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困愁城
1916年二月底,英印军的底格里斯军再次向土军的包围圈挺进,意图打破封锁、解救库特
的守军。
英国高层相当清楚库特的战局万分火急,但是因为大英帝国的战略体系正在进行重整,陆
军部才刚开始从英印军手中直接掌握伊拉克战区,再加上英军在筹画该年春末夏初的大攻
势,兵力捉襟见肘。
眼看英印军不济事,英国决定把自己的第十三“西部”师调往伊拉克,该师自加里波利撤
离后已经完成整补,但是海运速度太慢,无法迅速投入库特周边的战斗。至于两河流域战
区朝思暮想、可以突破封锁达成运补的河川炮舰,更是迟迟未见增援。
虽然英国对于库特守军的粮草消耗量已经有了比较精确的估算,他们仍清楚的认知到守军
撑不过四月底。此外,随着春季结束,冰雪消融和细雨连绵将使底格里斯河两岸变成一摊
烂泥,英印军的增援再不快点就会寸步难行。
鄂图曼陆军此时已经把第二步兵师调到伊拉克兵团、隶属第十三军,与第三十五师并肩作
战于库特以东十公里远的防线上。随着土军挖掘更多的防御阵地,库特周围的封锁越来越
显严密。
杜哈伊拉之战(萨比斯丘战役)
由于屡次吞败仗,英印军把两河流域的总司令和参谋长撤换,底格里斯军的军长艾尔默虽
然还没被撤职,却承受着很大的压力且缺乏信心。
基于先前正面猛攻受挫的经验,英印军决定迂回进攻,绕过土军的主要防线、奔袭位于库
特外围的杜哈伊拉。虽然土军已经在杜哈伊拉开始构筑防御工事,艾尔默相信成功的一次
突击仍能打破包围圈。英印军有从东边或西边迂回的选择,由于从左岸(东)绕道太过遥远
,艾尔默决定从右岸(西)发动迂回奔袭,并再次采取夜袭的战术。
三月八日凌晨,踉跄前进的英印军向杜哈伊拉进攻,由于缺乏地图与精确的指向,英印军
的调度简直是一团乱。基于部队的协同太差,虽然战役刚开始时部分英印军曾迅速占领土
军前线阵地,上级仍下令暂停攻击、进行重整,这造成奇袭效果的丧失。
随着战役开打,土军紧急从其他地段调来大批预备队,成功抵挡住英印军的攻击。土军的
防御部署具有相当的弹性,各师都维持着战术预备队,以应付英印军的机动突袭。由于库
特城内的英印军第六师已经饿到手脚无力,土军甚至把第五十一师抽出来反击敌方援军,
只留下第四十二师包围库特。
经过一整天的激烈战斗,英印军对于渴求的突破阵线始终差了临门一脚,最后在夜幕来临
时向后败退。底格里斯军在三月八日伤亡约三千五百人,土军当天只有伤亡约1,290人,
双方伤亡约为一比三。
土军在击退英印军之后士气大振,把阻拦敌方援军的阵线往前推进,甚至在十一日与英印
军爆发一次小规模的交战。
杜哈伊拉之战使英国高层对艾尔默失去信心,他在十二日被撤换。
四月初:无计可施的自杀式攻击
进入1916年四月,库特城内的英印军第六师虽然还在坚持,却已经越来越没有斗志,他们
已经几乎把粮食吃完,连续四个月的驳火也使弹药和医药濒临用罄,援军如果仍不能解围
,恐怕只有投降一途。
四月五日,底格里斯军在得到英军第十三“西部”师的增援后,再次发动攻击,由于一个
月前的迂回奔袭遭遇惨败,休息与整补了一个月的英军决定正面以兵力和火力辗压土军。
新任的底格里斯军军长乔治˙歌林的这个决定完全无视于一月份的解围战役的惨痛教训,
固守于哈纳的土军第五十一师已经构筑了非常顽强的防御阵地,甚至布置了地雷,就在等
著英印军上来送死。
经过一整天的惨烈战斗,英印军始终对哈纳一筹莫展,不过土军第51师认为坚守原地太过
艰难,所以主动后撤了三公里,让出第二次哈纳战役的胜负。
四月六日,英印军继续向前猛攻,这一天的战况与前一天相似,英印军用前仆后继的大无
畏精神来压迫土军,终于迫使土军再次后退到另一道阵地。问题是,英印军还能付出多少
伤亡呢?
四月九日,英印军发动这一波攻势的第三次战役,结果在筋疲力竭之下被土军拦阻于桑纳
亚特,攻势宣告中断,全军败退重整。在这长达五天三战的恶斗中,英印军折损约4,860
人,土军只损失了926人,双方的伤亡比例超过一比五,事实证明土军的战力坚强、完全
不在英印军之下。
考虑到补给的困难,直到四月底以前,英印军只剩下一次攻势的机会,他们知道这次必得
全力以赴、孤注一掷。然而在防守战壕的土军官兵眼中,这只代表着又要来一次大屠杀,
他们不觉得自己有战败的可能。
杯水车薪的空投补给
因为深知库特守军补给匮乏,英军在1916年四月试图空投补给品到城内,然而受限于当时
还不成熟的技术,相当比例的补给品掉到城外或河里,只有一小部分为守军所获得,而且
空投的物资整体而言也十分不足。
眼见补给即将消耗殆尽,英国高层决定试图用台面下的手段来解围,这包含鼓动其他区域
的叛乱,以及试图用钜额款项来贿赂土军军官。这两个手段都以失败收场。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