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17世纪欧洲实操兵书与纪效新书的内容比较

楼主: helldog (妈宝地狗)   2022-03-01 13:57:09
图文版: https://zhuanlan.zhihu.com/p/471017931
格瓦斯·马卡姆(Markham.Gervase)是位英国诗人和作家,生于1568,卒于1637。他最出
名的书是英国妻子-包含一个完整的女人应该具备的内在和外在美德;别以为这书是英国
版的女戒,这只是一本介绍班伯里蛋糕(Banbury cake)的食谱。
Markham.Gervase 班伯里蛋糕
他是英国诺丁汉郡科瑟姆的罗伯特·马卡姆爵士的第三个儿子,早年曾在低地国当兵,后
来变成为埃塞克斯伯爵麾下的上尉,他是一位多产作家,其中,他写过一本操练士兵的兵
书-士兵入门(The souldiers accidence),我在这简单比较一下,欧罗巴实操兵书与纪效
新书的内容比较。
选兵:
老戚认为不可找都市里的游手好闲之辈来当兵,那种面目光白、形动伶便的人,是选兵的
大忌;第一选择是乡下人,吃苦耐劳,身强体壮,而且要挑个性愚钝者,害怕权威,这样
才会服从上级的领导。
如果一个人力气大、武艺高、身手灵活、有胆子,自然最好,但这样优秀的人,可遇不可
求,哪种特质是老戚最重视的?他的首选是胆子大;如果胆子太小,在战场上手软脚软,
就算力大艺高,啥都发挥不出来。
格瓦斯·马卡姆的书对于如何挑选士兵,并无内容,我认为是该书是写给上尉看得,上尉
的层级不够高,管不到选兵的部分。
束伍:
队为纪效新书版本中步兵的基本单位,一队共 12 人,包 含10名战斗人员和队长、火兵
(伙头兵),一队就组成一个鸳鸯阵。
队之上的层级是哨,一哨由四队组成,四队分别布于一哨的前、后、左、右四方位, 形
成一个中空的菱形队形;哨长位于中央的空位指挥四组鸳鸯阵,一共是 49 人,含 40 名
持冷兵器士兵。
哨以上的层级是官,除 了由四个哨按先前方式排成菱形队形,哨官居其中以外,中央空
位还安置 了鸟铳、火器手的队伍,呈现一种由冷兵器士兵围在热兵器士兵周围的编制。
先不论中央的热兵器队伍,一官的周围就有 160 名持冷兵器的士兵,加上他们的火兵、
队长、哨长,共196 人。
从兵力、武器配置来看,会发现队、哨两个较基础的层级只有配置冷兵器,要到官这一级
才开始设立铳手跟砲手,从这里可以判定,火器手的调度是以官为单位。
在士兵入门里,格瓦斯·马卡姆认为100人为一个连,一个连可分为四个中队,每个中队
再被分为数个纵队(列),列为最基本的单位;而列中的第一位士兵,是该列的领头,是最
老练的士兵,他被称为File Leader;连队一半的人持长矛,一半的人持重火绳枪
(musket)与轻火绳枪(arquebus)。
授器:
军队中有各种各样的兵器,士兵也有各种各样的,老戚认为不同的兵器应该要由不同的人
来操作;比如籐牌应该选年轻且身手矫健之人,藤牌内用大藤为骨,以藤蔑条条退藤缠联
;高大强壮的人操作狼筅、长牌,长牌要大且坚固,能保护身后之人;长枪配给聪明敏捷
有杀气之人,枪锋要轻利,重不过两,杆要梢轻,腰硬根粗;比长枪兵素质次一点的人则
拿短兵。
长牌手籐牌手每人各有一把腰刀;火头兵则有一个铜锅一口、要负责队上的饭菜;每位短
兵各带火箭六枝,还有铁蒺藜60个,每小队还要轮流带拒马6个。
每个铳手都有火药筒,皮袋,布油单1张,锡鳖1个;每张弓要配长箭100枝,边箭100枝。
每张弩,要配弩箭100枝,弩药一瓶;每哨有大铳3门,中军9门。还有火箭100匣。
格瓦斯·马卡姆认为,最强壮的人适合当长矛兵,身体方宽的人手持重火绳枪(musket),
矮小敏捷的人则拿钩枪(Haakbus)[注]
注:钩枪后来演变成轻火绳枪(arquebus);
莫里恩头盔
每个长矛兵头上都要有西班牙莫里恩头盔,不然也要有其他种类的钢盔;它们的盔甲要能
护到大腿,而且盔甲要上漆,这样才不易生锈。
Bilboe剑
长矛兵的矛长度约15英尺(约4.5公尺),木杆要用坚固的白腊木;每个士兵还要配有一只
剑,最好是土耳其剑或Bilboe剑 ;每个人还要有剑鞘、腰带、铁挂勾、硬皮革做成的饰
物。
17世纪的帽子 蠕虫
每个火枪兵头上要有帽子,一个宽大的皮革弹带从左肩到右臂,绑在他们身上,上面挂12
~13个火药筒;此外他们还要配火绳枪、送弹杆、支撑火绳枪的叉杖(重火绳枪才有)、
