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好多恕删
想说有些可能跟民防(?)相关的心得
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
现在因为不太会密集回文,所以我想跳过很多法规、评估报告以及细节的部份,把重点集中在个人稍微参与或了解过的一些团体与事件
1.灾害应变体系与军方的战时合作
消防以及中油、台电都有定期的和军方合作,更新协调流程以及进行沙盘推演。实际内容包含每年到几个县市消防局进行战时沙盘推演以及部份通讯演练等等。有些人可能会觉得战争好像跟平时所讲的灾害差很大,但实际上战争、恐攻等也都属于灾害应变体系要处理的事项之一,而且每种灾害是本来就都不一样了。
2.战时有没有人真的会来上班
按照战时的相关对应流程,基础建设事业单位都有相关安排及小规模不定期演练(食水卫生交通油电讯…)。按照在几次灾难已经高风险救援的案例,他们不只会上班,甚至会案件发生前主动销假报到带着自备装备报到待命然后出事就直接参与行动(当然也是有抱怨太常被迫销假的人)。接着关于医护…诊所就算了,但任何灾难包含战时急救责任医院急诊都不能关门,除非医院被直接瘫痪,那当然这些指定医院就有一堆备用系统跟措施…。另外我必须说这些大医院急诊体系的医护比我看过所有灾害应变或军人都还要主动付出参与,所以真的不必对战时有没有军人以外的系统
运作那么悲观,在我所接触过的范围内消防医护台电都证明能够动员最基本的需求量。
3.食粮的确保
农粮署是有各种灾害包含战争,对米为主但也包含其他农作物的管制和发放作业,进行跨单位整合和…演习(?),不过我确实没有听说过他们有没有灾害动员体系。这一段故事倒是让我知道有演练过的方案包含了要警方协同其他中央单位与地方政府,一起管制清点并可能征收在物流节点或批发商的物资,其中也包含计划转去供应军方。有参观或照片看过军方一些食品仓储,罐头依然是非常主要的战备食品物资,毕竟肉冷冻耗能大而菜冷藏不只耗能连保存也不到两周,不加工难以保存,所以还是得依赖持续的生产和物流。(蔬菜好像最适合常温长期储存的是洋葱红萝卜,可
以放好几周,大家记得到时候先抢这些物资XD)
4.战时民间应变资讯的匮乏
这边其实可以换个方向问…如果发生超过历史规模的全台大地震,导致全台超过三分之一建物倒塌而且未来两周内持续有高强度密集强震,一般民众该怎么办?
如果发生超过历史规模的强烈风灾连带一整周的超强烈西南气流超大豪雨,导致三大都会区的水电食粮通讯道路都瘫痪两成以上,一般民众该怎么办?发生以上事项,而且威胁还持续发生,民众所能做的事就是待在家里减少活动(减少活动统计上来说就是减少灾害),在特定时间地点获取或交换物资,必要时被引导疏散前往避难中心,然后剩下的看有没有能帮忙做的事情。以上的剧本不是不会发生,而且也超出现有灾害应变体制的反应能量,但为何大家都没有学过相关的应变方式因为灾害应变体系的建立要钱要人要时间,发生机率越低或是投入资源没有到一个高门槛就没有
意义的事情,就越没有去投资的必要(额外找防空洞在现代就是很没意义的事情)。把资源花在让医院或公共大楼地下室或学校变成万用避难区、花在建立社区连络系统、花在让反应人员知道如何引导民众、花在规划灾难时的物流管理(这一项总觉得说不定找慈济还能推更快)…
就警消还有相关的公务国营事业来说…各种灾难应变包含战争其实都至少有基础的相关规划,有一些部份也有实证甚至被现实灾难检验过,某些方面和军方的合作除了规划以外,至少也有推”演”甚至排”演”过。至于战争中军方打算怎么分配自己或其他单位/事业调度或征用而来的资源到一线单位…那就是军方的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