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与国王的陆军
第一次诺德林根战役结束后,皇家陆军臻于巅峰,萨克森、巴伐利亚都效忠皇室,仅剩黑
森卡塞尔、汉诺威和萨克斯威玛等几个小邦国坚持抗拒帝国陆军,曾经不可一世的瑞典也
只能向北败退。哈布斯堡皇室身兼匈牙利、波西米亚王位,此时进军四方,看似势不可挡
,与瑞典的欠饷譁变频传、诸多盟友倒戈形成对比。
皇家陆军的动能却未能滚雪球一般持续下去。在帝国西线,马蒂亚斯˙加拉斯为首的兵团
虽然再次夺取上普法尔茨,袭击法兰琪康堤,攻打阿尔萨斯、洛林,压迫黑森卡塞尔,部
分兵力也在皮科洛米尼的领导下支援西班牙陆军入侵香槟,这些行动都欠缺决心和必要的
筹画,皇家陆军与其盟友没曾考虑过短期内撂倒法国的可能。加拉斯在1637年被召回莱茵
河流域,西线遂逐渐屈居守势。
1638年的莱茵费尔登之役对皇家陆军而言是一场可惜的挫败,同年的维登维尔之战与后续
作战则导致布莱萨赫沦陷。皮科洛米尼在蒂永维勒战役取得大胜,却必须紧急驰援波西米
亚,因而未能扩大难得的战果。
在东线上,1636年的维茨托克战役则属关键,虽然皇家陆军在萨克森与巴伐利亚等军系的
支援下,数度将瑞典陆军驱逐往北,由于战略上面临军饷和后勤不济的情形,组织与作战
层面则未有妥善指挥,皇家陆军多次遭遇重创,没能趁机摧毁瑞典在波罗的海南岸的阵地
。皇军在普利赛森尼斯战役与沃尔芬比特尔战役(皆在1641年)都没有把握住机会。
随着战争持续下去,皇家陆军面临愈加艰困的处境。1642年的肯彭战役、希维德尼察战役
和第二次布列滕费尔德之役全都以皇家陆军与其盟友的败北告终;1644年的日德兰半岛作
战完全失败,未能挽救丹麦的败北;1645年的扬科夫战役则几乎使皇家陆军沉入谷底,全
靠布尔诺的一千五百人守军奇蹟般地死守三个半月才挽救战局。
战争结束前,皇家陆军与巴伐利亚陆军不幸在一次撤退中被瑞典与法国的联军追上,在楚
斯马斯豪森之战大败,皇军新任主帅梅兰德阵亡,巴伐利亚主帅格伦斯费尔德被撤职处分
,所幸皇家陆军在皮科洛米尼和沃斯的领导下,仍能在反击后稳定战局,迎来战争的终结
。皇家陆军在十年后同意出兵支援波兰,因而再次与瑞典陆军交战,这次瑞典显得孤立无
援,第二次北方战争结束时被迫暂时停止扩张,此为后话。
帝国精锐
虽然最终以不利的条件结束战争,无法将瑞典赶下海,皇家陆军却不是二流的部队,瑞典
在几次重大战役中经常损失惨重,且往往必须快速撤退来回避皇家陆军的主力。即便是到
了战争末期,皇家陆军仍经常保有四万余人的兵力,在帝国境内仅次于瑞典,素质上也必
然优于被打断背脊的萨克森和布兰登堡,与巴伐利亚比较相仿。
皇家陆军的主力依旧稳健,华伦斯坦遗留下来的团部炮趋势并未被遗忘,去芜存菁的潮流
也得到延续。在惨烈的第二次布列滕费尔德之役,皇家步兵一度造成瑞典军的攻势胶着,
而在扬科夫战役中,皇家陆军虽然在战斗开始后不久即遭到重创,却仍继续奋勇交战,与
巴伐利亚友军一起实施的骑兵反击也对瑞典造成莫大威胁。
在指挥官方面,哈兹菲尔德、戈岑、加拉斯、兰伯伊、马拉基诺、蒙特库科利和皮科洛米
尼都是从基层或中阶军官打拼上来的宿将,梅兰德是挖角过来的敌军名将。利奥波德˙威
廉大公是皇子,统御和指挥才华不足,不过至少并非懦夫。
皇家陆军面临的最大挑战在于,虽然皇帝麾下看似兵将如云,面对的却是天下无双的瑞典
陆军和帝国的残破山河,内政外交与派系问题也干扰著皇军的人事任命与指挥调度。种种
组织架构的原因限制了皇家陆军的发挥,同时也暴露出皇室的弱点。
皇家陆军(1634~1648)
部队:骑兵A 步兵A 炮兵A 协同A
作战:进攻B 防御A 机动A 后勤B
附注:第二次布列滕费尔德战役(1642)的帝国陆军
1642年的第二次布列滕费尔德战役是1640年代中欧最大的会战,帝国陆军此役部署了约一
万步兵、一万六千骑兵和46门火炮,其中约一千六百人是萨克森陆军的骑兵,其余几乎皆
为皇家陆军单位。瑞典陆军此役部署了约两万人,步、骑兵各半,装备70门火炮。
帝国军的七十一支马队中,十六队为轻骑兵,四队火枪骑兵,三队龙骑兵,剩余四十八队
为胸甲骑兵。步兵一万人编为十一个营,有团部炮。与此相对,瑞典军是役编为五十一支
马队、十一个步营与二十九个步兵支队。
正如明清松锦之战的洪承畴,担任帝国副帅的皮科洛米尼原本反对发动决战,但是担任主
帅的皇子与多名将领自恃战力雄厚,又听闻法军欲再次派兵东进驰援瑞典,因而决议试图
抢先击破瑞典陆军主力,进而向北扫荡清剿,可惜未能取胜反遭大败,丧失全部火炮,阵
亡逾三千人、被俘五千人。瑞典军死伤约四千人。萨克森没有立即倒戈是不幸中的大幸。
与1631年的第一次布列滕费尔德战役相较,帝国军的步兵人数大幅下滑,从两万余人降至
一万人,骑兵和火炮却不减反增,从约一万骑提高至一万六千骑,火炮也从二十七门提高
至四十六门。战斗序列显示出中欧在三十年战争后期迫于需求而产生改变,兵团总兵力的
下降是因应军饷和区域补给匮乏,骑兵比例的提升是为了提高机动力和降低后勤集中需求
,野战火炮的增加是为了提高战术效能。
帝国军在三十年战争后期难以继续坐拥十余万兵力,不过皇家、布兰登堡、萨克森和巴伐
利亚军系的兵力总和在1638到1643年间维持在七万以上,不含皇家匈牙利和北意大利。战
争结束时,皇家陆军与巴伐利亚陆军合计仍有六万余人(萨克森、布兰登堡较早退出战局)
。后续会再讨论帝国军战力与他人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