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mmcin2100 (划过天空的火流星)》之铭言:
: 日本二战的时候,小口径防空炮是以96式25mm为主
: 此机砲有单装,双装,三连装
: 曾经听过一个传言,此机砲不管是几管装,一次只能发射一管
: 大和号的后期改装虽然增加了一堆3连装款式
: 可是火力密度却不是三倍,这是真的吗?
: 此机砲是用弹夹给弹,是否也是造成性能低落的元凶?
: 我看米帝的防空炮不是用弹夹,是炮弹串好直接丢下去进弹口
野人献曝一下,还请其他大大补充指正
40mm波波炮(波佛斯)设计上是一个桥夹,一串砲弹从上放入,射击的时候只要不断地
补充弹药就可以一直开火不间断,但是问题在于,炮管本身会过热,以及射击寿限。
因此在短时间内密集射击后会有过热导致必须要更换炮管的问题。
波波砲本身是一个很优秀的防空砲,有效的提供了中距离至远距离的防空弹幕
还保证了弹幕的密度与持续程度
这边有WG拍的纪录片介绍
海军传奇:Bofor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UdgtBdVypY
25MM烧火棍的问题在于射程、破坏力面对大战中后期突飞猛进的盟军飞机
力有未逮,他们太粗壮了。
Bofors的40mm破坏力相比25mm烧火棍的破坏力,两者弹头的装药量就不是一个档次。
更别提Bofors后期有出液压电动的改良款,四联装甚至六连装的防空火力
有效压制了日本后期的空中武力。
烧火棍到最后还是人力手摇...
Bofors的过热问题在25mm 96式烧火棍一样存在,日本海军的作法是,换成双/三联装
用前篇推文中大大所提到的2+1的方式使用,这样子装填的时候可以冷却枪管同时
维持一个稀薄的弹幕,但是射速问题就是上不去。这个无解。
弹匣设计的通病就是需要Reload,这个设计问题也是无解。
唯一治标不治本的办法就是改进弹匣的备弹量,多装一些。
日本海军缺乏1.5km~9km这段中长距离的防空火力
因此只能依赖可悲的89式12.7cm高角砲 , 因此低阶就是
96式25mm烧火棍
高阶直接是12.7cm高角砲
同时,两者都有射速不佳的问题,12.7cm高角砲是用人力装填,但是设计没有
搭配弹药库做出最佳化装填流程,还有扬弹机落后性能差,所以射速也慢。
这点可以透过电影:男人们的大和
窥知一二,装填手要去弹药库拿砲弹抱着砲弹去装填。
海战的另一个问题战况激烈的时候,船只中弹的时候震动一大,一个脚滑还是手滑
砲弹就摔了,整个装填效率就很差。
网络上找的一张照片
40mm Bofors波波砲射击照, 照片的说明是1945年拍摄于USS Hornet.(CV-12)
看起来这个砲位内旁边就有放了很多40mm备弹随时取用
这边如果是我会错意看错的话还请更正。
照片网址太长我另外上传到imgur
http://i.imgur.com/f72GmYg.jpg
出处
http://www.amazfacts.com/2013/08/naval-photographic-section-20-pics.html
相比英美同期武装,防空弹幕密度明显劣于英美舰艇。
而且防护也烂,有些砲座是开放式的,.50扫过去也是不比烧火棍阵地悽惨
虽然说波波砲也是开放式的设计,但是波波砲的射程与火力密度根本可以把
敌机打到他妈都认不出来。
而且美军有VT信管可以装在5"/38的长程火力上,对空火力更加变态
没被VT打死的
后面还有波波砲送回老家
没被波波打死的还有20mm机砲各式近距火力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