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 16世纪的火炮、城池与划桨战舰

楼主: jimmy5680 (不太会飞的企鹅)   2018-09-01 00:37:42
近日复习一些书籍之后稍有感想,来和大家闲聊一些心得,主要是关于16世纪到17世纪初
的枪炮、要塞与地中海船只。
==
首先要分享的是火炮的技术与战术问题。
根据《Gunpowder and Galleys》一书的说明,16世纪的长管炮(culverin)炮管较长且管
壁较厚,内径则较小。然而使用同样重量的黑火药与炮弹之长管炮与加农炮(cannon),射
程与威力相去无几。16世纪的冶金技术发展不够成熟,铸造较长的炮身方能提高抗膛压的
能力,长管炮当时往往能装填较多火药而不会膛炸,这才是长管炮能够发挥较长射程的原
因。随着冶金技术的提升,欧洲逐渐缩短炮管、汰除了长管炮,近代火炮遂以加农炮作为
泛称。
此外,16世纪的火炮在射击时,过长的炮管对于炮弹初速与射程没有帮助,大概到了八至
十英尺左右就很接近极限了(2.4~2.7m)。
长管炮射程与威力较佳的原因,过往经常被认为是基于倍径,这是错误的──原因就是上
面提到的极限值,16、17世纪的加农炮和长管炮,炮管长度往往都超过九英尺。我自己就
是复习这本书之后才发现原来自己前阵子也误信了这个谬误。
该书提及的另一个重点在于,16世纪的火炮大多在两百至五百英呎间始能进行瞄准射击,
更远的距离虽然已有理论上的仰角计算,实务上难以精确瞄准──盖当时的远程仰角公式
多半是使用错误的数据。攻城炮为了击毁防御工事,也被认为应在六十英呎处开火最佳。
地中海海战时,火炮通常会在很近的距离才开火,只有精良的炮手会在远程积极开火。
如果用《The archaeology of the Battle of Lützen》里面的古战场考据来验证,可以
发现虽然帝国军和瑞典军的重炮在相距一公里处即开始交火,却出现一些严重的瞄准偏差
。大约到了五百英呎左右,才能够进行较为准确的炮击。这些都符合前面整理的炮兵特性

==
《Gunpowder and Galleys》书中主要讨论地中海的桨帆船海战,但是其中对比地中海东
西军的描述,却让我想起同时期东欧与东亚的战车。
该书提到了桨帆船在甲板上经常部署简易的屏障,重火绳枪能于掩蔽姿势开火、贯穿力也
足以贯穿此等屏障,相当程度上抵销了反曲弓在远程的射击速度优势,后者必须起立射击
,并且箭矢的特性使之难以杀伤屏障后方的人员。
火铳与弓箭的性质,同样反映在晚明与东欧战车的运用中,利用战车进行屏障后,弓箭手
的射击速度与射程就无用武之地,枪炮手则能发扬火药威力。
==
另一本最近复习的书是《Firearms & Fortifications: Military Architecture and
Siege Warfare in Sixteenth-century Siena》。这本书讨论的年代和前面的《
Gunpowder and Galleys》差不多,只是把焦点放到陆地上的要塞,可以互相参照着看。
《Firearms & Fortifications》有讨论到,早期的射石炮在攻城时主要击打城墙顶部,
将墙壁上部的砖石打落,发射铸铁炮弹的火炮则瞄准城墙下半部射击,试图造成城墙上半
部因支撑不足而崩塌。射石炮的没落,主要是基于石弹需要耗费较高人力与时间来制作,
其他因素还包含要塞建筑的变化,火药成本下降,以及铸铁火炮技术成熟等等。
这本书吸引我的另一点是书中展示了1550年代前后,意大利各邦国的火炮装配情形,可以
发现即便是较顽强且繁荣的大城市也只有二、三十门重炮,较小的要塞则一门也无,而且
就连一部分比较新颖的要塞工事都仍会以后膛填装的火炮作为主力。
或许因为这本书着重的时间点刚好在16世纪中叶、欧洲军事技术进一步变革的过渡期,所
以书中讨论到的火炮大部分仍是射石炮──除了其实可算是大型枪枝的回旋炮之外,佛罗
伦斯共和国数量最多的火炮类别就是中等口径的射石炮。
