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诏稍早还是因为唐朝扶植,让南诏部落统一云南地区的“六诏”(即“六王”)
用来抵抗吐蕃的攻势
但到了阁罗凤这一代,唐朝的治世,浮现了李隆基用人不当,朝政腐败的隐忧
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加上云南郡太守张虔佗,都是宰相杨国忠信任,但问题
很大的人物 (旧唐书:鲜于仲通褊急寡谋,张虔陀矫诈)
天宝9年(西元750年),阁罗凤终于忍不住发兵攻杀张虔佗
柏杨在他的白话资治通鉴,直接认为张曾经要来访的阁罗凤妻妾上床,还对
南诏上贡多有索求,阁罗凤拒绝了大部分索求,于是张就一面责骂,一面
上告朝廷,认定阁罗凤想要造反
阁罗凤反击,不但攻陷姚州,连32个委任性质的“夷州”都一起攻陷
杨国忠的反应是派兵讨伐,天宝11年,鲜于仲通率兵6万出戎州、巂州,
分三路进兵进攻南诏。南诏节节败退,阁罗凤遣使向唐朝谢罪,请求归还
掳掠所得,与唐朝和好,否则要向吐蕃投降,遭到唐朝方面拒绝
南诏于是向吐蕃求救,唐军进军靠近南诏首都大和城,战败
吐蕃与南诏结为兄弟之邦,阁罗凤被吐蕃称为赞普钟(钟即弟之意),
并订为南诏首个年号
阁罗凤说:“生虽祸之始,死乃怨之终,岂顾前非而忘大礼”,
修筑“大唐天宝阵亡战士冢”(俗称万人冢),并在大和王都立大碑
(世称德化碑),刻石写上“叛唐不得已而为之”等字句。
(并未提到妻妾遭辱一事)
故事还没结束,杨国忠知道战败大怒,天宝12年,又派侍御史李宓
率领10余万军队进攻南诏。唐军死于瘴疠者多,再次败于大和城下,
李宓也战死
杨国忠之怒更甚,虽然报给李隆基的战报都是大捷,然而实际都战败,
只好继续扩大征兵,甚至用强制手段逮捕逃兵,以枷锁解送从军
然而不久之后,就发生安禄山叛变,于是讨伐南诏无以为继
杨国忠后来也在长安陷落,皇帝一行人逃往四川途中,被禁卫军
譁变杀死(杨家包括杨玉环无一幸免)
[感想]
天宝虽称盛世,但最强兵力都集中北方,而且不忌外族担任节度使
内地军备甚弱,即使征集再多也缺乏战力
安禄山就是看准这点,很放心的率领原唐军的北方精锐,叛变南下
最糟的一点,就是皇帝李隆基徇私,放纵李林甫和杨国忠乱搞,
所谓盛世,实际上已经腐败不堪
南诏终于还是受不了吐蕃压迫,重返唐朝怀抱,这部分是后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