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从弩谈起(一之四)八阵图中

楼主: asdf95 (K神我們巴西見)   2017-11-28 23:00:59
图文好读版 https://goo.gl/LioFQz
(三)八阵的训练编制
〝有司奏:“四时讲武于农隙。汉承秦制,三时不讲,唯十月都试车马,
幸长水南门,会五营士为八陈进退,名曰乘之。今金革未偃,士民素习,自今
已后,可无四时讲武,但以立秋择吉日大朝车骑,号曰治兵,上合礼名,下承
汉制。”奏可。〞(三国志‧武帝纪注引魏书),本来这是皇帝阅兵的礼仪,曹
操僭越行天子之礼,其心可昭。此处可看出八阵是士兵训练的重点,并以此衍
出六十四阵,〝兵、官皆肄孙、吴兵法六十四阵,名曰乘之。〞(后汉书‧礼仪
志),六十四阵只是名头响亮,基本依然是八阵,那问题来了,实际怎么操练?
宋代《武经总要》有收录一篇〈八阵图〉,虽不知来源为何,不过跟青海
大通马良汉墓出土竹简(以下简称大通简,简号以整理版为主方便查找,未按原
简编号)有些内容相通,大通简目前猜测是西汉后期军中教范抄本,简文内容
分三部份:
1.兵法类(包括战国到西汉的兵法、军制、布阵与操练)
2.军令类(西汉以来实施的军功、军爵、军法)
3.目录(秦汉目录置于全册最后)
武经总要的八阵图虽不能代表三国时代的操练方法,不过对于了解五营部
曲、甲乙制(即是一开始引文中陈勰所谓的“甲乙校标帜之制”)有很大的帮助,
现在以八阵图的方阵跟大通简比较其中异同。
〝右为方阵,法曰:举白旗闻?[鼓]音,左部居左、右部居右、前部居前、
后部居后、中部居中,部皆置校尉,左右中央司马各按部。以前后曲相次、曲
以左右官相当、官以前后队相随、队以百人为列、列以十人为对、对以五人为
伍,各按其处无动。队分为团、团合为队,谓之分合。
卒一人居,地二步;一队方十步、广二十步,队间容队;曲广十步,曲间
容曲;部袤百八十步,部间容部;阵广四百六十步,阵间容阵。凡设方者,所
以弛张也;高平利方,方利变矣。〞
先从部队组成谈起,大通简的队伍组成跟八阵的差距不大,我先罗列一些
简文再整理成表格比较容易理解,
■一人曰独、二人曰■(78)
■五人曰伍■(59)
〝一说:“凡立军,一人曰独,二人曰比,三人曰参,比参曰伍,五人为
烈,烈有头。二烈为火,十人,有长,立火子。五火为队,五十人,有头。二
队为官,百人,立长。二官为曲,二百人,立候。二曲为部,四百人,立司马。
二部为校,八百人,立尉。二校为裨,千六百人,立将军。二裨为军。”三千
二百人,有将军、副将军也。〞(通典‧兵),伍、什、官、曲、部、校与大通
简相同,而十人称火也是西汉军法,〝军法:伍人为伍,二伍为什,则共器物,
故谓生生之具为什器,亦犹从军及作役者十人为火,共畜调度也。〞(史记‧
五帝本记颜师古注)。通典此篇跟大通简的军队编制几近一致,只有少数官名
跟校、军进位制不同,此篇附在司马穰苴(〈司马法〉作者)之下,可能是后人
根据〈司马法〉改编的军制为西汉政府所采用。
根据通典此篇能看出先秦与西汉军队编制是兼用二进制与五进位,这对理
解后面简文内容很重要。
■干行,伍长斩;什■(206)
■干行,五百将斩;以曲干行,侯斩;以部干行,司马斩;以校干行,军
尉斩(200)
此处讲的是西汉军法,〝出卒陈兵有常令,行伍疏数有常法,先后之次有
适宜。常令者,非追北袭邑攸用也。前后不次则失也。乱先,后斩之。〞(尉缭
子‧兵令),“乱先,后斩之”与简文〝■行杀之;擅退者,后行杀之■〞(67)
是同道理,参照〝战诛之法曰:什长得诛十人,伯长得诛什长,千人之将得诛
