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八月,西线,华沙战役,波兰陆军与盟友
华沙战役是广义的俄国内战中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的作战之一,波军在东方国境对苏投
入部队达三个方面军共六个军团,另有乌克兰人民共和国陆军支援:
北方面军,下辖第五、第一与第二军团。
中方面军,下辖第四和第三军团。
南方面军,下辖第六军团和乌克兰陆军(军团)。
虽然波军可算是自成一格,揉合了奥匈、帝俄与法军等不同系统训练与影响的部队,由于
同属于帝俄与奥匈瓦解后于瓦砾中建立的势力,其部队与俄国内战中的部分势力仍有相仿
之处。
波军同样很少有庞大的师团,华沙战役中期(约八月17日)的战斗序列中,战斗兵力达到七
千人的包含第一军团的第十一步兵师、第四军团的第十四步兵师和第二十一步兵师、第三
军团的第一步兵师与第三步兵师,第三军团所辖的“观测军”的第七步兵师,以及第六军
团的第十三步兵师。大多数的师仍在三、四千人左右,甚至有不足两千人的师(可能刚受
过重创)。
换言之,考虑到各阵营都是仓促间以志愿者为骨干、征召男丁扩充,配合既有资源进行编
成,战术单位大致颇为相仿,至少不存在红军纸面上的四万人步兵师。
另一方面,波军除了利用手边既有的各式装备外,也获得了协约国的援助,尤其是法国于
停战前就已协助编成并装备数个轻装师(部分还未完成),后续又提供为数不少的军火和军
事顾问团。波军因为持续面临作战压力、较缺乏全面性调整的余裕,各部队的装备与人员
素质参差不齐,但是其主力部队相当强悍。
以华沙战役中担当波军侧翼矛头的第四军团而言,三个主力的步兵师全都有较多人数,最
小的第十六师也有近六千人的战力。撇除人数之外,这三个师的机枪火炮数量,第十四步
兵师有两百三十挺机枪、四十九门火炮;第十六步兵师有九十四挺机枪、十四门炮;第二
十一步兵师有一百零六挺机枪、二十七门炮。
这代表波军第四军团的主力部队,装备上并不逊于红军同时间点的精锐,少数单位甚至能
在机枪数量上与南线白军精锐、西欧列强正规军相比拟。波军第四军团还有少量飞机与四
辆装甲列车,军团战术预备队为一个步兵一旅又一混成团。
波军第三军团负责支援第四军团的穿插攻势,其主力为第一步兵师和第三步兵师,两者都
不论在兵力还是装备上都属于相当强力。第三军团还下辖“观测军”,包含第七步兵师与
其他小规模单位,负责掩护侧翼。
观测军包含几个盟军番号,包含布拉克─巴拉克维奇的“白俄罗斯军团”师,以及乌克兰
陆军的第七“军团”师,但是两者实际上都只有团级规模。另外,从红军叛逃过来的哥萨
克旅,实际上也只有骑兵团级、不足千人。
在北方面军的部分,于八月十五日猛烈逆袭拉济明(华沙东北侧)的波军第一军团第十、第
十一与第一立陶宛白俄罗斯步兵师,到了十六日的时候都已在拉锯战中损失惨重。这三个
师在十六日总计不过一万五千人的步骑兵,要知道十二日的时候这三个师才刚整补到合计
超过两万战斗兵力。此外,第十师和第十一师都只有八挺机枪,可以看出这两个师除了人
员之外,装备上也损失严重。
上述三个师的师炮兵此时合计有六十一门火炮,不过因为维斯瓦河桥头堡阵地的北防区另
有独立炮兵连,实际上可拥有超过百门火炮的火力支援。拉济明周边的惨烈战斗,最终波
军就是凭借压倒性的炮击与少量装甲来支持反攻。
另外,波军第一军团在八月十七、十八日以第十五步兵师进攻华沙东侧的明斯克─马佐夫
舍,该师当时有步兵约六千六百人,骑兵近百人,一百五十二挺机枪、四十三门火炮,除
此之外当日还配属三辆装甲列车、五个战车排、一个中队共十架飞机,以及一个营级突击
群与其他零星单位的支援。虽然局势变化使这场攻击延迟半天且失去重要性,仍可看出波
军第一军团能够凑出的攻击能力。
华沙战役后,波军于札莫希奇周边试图包围歼灭红军的第一骑兵军团,波军部署的番号包
含第七步兵师、第二步兵师、乌克兰第六师、哥萨克旅、第十三步兵师与第一骑兵师。其
中第十三步兵师此时有约七千人的步骑兵战力,装备两百八十九挺机枪和三十五门炮;第
一骑兵师则有近两千人的战力,机枪可能约四十挺,十九门炮。
乌克兰陆军除了前述的第六师在波军第三军团外,其余五个师在南方,但是合计可能只有
万余人的有效战力,装备和素质很差。乌军要等到秋季才稍微回复战力,但是波兰旋即和
苏联停战,乌克兰陆军的最后攻势与自杀无异。
总而言之,波军的精锐单位为五级,其他主力为四级,少数单位为三级以下。波军以主力
番号配上装甲与航空部队的反击,威力相当强大,是红军于华沙战役中猛扑华沙东北侧却
屡次被击退的主因,这也使波军能够成功吸引住红军主力,为中方面军的穿插迂回创造机
会。
==
下回最后一篇,讲外聂伯河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