会开始意识到战史研究的重点其实是在战场之外
在逐渐认知到军事史是由社会与文化建构而成之后
就可以成为“情境论者”
作者认为这类人才是真正能够对“模范军队”进行有效研究的族群
因为史上出名的劲旅,强大的诀窍并不是特殊的战术或科技
而是这些军队的社会与文化背景
情境论者会经常去观察一支军队中的大众的经验,而不是侷限于精锐
这样才可以对一支军队的普遍情形有更深入的了解
这些人也会有能力对史料进行甄别,针砭各种问题的逻辑,
并且研读“战争与社会”期刊之类的军事与文化相关研究
作者认为这批人包含不少学者,但也有不少战棋与重演爱好者
作者指出,我们须把模范军队拿来和他们的对手排开比较
才能知道双方到底差在哪里、该时代到底有何复杂要素
包含人员的参战动机、服装、薪资、粮草、武器补给,如何行动等等
要对各方面作出研究,才会对这些模范军队的成就有所认知
不论是其优点还是劣势,都不再只是表面上的印象
然后这是一份有人做的书单
https://pbs.twimg.com/media/GKFqeP7W0AAes3M.jpg
作者原文还有推荐或举例一些书籍,基本上我都看过(自豪)
包含
The Allure of Battle (非常推荐的书)
https://pbs.twimg.com/media/GKFtDicXMAE-m_p.jpg
Blundering to Glory: Napoleon's Military Campaigns
https://pbs.twimg.com/media/GKFteo4XsAAZcmE.jpg
The Seven Years War in Europe, 1756-63
https://pbs.twimg.com/media/GKFuNibXQAA-ACK.jpg
====
我个人是认为这个讨论串说得真的太棒了
包含我自己也对此有些反思
在此推荐给大家参考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