百人之长,万人之将得诛千人之将,左右将军得诛万人之将,大将军无不得诛。〞
(尉缭子‧束伍令),依束伍令能明白执行杀人者即是此级领导,因此从这两段
简文能排出各级的设官,再辅以史书和其他简文,能排出西汉军队在理想状态
下的训练编制。
伍长接下来的什,〝伍长教成,合之什长。〞(尉缭子‧兵教),另参照〝
五人为伍,伍长一人。十人为什,什长一人。〞(汉官旧仪),可见什的领导为
什长。
什长接下来有缺,因为简文残断不知缺少何级,照汉军编制是用二或五进
制,应该有个20人或50人的什么长在什长之后,幸好其他的简文提供了线索,
‧左什肩章青、前什肩章赤、中什肩章□□□□肩章黑(158)
中什后面缺文,不过此段肩章颜色跟《尉缭子》的〈经卒令〉几乎相同〝
卒有五章:前一行苍章,次二行赤章,次三行黄章,次四行白章,次五行黑章。
〞汉军编制采二进制或五进位,因此什长之上的单位应为五进位,并且依左、
前、中、右、后五个方向决定肩章颜色。
问题是,此级的名称为何?简文在排阵练习有时会写到这级的变化,如:
■□相□各以其后隧右(57)
■曲前与右官前隧□■(63)
此级名为隧[队],因为出土地位处西北边疆,因此用词是西北边塞简惯用
的隧而非队,此级长官似乎是西北边塞简常见的“隧长”。
先整理目前为止各级的人数:
伍:5人
什:10人
隧:50人
从简63能看出接下来是右官再来就是曲,回到简200就能依序排出:
官:五百将
曲:候
部:司马
校:军尉
咦?!有看出问题吗?“隧”的上一级“官”,为什么长官要叫五百将?
是统领500人的意思吗?这不就违背汉军建制是依二进制或五进位的规则,变成
十进制?还是中间有一级因为简文残缺被略过?都不是,“五百将”的“五百”
其实是汉代官名,据《汉官》执金吾条:〝五百,二十人。注:“五百”即伍
伯〞,就像曲有简文是这样写的,
□曲千人,各正其曲,成左右部曲,左投足前与□以前至当前(122)
“□曲千人”并非理解为1000人,一样是官名,《汉书》的〈百官公卿表〉
中尉条即有“千人”之名,颜师古注曰:“凡此千人,皆官名也。”
这样才能辨法理解这则记载:
色别:别五百以旃上齿色别;士吏以下旃下齿色别;什以肩章别;伍以肩
左右别;士以肩章尾色别。(159)
不是500人要看旃上的齿色,而是“官”看旃上的齿色、“隧”看旃下的齿
色、“什”看肩章颜色、“伍”看肩章别的位置、“士”看肩章尾色,如此才
好分辨自己所属位置。
越简单、直观越适合练兵,一个“官”(100人)编制约略跟现在的“连”
相似,从简159能知“官”是实际练兵的单位,再来才以次往上到曲→部→校,
古人跟现代人没两样,不可能要求士兵刚进来就熟悉操演阵法,一样有负责带
人的基层组织,“官”的职责就是承上启下,训练士兵熟悉基本的三官指令跟
适应军旅生活,古人一样知道基础要扎实才能练好士兵,但在战争大量人力需
求下,往往只能放弃教范准则,采取速成方法,让战争汰选士兵。
根据上面的简文和文献,能整理出各级的人数与命名,对之后了解阵法操
练很重要:
编制 │ 人数 │ 设官 │ 〈八阵图〉 │ 通典‧立军
作者: nifiy ( )   2017-11-28 23:59:00
好文
作者: KoujikiOuji (古事記王子)   2017-11-29 15:58:00
大推
作者: Hartmann (银之朔风)   2017-11-29 22:57:00
大推
作者: QuentinHu (囧兴)   2017-11-30 05:39:00
专业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