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16~17世纪,欧洲士兵手上的火枪

楼主: helldog (妈宝地狗)   2022-03-01 14:03:27
图文版: https://zhuanlan.zhihu.com/p/446850617
火绳枪(arquebus)是16世纪出现在欧洲,这个词是由钩枪(Haakbus)演变来的;它的高
军事价值在西班牙军队中得到了特别的证明,很快的,取代了长弓、十字弓和旧的火药武
器,成为大多数欧洲军队的标准步兵武器。
火绳枪在16世纪后半被更加的标准化;这种被标准化的火绳枪又被称为Caliver。在欧洲
各国,火绳枪有自己的名字,在西班牙或法国,它被叫做arcabuz;在英国,它被称为
Caliver。在德国,它被叫Rohr或Schützenrohr;在荷兰,它叫roer。
在那个时代,因为工艺所限,精度只能达到0.1mm,枪只的口径并没办法做到标准化;就
算同种类的火枪 ,口径都存在正负0.5mm的公差;与其用口径分类当时的枪枝,还不如用
当时人的习惯,用多少子弹数量重达1磅来当标准。比如20发子弹/磅的枪枝,其口径大
概是15.8mm~15.9mm。比如10发子弹/磅的火绳枪,其口径就是19.7mm。虽然国王
或将军们力求装备的统一化(或根本无此概念),在当时,由于工艺、生产力与后勤限制,
军火购至许多不同的地方,同一支军队往往会使用多种口径的步枪与子弹;有时士兵被迫
在军营里改造子弹,让子弹能塞入他们的枪管里。现代考古学家在吕岑战场现址找到多种
不同口径的子弹,口径从17.4mm到18.8mm不等,以18mm~18.3mm为大宗。
同时代的明朝,士兵们也会遇上相同的问题,比如拿到口径大小不一的子弹,然后塞不进
枪管;所以17世纪的蓝星人都做不到工业上的标准化,就别在瞎扯西元前200年的大秦军
团能办到了。某些线民一直强调这些,只会让人觉得孙子无能,越活越惨,只会抱者爷爷
的过往功绩往自己脸上添金。
在欧洲,火绳枪变成两条演化路线,轻火绳枪(arquebus)与重火绳枪(musket);轻火绳
枪威力小,但射速较快,两分钟可能到达3发;重火绳枪威力大,但射速只有两分钟一发
,重点是,重火绳枪在开枪时,需要先立一个枪架,把重火绳枪架在上面发射。
萨克森人在苏尔生产了小口径的火绳枪(16发/磅、口径17.5mm),主要出口到德国南部、
瑞士和奥地利;在纽伦堡、阿姆斯特丹和苏尔,他们生产20发子弹/磅、口径15.8mm和
15.9mm、长136cm的轻火绳枪,枪重大约3-3.5公斤。到了16世纪的末期,欧洲军人嫌轻火
绳枪威力太小,逐渐被淘汰。
在1620年至1630年间,奥格斯堡和纽伦堡生产口径为14发/磅、口径18.3mm的重火绳枪,
阿姆斯特丹和苏尔生产的重火绳枪为15发/磅。当然还有一种更重的火绳枪,8发子弹/
磅、口径21.6mm,在当时被称为full musket。
30年战争期间,因工艺的进步,枪管可以卷的薄些;所以同口径的枪枝比起以前的同口径
枪,重量变轻了。法兰西斯·马卡姆在1622年发明了一种新式的重火绳枪,它是10发子弹
/磅,口径19.7mm,枪重4.6公斤,它被大量出口到英格兰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在瑞
典军,士兵给它取了浑名:混蛋枪。1631年,奥古大王把他旗下的32个团全换成这支中间
威力的重火绳枪,以实现枪枝的制式化;为何要选用这支枪?其一是它不需要枪架,这意
味它有arquebus的射速与musket的威力。其二,可能是为了子弹能互通吧,瑞典军还使用
大量同口径的旧式重火绳枪。
簧轮卡宾枪
关于骑兵使用的簧轮卡宾枪,似乎也有类似的发展;在17世纪早期,荷兰使用14发/磅、
口径18.1mm的卡宾枪,而Ferlach生产的卡宾枪,则为32-38发子弹/磅、口径13.1-13.9mm
。到了1620年代,当时荷兰把簧轮卡宾枪给轻型化;子弹为15/磅与20发/磅、口径为
