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军队渡河,现在人们很快会联想到半渡而击。不过对这
半渡而击,古时候却有两个相反的决策……
首先是宋楚之间的泓水之战。宋军被楚军打败,主因在于主帅
宋襄公两度坚持严守所谓的仁义之道,拒绝右司马公孙固首先建
议趁楚军尚在渡河之半的阶段予以痛击,其后又拒绝他建议趁渡
河完毕的楚军结阵未固之前予以攻击。因为宋襄公主张︰“古之
为军,临大事不忘大礼”、“君子不重伤(不再次伤害受伤的敌人
)、不擒二毛(不捉拿头发花白的敌军老兵)、不以阻隘(不阻敌人于
险隘中取胜)、不鼓不成列(不主动攻击尚未列好阵的敌人)。”
可是到了东晋时与前秦的肥水之战,两军隔肥水列阵之际,东晋
请求符坚把军队稍稍后退以便晋军渡河决战。符坚同意的时候心里
打的算盘是要趁晋军半渡的时候予以攻击。谁知道自家秦军后退的
时候,先前混入的晋军奸细就趁机高喊秦军败了而扰乱军心,导致
秦军败战。
简单说,同样是渡河之战,宋军讲究武德不肯半渡而击迪军而败
,而秦军却是想不讲武德对晋军半渡而击,结果却被晋军用不讲武
德的奸细扰乱军心而败。
除了这两个著名例子,还有什么渡河之战,是让人出乎意料之外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