==
万历中期的《两浙海防类考续编》收录的〈火器图说〉中,一百二十斤重的威远炮能发射
三斤六两炮弹,火药仅用八两,炮管约90公分,倍径仅在十左右;二百斤的威远炮发射六
斤炮弹。戚继光的《练兵实纪杂集》,虎蹲炮的弹、药重量与威远炮差不多,参考:
http://cimon.pixnet.net/blog/post/2919616
已知熊廷弼在沈辽之役前在关外制造的火器中,以二百斤以上和百斤、七八十斤的灭虏炮
作为主力,从重量来看大概就是威远炮─威远炮、大将军炮、灭虏炮都是同一系统的产物
。万历后期的辽东镇官兵,主要火炮就是灭虏和虎蹲。
这类火器在面对轻装对手时应该很够用了──前面主要讨论的两本书都提到,当时的火炮
要完全发挥效能,往往得逼近到枪枝的射程之内,就连重炮也是一样。然而当对手是重装
部队或必须要攻城的时候,没有更大型的火炮就使明军陷入劣势。不要说努尔哈赤,就连
万历三大征的宁夏之役,明军都久攻不下──虽然有动员大炮击毁部分城楼的纪录,却似
乎没有打破城墙,也因此必须靠长期围困、水攻和声东击西等手段。
有趣的是,由于晚明引进的西方火炮包含轻型的船用佛朗机与小型发熕前膛炮,再来就是
十七世纪初的红夷炮,似乎没有引进欧洲在16世纪初主要运用的射石炮──虽然黄一农教
授的文章提到明清金属炮弹不足时也会制作石弹应急,但是并不是专责发射大石弹的火炮
款式,石弹也无法完全符合火炮的用途。
作者: Elendil0826 (Elendil)   2018-09-01 01:23:00
E)Colubrina
作者: brutus0218   2018-09-01 10:13:00
感谢企鹅大的好文
作者: c22748872 (噜噜喵)   2018-09-01 11:45:00
D
作者: montmartre (montmartre)   2018-09-01 12:02:00
欧阳泰与N大有做过描述,明初的火砲威力比当初的投石机小,不足以摧毁城墙
作者: kuma660224 (kuma660224)   2018-09-01 13:26:00
袁崇焕那11门舰用长砲在西方也不算重型攻城没力,不过打盾车倒是威力十足。
作者: vwpassat   2018-09-01 14:49:00
应该以射程远、弹道笔直的加农砲直轰城门,迫击砲则轰击城墙上敌军或城内据点。
作者: kuma660224 (kuma660224)   2018-09-01 17:37:00
当时没有迫击砲,只有臼砲古代东西方也都有瓮城设计,打门无用
作者: vwpassat   2018-09-01 19:48:00
打的是木制城门片
作者: kuma660224 (kuma660224)   2018-09-01 21:13:00
瓮城就是让你破外门后被卡死在里面
作者: leptoneta (台湾高山族自治区书记)   2018-09-02 11:54:00
C)Sacre
作者: hgt (王契赧)   2018-09-02 13:10:00
有一点我很好奇 西方当时的军事技术应该有保护机制 不是外国想引进就引进吧??
楼主: jimmy5680 (不太会飞的企鹅)   2018-09-03 11:17:00
目前没人答对
作者: goodgodgd (快叫我小白兔)   2018-09-03 11:35:00
看来是A了对吧,B看起来不像射石头的原始大炮,F是鸟铳
作者: montmartre (montmartre)   2018-09-03 12:14:00
我认为古代是没很严格的分舰炮或陆砲的,把砲从船上吊出来,换个砲架,就是陆砲
作者: MrHeat (热火先生)   2018-09-03 16:14:00
D吧 可惜已经有人猜了真可惜
作者: goodgodgd (快叫我小白兔)   2018-09-03 16:33:00
D不是鹰炮吗?好像有点太先进囉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