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军战争初期的编装与战力
土军在第一次巴尔干战争中,共有六个军部、十四个正规步兵师、二十二个后备步兵师被
歼灭或受重创而解散、整并,占全军折合近一百个师超过三分之一。以兵力估计,则土军
伤亡损失超过三十万人,等同1912年战备动员前的总兵力。从第一次巴尔干战争到鄂图曼
参加一战,中间有大概一年半的时间稍作喘息。
土军打消后备师和师直营,参战时共计有四十个新制正规步兵师─其中十八个是第一次巴
尔干战争后重建的番号,另有数个要塞区、分散各地的保安队、骑兵旅,高加索战线上有
骑兵师和一个新编的保安师等。
实际编装以1914年十二月的土军第三军团为例,其下辖的第九、第十军仅各装备58和56门
,第十一军则装备94门炮,其中第九和第十一军都已于开战后增添了火炮。此外,三个军
分别只装备23、20和16挺机枪,远未达土军每师12挺的编制。第三军团此时每个师平均约
有七千挺刺刀的战力。列强标准此时是一个营两挺机枪;土军一个师九营。
1915年一月,土军第五远征特遣队(后来的第五十二师)装备六挺机枪、十二门山炮,其中
八门是新式的速射炮。1915年二月,土军第三军军部与第七师共计约一万五千人,装备八
挺机枪、五十门火炮。1915年年底,伊拉克战区指挥部下辖的五个师之中,其中三个分别
装备四挺机枪、八门火炮,第五十一师(前身为第一远征特遣队)装备八挺机枪、六门火炮
,第五十二师如上述,军团直辖炮兵则有二十三门火炮。
1916年八月底,开往加利西亚的土军第十五军下辖两个师,装备二十四门90毫米野炮、四
门12公分榴弹炮、两门22公分榴弹炮、两门一零五毫米榴弹炮以及八门重迫炮,抵达前线
后德军又提供十二门90毫米野炮和四门12公分榴弹炮。土军机枪较弱,德军提供掳获的三
十挺俄造机枪,并派遣八个德军机枪班支援。
小结
以高加索战线上的历次战斗而言,土军主力部队的战斗力虽然逊于俄军──装备有差距─
─但也有俄军同等兵力的六成左右。在1914年十一月的第一波会战中,土军就是用折合约
十二个师抗衡俄军折合约八个师,并且能够打出拉锯战。
虽然土军在1914─15年冬季战役中惨败,第九军大部被歼、第十军步兵战损近九成,火炮
也损失山炮五十门、野炮十二门,到了1915年夏季,土军仍有能力在七月的曼齐刻尔特战
役中,透过优秀战术和俄军互有胜负。不过随着加里波利战场白炽化,土军第三军团兵力
未能得到补充,埋下隔年惨败的潜因。
1916年春季艾斯伦要塞区失守后,土军决定大举增援高加索战线,全面东调的第二军团于
八月初发动逆袭,然而因为第三军团受到多次打击后已失去战力,俄军得以调集兵力防堵
逆袭,土军战果不大。
加里波利战役中,土军面对英法联军更是能打出漂亮战绩,尤其英军在此作战中只有少数
单位为精锐,各个新编部队和地方部队多有被土军痛宰的经验,而即使是素质较佳的单位
也只能和土军平分秋色。细节下一篇会再多做分析。
两河流域的战况,英印军虽然初期颇占上风,等土军调来一线单位后便成功扭转劣势,在
库特战役中歼灭英印军一个师,并在外围阻挡英印军三个师四个月。土军投入东线和马其
顿战线的三个军作为同盟国联军的一部分,有效承担了战略上的责任,并证明土军的王牌
部队有能力抗衡俄军精锐、凌驾于罗马尼亚之上。
土军一战后期编装与战力
1917年三月第一次加萨战役时,土军在加萨驻扎有三千余名步兵,装备包含四十二挺机枪
和二十二门火炮;1917年五月,土军第四军团共有约十七万四千人,装备近十四万五千挺
步枪、187挺机枪和282门火炮;到了七月,土军第四军团进一步提高至十五万一千余挺步
枪、354挺机枪与330门火炮。
1917年十月贝尔谢巴战役时,土军在贝尔谢巴驻有四千余名步枪兵,装备六十挺机枪和二
十八门火炮,土军整个第八军团则有约七万人,其中约三万名步枪兵,装备四百零三挺机
枪和两百六十八门火炮。
在1917年年底长达两个月的南巴勒斯坦作战中,土军第七军团损失七千挺步枪、22挺轻机
枪、73挺重机枪和二十九门火炮,第七、第八军团合计伤亡约两万五千人;英军在作战中
伤亡约一万八千人。
英军在1917年春季的前两次加萨战役都被击败,直到年底的南巴勒斯坦战役才运用压倒性
的火力、后勤与兵力突破僵局。然而英军直到隔年春季仍无法有效摧毁土军战力,两次约
旦攻势都受挫,等到秋季才重创当面土军,也导致鄂图曼政府求和。细节下一篇再多做说
明。
到了1918年八月,土军的闪电集团军有步骑兵约四万人,装备近两万挺步枪、两百七十三
挺轻机枪、六百九十六挺重机枪以及将近四百门火炮,不过当面敌军的有效战力此时已经
达到约五万六千名步兵、一万一千名骑兵、五百六十门火炮。土军的数字应包含德军亚洲
军(两个旅级支队)和独立奥匈重炮兵连。
协约国在1918年夏秋之际的巴勒斯坦兵力,包含步兵七个师、骑兵四个师与其他直属附属
部队,共计骑兵三十八个团、步兵九十七个营;以上未计入阿拉伯的“北方军团”约八千
人,包含正规军约两千人,马基多战役后期加入追击。
用二战当比喻
日军在淞沪会战打到南京外围,伤亡不到十万人,国府伤亡约七十万人;土军在加里波利
战役中,和英法联军打到伤亡大致相当,并且始终没有被英法联军占领半岛东北侧要地。
想像一下日军拼了四个月还占领不了大场,在金山卫上岸的第十军被堵在滩头,战斗伤亡
超过十五万人,国府却还握著五个完整的德式调整师在后方预防变量,大概就是英法联军
在加利波利的处境。
(1915年夏末,土军在色雷斯驻扎1A:1D、20D、1CB; 2A:6C:16D、24D、26D)
俄军高加索军团在1914年十一月到1915年八月间与土军进行轮番会战,然而即使掌握兵力
优势──俄军高加索方面军在1915年夏季号称十六万人,土军第三军团仅七万人,第一线
战力则是俄军八万、土军五万──俄军在这段期间未能摧毁土军第三军团,进展颇为有限
,连艾斯伦防御区的边都没碰到。
为了攻破加萨防线,英军在1917年秋季投入七个步兵师和三个骑兵师,最后虽然取得胜利
,却仍未能击溃土军,推进一百多公里即在顽强阻击下难以继续挺进,双方伤亡比例约为
四比三。代换到二战的概念,大概是日军在开战一年内攻不下徐州,一号作战三个月内攻
不下衡阳、洛阳,然后伤亡比例每次都跟芷江会战差不多。
下篇会稍微仔细解释一下加里波利战役和巴勒斯坦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