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略复国要编卷3
檄大小将领十六日
一议攻战之势。说者谓倭之鸟铳我难障蔽,倭之利刀我难架隔,然我之快鎗、三眼鎗及诸
神器岂不能当鸟铳?倭纯熟故称利,我生熟相半故称钝,原非火器之不相敌也。
倭刀虽利能死人,我刀虽稍不如,岂不能死倭哉?倭之所以能敢战者,非缘一刀之故,其
实殊死战也。前者死,后者进,无少退怯。今日调兵四至,云集乌合,若兵无统纪,士分
彼此,心果坚耶,否耶?西夏之事可为殷鉴,岂我之刀不能敌倭,倭之利刀不能架隔?
殆非也,其心实不如倭之死战也。
倭之利刀我难架隔,并不是倭刀长,我刀短,也不是指刀本身上的差别,而是双方武艺上
的差距,因为文中有这样一句话:纯熟故称利,生熟相半故称钝,所以这里的钝与利,
并不是物质上的。
但如果你把此文解读为宋应昌只是在比较双方刀法,这解读未免狭隘;明军的肉搏兵器并
不是只有刀剑,有戟、斧、刀牌、钂钯、双手斩马刀、长枪..etc;日军也不是只有野太刀
,有打刀、薙刀,短鑓(2~3公尺的短枪),长鑓(所谓的2间半、3间半)。
在日军的各大名军役帐中,标配是铁兜、皮盔、打刀、协差,这是人人要带的装备,然后
长短鑓的数量是最多的,高达3~40%。
铁炮与弓占比不多,随者朝鲜战争的经验,弓的比例还下降;铁砲的比例在各大名是不一
样的;加藤清正的比例最高,有22%,立花宗茂的比例只有7%。
那种5尺野太刀并不是人均一把的常见武器,你不能说毛利家、小西家、黑田家、立花家
这些军役帐都不相同的大名,全都能找出一组人,扛者野太刀冲锋,所以明军在战场上遇
到最多的刀,还是普通长度的打刀与太刀,碰到最多的兵器,则是各种不一样的长短枪。
所以我认为这里的倭刀、我刀,并不只是刀术,解释要更为扩大些,刀是泛指各类长短兵
器的白刃战技艺,就像有人会用刀剑来泛指兵器一样,那宋应昌这段文应该这样解释:
倭人的白刃战厉害,我军虽然稍稍不如,但不代表不能砍死倭人;倭人善战,并不光是他
们的白刃战厉害,而是他们不怕死。所以并不是你们白刃战输给倭人,而是你们没倭人不
怕死。
这样的解释,应该比只是把刀利=刀术好更为全面;所以在宋应昌心理,他认为倭兵的白
刃战是比明军强的。
如果你觉得这些话是骂北兵怕死、肉搏差、刀比别人短,并没把南兵算在内;并认为
"是以卒与敌,须易以长鎗、大剑以便搠(同刺)刺,江南之筤筅、金翁 刀,率皆长兵,
正此意也。阵定而合,须我之步兵先之,马兵继之,马兵分左右翼击之,乃法也。"
南兵只要持长兵就会赢,那就是你我看法不同了。
******************************************************************************
“南兵,一当百云。”、“曩者蔚山之役,详探倭贼之技艺,漂轻不猛,倭子三十,
不能当鞑子一人。”难道1个蒙古人真能打赢30个倭兵?一个南兵真能打得过100个倭兵?
这些话都只是譬喻罢了。
如果你信这些话,为何“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此贼(努尔哈赤)精兵七千,
而带甲首三千。此贼七千,足当倭奴十万。”你就不信了?
你为何不跟大家说得更清楚些,在火药库爆炸后,瑞典人的反应与明军不一样;
在右翼因火药库爆炸被西班牙人逐出城堡后,霍恩尝试进攻15次,希望拿回这个要地,只
是先机已失,再也拿不回来了。他们可没明军那样火药库爆了,整军都垮了。
所以别只会批评别人只捡自己相信的。
还有我觉得在网上骂别人只看农场文、剪裁史料、骂别人偏执、瞎扯,只因为看法跟你不
同,真心没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