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师计画”与法国火炮
前面我们曾经稍微谈过AEF成立和部署时的一些争议,比如说是否应该要把美军士兵直接
列入英军之内当补充兵,或者应该要组织成独立的兵团,这里再补充一些细节。
1917年的美国不比二十年后,不但是个陆军弱国,在海事方面也绝非日后的两洋霸主,虽
然美国海军在帐面上已能被视为全球第三,美国的民间船运量却远不如英国。美国将AEF
运输到西欧的速度会如此缓慢,一方面自然是因为征兵、编组和训练都需要时间,另一方
面其实就是船只数量不足。
虽然美国在参战后很快就开始全力解决船只不足的问题,手段包含造新船、购买外国船、
租用中立国船只和使用俘虏的德国船只(以上方法在战争结束前达到美国船运量的一半),
1917年十二月的时候,AEF在法国仍只有五个师,其中一个还是补充用。
随着BEF在1917年的惨烈战事,英国对美国施加的外交压力越来越大,威尔逊在1917年十
二月决定准许将美军单位并入BEF的指挥链内,但是把最终决定权交给AEF总司令潘兴,而
潘兴在这方面是出了名的顽固。
英国政府很快就提出一个议案,他们愿意协助运输十五万美军士兵(150个营),但是这十
五万人要由英国训练,并且在紧急时刻置于英军之内。潘兴和其他美国代表一开始对此颇
为反感,不过最后双方仍达成了妥协,条件变成英国会在半年内运输并训练六个完整的美
军步兵师,他们只有训练时才可以暂时与英军混编,而且美军有收回这些单位的权力。
事实上,六师计画只是一个开端,AEF在战争结束前有超过一半的人是由英国运输的,也
就是超过一百万人,美国自行运输的人数只有AEF的43.7%,此外法国和意大利也运输了一
小部分的AEF。
除了英国提供的船只运送服务,最知名的必定是美国从英法两国取得的武装,在这之中又
以法国较为重要与知名。AEF在战争结束时装备了超过4,300门火炮,其中3,800门来自于
盟友(半数是法国的75mm),而且美国自制的火炮有很多太晚抵达而没有真正被用上,据说
只有130门美制火炮在前线开火过。
在火炮之外,AEF的289辆坦克中也有253辆来自于盟友;AEF的6,364架飞机有5,151架来自
于盟友;AEF的机枪有三分之一是法国货;AEF使用的225,000匹马有70%是法国马,更别提
美军几乎全部的炮弹都是法国生产的。
直到战争结束前,法国提供了一千万吨的补给和各式装备给AEF,其中有些是美国花钱买
的,但也有部分是法国免费供应;与此相较,美国从本土运输的装备与补给只有七百万吨
。
虽然AEF获得的武器非常大量,对1918年的英法两国来说却不算太多,他们在战争后期已
经大幅提升了军备的产量,直到1918年夏天AEF兵力开始暴增之前都不成问题,而且到了
那时美国自己的产能也已经有所提升。
在训练方面,AEF最终有十个师曾交给BEF训练(包含六师计画的六个师),其余的则由法军
来协助训练。理论上,AEF的师会先自行训练半年,然后交由BEF或法军训练大约三个月(
包含一个月的前线体验),最后再返回AEF。
BEF和法军提供的训练都很好,法军尤其精心准备且尊重AEF的意见(BEF和AEF比较常吵架)
,贝当还谨慎的计画著AEF的初次重要作战,他希望AEF能有一个成功的开始,让协约国能
够用来宣传,这点我们之后再谈。
不过,AEF在1918年三月注定没有影响力,毕竟AEF只有第一步兵师大致完成训练且驻扎在
前线,第二、第四十二和第二十六师都还在训练,AEF要等到夏季才能开始有重要的表现
。
1918年三月二十一日:索姆河畔的危机
1918年三月二十一日,在AEF还只有不到二十九万人的时候,德军就在索姆河流域发动了
大规模的攻击,这是1918年德军春季攻势的开始,人们又称之为“皇帝会战”或“鲁登道
夫攻势”。
鲁登道夫从1917年十一月就开始规划隔年春季的总攻击,德军设计了不同区域的作战方案