剑、腰带、铁挂勾、和子弹袋,子弹袋里有模具、子弹、蠕虫(一种清除枪管残余物的工
具,长得像打开软木塞的螺丝拴)、小铁锤与撬铁;然后配有一条长长的火绳。
中士的武装如同长枪兵,但武器改为长戟,长戟的刃部至少要2英尺(约61公分);掌旗官
与中尉应该武装要牙齿,穿着头盔、颈甲、肩甲、胸甲、甲冑应该护到大腿。
军令:
老戚用旗子、枪声、旗帜来传达军中指令,要求士兵凡你们的耳,只听金鼓,眼只看旗帜
,夜看高招双灯,如某色旗竖起点动,便是某营兵收拾,听候号头行营出战。不许听人口
说的言语擅起擅动;若旗帜金鼓不动,就是主将口说要如何,也不许依从。
以旗帜来说,每哨各有哨旗;队上的兵要紧盯者哨旗的动作;若旗往左则左行,往右点则
右行,往前即前行,随旗所指而往。如果哨旗收起来,则大家原地立定听下一个指令。而
且旗帜还有各种颜色,比如在南面属火,摆红旗;北面属水,摆黑旗;东面属木,摆青旗
;西面属金,摆白旗;中央属土,摆黄旗;这样士兵看旗帜颜色,就知东南西北。若摇黄
旗,则是中军听号令施行,若摇动红旗,则是前营兵听号令施行,以此类推。
老戚还用上各种乐器发号施令,比如敲铜锣,就是士兵可坐地休息;吹哱囉,就是士兵站
立,并拿好器械;比如行进时,每十步则点鼓一声;擂鼓,是要各兵对敌交锋,鸣金一声
,冲锋的士兵就要停止前进不动,再鸣一声,士兵则退后返回队伍。有些命令则是旗帜与
乐器混合,比如旗摇动,只吹喇叭一长声,是要各兵转向旗帜摇动的方向。
欧罗巴军队则是用军乐与口令来指挥军队,旗帜只是部队的标志,不是传令的工具;士兵
入门这本书则记载如何口令来号令部队,透过中士下达口令,士兵进行动作,口令种类如
下:
妈宝地狗:[粪作]17世纪的欧洲军队口令67 赞同 · 8 评论文章
随军还有穿着华丽长袍的鼓手和吹笛人;虽然乐器种类不像明军那样多,但与老戚的差别
在,欧罗巴人是透过军乐的旋律来传达命令的,也就是节拍。威廉·加拉德(William
Garrard)在其著作《兵法》(the Arte of Warre, 1591年)写道:"根据鼓声的节拍……
因此,他们应该以豪迈而华丽的步伐,公正而公正地走下去。"
鼓乐是军纪的主要特征之一,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鼓乐,在30年战争期间,德国人曾
利用苏格兰进行曲来欺骗敌人;戈登.罗斯蒂梅在1637-1638年间记录了苏格兰鼓手教导
他们的士兵如何记住其他国家的军乐。欧罗巴人对鼓手十分重视,1582年,法兰西斯·沃
尔辛厄姆爵士写信给一位叫Gawen Smithe的鼓手,要求他成为皇家军乐队的鼓手,并列举
了他能在鼓上敲出的进行曲。
笛子在16世纪上半进入军队,最初没有得到普遍的尊重,莎士比亚嫌吹笛人是”歪颈横笛
发出卑贱的吱吱声”;尽管遭到了精英们的嘲笑,横笛还是作为一种行军时的激励,赢得
了士兵的关注和支持。
所以该书要求士兵要熟记所有的鼓声旋律。下面是17世纪法国军乐的影片:
Royaume de France (1643-1792) Musique de la Court de Louis XIV "Marche pour
la ceremonie des
Turcs"www.youtube.com/watch?v=WnuTjZgn4t8&list=RDvKsBKkD_K70&index=2
战术运作:
单队作战则是鸳鸯阵或三才阵;到了哨这一级的部队,警戒时是排成菱形,但遇敌时前后
两队组成两层的正兵,左右两队则会拉开距离形成左右两翼,长的如下图:
在官这一层级时,每官的鸟铳手会分成五层立于阵面前,当敌人前进到100步内(约150公
尺),听吹竹筒响,在兵前摆开,每一哨前摆一队。当听到官那边放一声铳,才许放铳,
每吹喇叭一声,放一遍,后排的士兵把装好子弹的枪只递给前排(番递法),然后等待第二
次的喇叭声再开火,直到命令被停止;若是喇叭连吹不止,则是齐射。
射击完后鸳鸯阵小队会缓步往前,超越鸟铳手位置向敌推进。每个鸳鸯阵小队间会有三大
步的间距,方便鸟铳手退到战线后。三大步是长鎗、狼筅可以照应的攻击范围,所以应该
不怕敌人冲进大兵横队上的间隙,这三大步间距也是左右长鎗手、短兵手杀敌、归队时进
退的动线所在;无论单总、单官作战,其大兵都采用这种两层横列、每队间距三大步的结
构。
纪效新书有丰富的冷兵器战术,大家还要配合前面的盾牌做动作;比如当敌人长枪从左刺
时,牌手拿盾去挡,左面的狼筅手与短兵就要趁机攻击,短兵要跟长兵互相配合等等...
