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overno (狗不理)》之铭言:
: 个人对明史不熟,但从大凌河之役看到松锦之战,感觉明朝领导人脑袋有洞
: 明朝对于关宁一线被包围的据点在派兵解围时的问题很大,一再将兵力少量逐次投入
: 导致解围军必需面对比自己兵力还多的后金军
: 以大凌河之役来说,解围军最多的一次是张春率领的4万援军
: 但皇太极带去大凌河的满蒙八旗兵力都比他多,战场经营更久,而且沈阳还有兵力后援
: 难道 张春以为自己麾下的4万明军会比 满万不可敌的辫子军强?
: 明军野战3打1都未必能战胜 辫子军,张春又不是带领4万台械军,而且人数还输!!
大凌河之役发生时,后金满蒙八旗三百多个牛禄,即使以每个牛禄七十人来算,
满蒙八旗总动员兵力也不到两万五千人......
好吧后金当时还有外藩蒙古和朝鲜,不过两者合计也就没几千人,而且战力存疑,实际上
长山之战也没他们出场的余地。
按后金的说法,长山之战时后金方面投入兵力约两万人;明军四万也是后金说的,实际上
有没有那么多人,我是觉得有灌水嫌疑。
无论如何,明朝对后金的兵力估计几乎从来没有正确过,所以如果你是看到一些传统上拿
明朝方面战报来判断后金兵力的资料,那基本上没有参考价值。
: 今天松锦之战也是,即便是明朝明星队,也未必能在野战中1:1与辫子军打成平手
: 但皇帝与洪总督却很有自信能靠5~6万的关宁军打败辫子军解围
: 这与 甲午战争,后世评论是 李鸿章靠1省总督之力与日本倾全国之力对抗有何不同?
: 我们的民族救星蒋公在8年抗战就演示了,1对1打不赢,3个中国兵挡1个日本兵总行吧!
: 但古人好像没蒋公开示就想不明白?
东西石门之战时,明军“誓师七镇、锦围三月未解”,兵力约在六、七万左右;
后金此时前线有半数八旗兵力,按牛禄与披甲人数下去算,估计约为一万三千人。
(这数字可能有低估但也顶多一万五、六千人吧;三顺王此时不算八旗)
所以不要说什么一对一,明军是多打一才能打到自称胜利、实际上是平手或无决定性,并
且仍是无法帮锦州解围。考虑到后金前线兵力有一部分在围城,东西石门之战还不只是五
打一,恐怕是八打一或十打一。
到更后面后金六月到八月份陆续把所有兵力都压上去,大概前线有三万人以上、蛮大机会
还是不多于四万人;洪承畴的兵力虽然据说有十三万,但是怎么算都很难得到这个数字,
粗估八万到十万人比较合理。
结果咧?先不管后面被拦腰切断退路,明军打了一个月的正面消耗战,还是打不赢啊,而
且皇太极亲自率领的部队还没到(粗估八千人)。这代表明军用八万人打后金两万人,打了
超过一个月还解不了围。
: 当然也许是 明思宗脑袋有洞,没有基层经验,也没军事经验与威望
: 除了对前线实情判断有误,还常派其他文官对 孙承宗与洪督军的战略多加阻挠
: 怕他们有了军功,会像袁崇焕一样跋扈(袁督军也只是比较敢讲实话而已)
一句话,明朝没钱了。加一句话,后勤不济。
本来明军在最前线就难以维持五万兵力,所以洪承畴在东西石门之战前才会一直把主力的
兵团拉回宁远就食;后来增兵前线后,按逃回来的总兵王朴的说法,会战后期也是有大半
官兵在松山、杏山之间协助运粮,根本没办法长时间全力出击。
另外,松锦之战的时候关内局势已经相当恶化,粮饷难以为继,朝廷当然要催战,要不然
华北华中都已经快爆炸了。
: 另一方面,心高气傲的冥思宗也可能真不将皇太极放在眼里,以为他们只是癣疥之患
: 要先安内再壤外,但对我这未来人来说,真的太低估后金的战斗力与皇太极的能力了
: 另外一提,这些打败仗的明朝精锐怎么办?
: 忠诚的被后金砍头,投降的变汉八旗回过头打明朝,溃逃的怕被军法吊死就去当流寇
: 最后这些溃逃的前明军随闯王攻入北京城
: 如果当时的皇帝是像曹操或明太祖这种有脑袋的
: 肯定不会犯这种将兵力逐次投入的低能错误
: 甚至知道该怎么练兵,让明兵至少能与后金相抗衡
: 即便明兵战力还不及后金,也会用各种计谋,让明兵能10个打1个
事实是已经十打一了啊,结果惨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