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keins (Paragraph 11, confirm)》之铭言:
: 日本海军的战队简写其实一直都是S。
确实 我在翻阅了Carsen大提供的连合舰队戦策案(第1回案)
这份昭和14年的文件中就有运用到S的代号 可能是我误会Dickson的意思
: 以1943年时期来说,
: 第一战队是两艘大和级,
: 第二战队是长门与扶桑级共四艘BB(6月陆奥爆沉后由伊势递补);
: 第三战队是当时残存的两艘金刚级
: (比叡跟雾岛在42年中被拆到第11战队,并且都在42年11月沉没)。
: 第4战队是高雄级CA,第5战队是妙高级CA,第6战队是青叶级,
: 第7战队则是最上级里头还在的熊野、铃谷两艘(三隈在中途岛沉没,最上被拉去改造),
: 第8战队是两艘利根级。
: (第9战队本来是两艘北上、大井这两艘重雷装CL,
: 但是在当年3月解队,后来改编入第16战队)
: 另外底下图片常出现的Sd则是指水雷战队,
: 不过我会觉得比较奇怪的点,是在于日本海军应该没有10Sd(第10水雷战队)的编制,
: 倒是第一舰队下面附属的第11水雷战队、
: 或是第二舰队附属的第4水雷战队比较有可能。
: (第4水雷战队到1943/7/20才因为损耗过大而解队)
我试着找连合舰队戦策中有无接近阶段阵型的原图 可惜没能找到
因为网络上只有第1巻 戦闘编
试着从14年的战策案中找接近阶段(其实应该是展开)的阵型也没有看到
*打完才发现KIRA回答了
: 其实金刚级二次改造当时日本人将速度拉到30节的原因,
: 就是期待该级可以在决战前夜的水雷战队夜袭时提供火力支援,
: 然后再利用机动性快速回到主队一同进行决战。
: 所以金刚级后期的舰长有很多都是航海科或水雷科出身的,
: 原因就在于这两个科别对于夜战的训练特别精实。
所以k大也认为日本人会倾向在战斗阶段会把金刚放在主队组战列线
而非选择到更前方支援轻型舰艇吗?
我在另外一个地方有网友提供如下的意见
"日本损失不起宝贵的主力舰,大规模决战时通常不会选择分兵太远,只把重巡和水雷战队
当传统前卫" 且根据Kaigun这本书中的内容 就算是1936年四金刚都在时也是如此
比较一下英国的标准风格
*补充
我听了西洋大老所说
他认为日本会有将金刚并入本队使用的原因是因为
在面对假想敌(美国标准战列舰)时本队较21节老标准就有航速上的优势
就能在不采用Detached Wing独立时也能抢占位子进行侧翼火力的集中
: 因为大淀具备较强的水上飞机侦查能力,可以充当舰队的侦查耳目。
: (近似功能的还有航空巡洋舰版本的最上、以及两艘利根级,
: 但是利根级大部分是跟着机动部队跑的,比较不会跟着战舰部队行动,
: 而航空巡洋舰版本的最上当时还在改造中。)
原来如此 还以为是大淀的指挥功能所致
另外聊个问题 B65超甲巡 我推测 如果造出来
应该是跟美式战/大巡一样 只编入前卫舰队 而不像金刚还需回到主队担起战列线的职责?
还可以在金刚编入战列线时 进行支持轻型舰艇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