17.2mm和16.1mm。而苏尔则生产了16发子弹/磅、口径为16.8mm的卡宾枪。在吕岑战场上
捡到的283支卡宾枪有各种尺寸,口径范围从13.1mm到18.1mm,且16.8mm为大宗。
簧轮手枪
三十年战争前半部分的簧轮手枪都有装饰,而且有很多都是订做的不是大量生产的;由格
拉茨军械库的收藏得知,在17世纪早期,德意志-奥地利手枪的口径相对较小,只有10.0
到12.7mm;在1620年,纽伦堡和苏尔生产35发/磅、口径13.1-13.5mm的簧轮手枪。
由于30年战争期时手枪产量增加,所以装饰消失,口径变大,达到16.0mm;在瑞典军队服
役的约翰·克卢梭于1632年说过,典型的军用手枪为20发/磅、口径为15.6mm。
膛线来福枪
现代学者对当时的线膛来福枪了解很少,因为它不是标准的军事武器,也不出现在当代的
军事手册中。火绳枪的不准确度并不算是一个军事问题,它可以用齐射来解决;但在打猎
时,准确度就是个大问题,膛线可能是为了打猎而发明的。
在格拉茨军械库的收藏得知,1520-1540年间的膛线来福枪有147支,口径为11.0到16.5mm
,生产于施蒂里亚、纽伦堡和奥格斯堡;膛线来福枪的口径好像没有制式化。
在奥地利与奥斯曼帝国的长战期间,奥地利军队会使用膛线来福枪;在那里,人们经常会
与土耳其人发生小规模的冲突,准确度比密集的火力更重要;很难判断膛线来福枪在当时
是军用还是民用武器。
后记
当兵时,班长跟我们说,你要像爱护你的马子一样,爱护你的步枪,在军营里,步枪就是
你的马子;你要跟她一起同吃同睡做爱,有危难时,你只能依靠它。我想,16~17世纪的
欧洲步兵,应该也是被他们的军士这样教育吧。
附录
明军使用三钱鸟铳,弹重11.25克,子弹比欧罗巴任何轻火绳枪都轻;也比不上日本常用
的三匁半筒(13.125克)与六匁筒(22.5克)。
参考资料
The archaeology of the Battle of Lützen: an examination of 17th century
military material culture
作者: overno (狗不理)   2022-03-01 15:29:00
前几段“在那个时代,因为工艺所限,精度只能达到0.1mm”,单位是否写错?
楼主: helldog (妈宝地狗)   2022-03-01 15:55:00
我记得单位没错
作者: overno (狗不理)   2022-03-01 16:05:00
0.1mm的精度已经不错了
楼主: helldog (妈宝地狗)   2022-03-01 16:40:00
所以你觉得,应该是1mm左右的公差才合理?
作者: overno (狗不理)   2022-03-01 17:09:00
https://youtu.be/X_O1-chxAdk看这制程,精度能到0.1mm?
作者: ccyaztfe (best_troll_tw)   2022-03-01 19:10:00
0.1mm是十条,这精度有点扯欸
楼主: helldog (妈宝地狗)   2022-03-01 21:10:00
论文是这样写的,我反复看过2、3遍,他用的是mm
作者: overno (狗不理)   2022-03-01 21:46:00
感谢分享
楼主: helldog (妈宝地狗)   2022-03-02 08:12:00
我认为当时公差能做到0.1mm是有可能的,因为那时已经有钟表,细小的零件能容忍1mm的公差?我认为当时公差能做到0.1mm是有可能的,因为那时已经有钟表,细小的零件能容忍1mm的公差?
作者: overno (狗不理)   2022-03-02 09:38:00
看一些古早的后膛枪,他们的子铳与枪膛间的密合度很高,工匠细心打磨的结果,近代后膛枪也有气密不足漏气的问题,是靠黄铜弹壳受力膨胀,才能完全密合枪管,但这只能一次性使用0.1mm的公差,应该可以靠黄铜弹壳解决气密问题就像minie 弹,利用子弹受力膨胀的远离,达成密封原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