而欧罗巴人可则单调许多,只有刀剑与长矛(戟是身分的象征,不是作战兵器);虽有文章
说,那些长矛兵可算是当代剑客,但我没去查更多的证据,不知道那些士兵真实的刀剑水
准。
相比之下明军火枪战术则粗陋的多,火力持久性不足,枪枝数量也不够,我想是否因为敌
人的不同?因为蓟镇版的鸳鸯阵比纪效新书版本的鸳鸯阵,火力则是加强了;相比之下,
欧罗巴人在火器战术上可说是玩出了花,有大量用于不同状况的轮射战术, 兼顾了持续
性与火力强度,详细可见下面Link:
妈宝地狗:[粪作]17世纪的欧洲军队口令67 赞同 · 8 评论文章
士兵入门只提到连队这层级的战术使用,到营旅级要怎样玩,这本书没说;但我可以举下
面一个例子,说明欧罗巴人在更高层部队的战术是如何运作的;奥古大王在30年战争期间
很爱用一个叫fire and Shock的战术,下图就是fire and Shock战术的步骤。
步骤1,步兵旅排成菱形前进,距离到敌人三十公尺处停止;步骤2,中队2与中队3的火枪
兵前进与中队1的长矛兵平行,实施两次半齐射,然后全体冲锋。3则是旅采取防御时用出
的阵型。
明军的阵型显示出用阵三分的思想;中军是身体,身体是不动的,动的是两翼(左右军与
奇兵);进攻时以队为单位出击,然后不断的轮替;这跟欧罗巴的荷兰兵学很像。但欧罗
巴的反对者认为,这样的单位人数太少,生存性太差,增加大量的军官,只是无谓的浪费
;比如奥古大王后来就把三个中队组成一个步兵旅,以旅为单位来进行指挥调度。
后话
老戚的兵书内容比起士兵入门更为全面,我想是因为该书的默认读者是将官,有招兵、管
兵之责,所以纪效新书连如何责罚都有写入;但士兵入门的对象是上尉,他管的是营/旅
,招兵与订定赏罚不是他的责任。
我认为明朝兵学与欧罗巴兵学最大差异的还是在插画与细节;老戚告诉你明军有这类的阵
型变换,但怎样变,比如鸟铳手如何退到战线后,鸳鸯阵小队是如何超越鸟铳手排到前面
,A如何变成B,这些细节则没讲;但士兵入门这本书不一样,第10页到第23页全都在
讲队型是如何变换的,而且用图代说,有时比文字更容易让人懂;这就是我提到的,欧罗
巴兵书在某些部分更详细与系统化的理由;当然插图美观与否还是很重要的。
参考资料
阵法与身体: 晚明军事文化中的鸳鸯阵
明代战车研究
16th-17th-CENTURY MILITARY MARCHES
The archaeology of the Battle of Lützen: an examination of 17th century
military material culture
The souldiers accidence. Or an introduction into military discipline
containing the first principles and necessary knowledge meete for captaines,
muster-masters, and all young souldiers of the infantrie, or foote bandes.
Also, the cavallarie or formes of trayning of horse-troopes, as it hath beene
received from the latest and best experiences armies. A worke fit for all
noble, generous, and good spirits, that loue honor, or honorable action. G.M.
https://en.wikipedia.org/wiki/Gervase_Markhamen.wikipedia.org/wiki/Gervase_Markham
https://en.wikipedia.org/wiki/Bilbo_(sword)en.wikipedia.org/wiki/Bilbo_(sword)
https://www.pinterest.com/pin/355291858075466473/www.pinterest.com/pin/355291858075466473/
https://en.wikipedia.org/wiki/Banbury_cakeen.wikipedia.org/wiki/Banbury_cake
https://en.wikipedia.org/wiki/Worm_(artillery)en.wikipedia.org/wiki/Worm_(artillery)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