,其中在索姆河地区的作战代号是“麦克尔”,并且最后被鲁登道夫采纳为率先发动的攻
势计画。
麦克尔行动以上万门德军火炮在三月21日清晨四点四十分齐声怒吼开场,炮火垄罩了43英
里宽、150平方英里大的区域,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炮击,短短五个小时内
德军就发射了1,160,000发炮弹,一个非常夸张的数字(可参考前面的附录),并且有着非
常复杂但缜密的炮击流程。
利用短暂但压倒性的炮击掩护,配合上当天清晨的迷雾,德军的32个步兵师很快就冲进了
BEF第五集团军的防区。BEF第五集团军不久前才从法军手中接管这个地段,结果发现法军
在此地留下的防御工事过于粗陋,但是英军的人力和准备时间都不足以将其完善,所以后
卫区只有一条部署预备队的浅壕。
雪上加霜的是,第五集团军司令果夫(Gough)并没有仔细实施纵深防御,一方面部署了近
半兵力与装备在第一线,另一方面从一开始就在盘算战略后撤到索姆河河畔和佩罗讷(Pé
ronne)一带的地理屏障,这两点都和纵深防御的宗旨互相牴触,让纵深防御化为泡影。
BEF第五集团军在遭遇炮击时很快就损失惨重,前哨区域很快就在德军突击队
(Stormtrooper)的渗透下崩溃,几乎没有发挥牵制的作用(尽管部分据点确实死守了好几
个小时才陷落),而战斗区域也在猛攻下逐渐退却。
尽管如此,英军仍在坚持抵御,特别是在弗莱斯基埃(Flesquières)突出部南侧、BEF第
五集团军最北侧和第三集团军南侧的相接处,此地的英军损失非常惨重但仍守住埃佩伊
(Epehy),阻止德军从南侧切入弗莱斯基埃突出部的后方;位于第五集团军北侧的第三集
团军虽然防御准备并未较佳,但是从一开始就铁了心要死守原地,而且也只在德军攻击区
域的侧边,所以在当天几乎没有退却,反复与德军争夺阵地。
经过一整天的交战,德军伤亡四万人左右(10,851人阵亡,但是占领了98.5平方英里的土
地和46座毁坏的村镇;英军伤亡约38,500人,其中约21,000人被俘(大部分受伤),损失
502~522门火炮、至少四辆坦克,并在当天夜间被迫再撤离40平方英里的区域和11座村镇
。
1918年三月二十一日的皇帝会战首日,伤亡比1916年七月一日的索姆河战役首日还要高,
尽管前者的阵亡人数比后者少;也因此,1918年三月二十一日成为战史中单日伤亡人数最
高的一天(索姆河首日是阵亡最多)。
虽然BEF总部因为不清楚前线战况,当天得知德军开始进攻时还弥漫着乐观的气氛,他们
很快就得知战况的严峻程度。
皇帝会战首日是德军非常值得自豪的一天,他们在相当于索姆河战役首日三倍的宽度上攻
击,却仍能取得相当的进展;德军十八集团军司令胡提尔(Hutier)将军下辖的第238师(一
个比较新的单位)在当天挺进最远(4.5英里)。
然而,德军并没有在当天成功包抄弗莱斯基埃突出部,攻击的英军战斗区域中也只有大概
四分之一遭到切穿。德军前线指挥官都很清楚地意识到战况将会越来越艰难,英军当天的
表现很像是撤退中突然遭到攻击似的,并没有做好准备,往后的攻击只会更加艰难。
英法联军的危机
部分英军军官曾把皇帝会战最初几日的危机归咎于法军,认为法军的援助不够果决且意图
南撤自保,但是“米歇尔行动”开始后造成的困境根本不是法军的错,反而是BEF自己的
问题。
随着米歇尔行动开始,BEF第五集团军遭遇极大的压力,随时面临崩溃且持续有后撤的意
图,BEF总部因此在三月22日匆忙向法军请求双方先前说好的援助,法军也立刻应允,他
们在三月七日曾告诉英军他们能在二至六天内派出六个师前往支援。
三月二十三、二十四日,BEF总司令黑格(Haig)和法军总司令贝当(Petain)连续见面商讨
调度事宜,此时经过二至四天的血战,德军已经把BEF的第三和第五集团军往后推,英军
损失极度惨烈,首当其冲且几乎无险可守的第五集团军特别陷入艰难的境地且开始退至索
姆河流域,试图固守当地的河渠,但仍在德军的猛攻下几乎崩解──这些运河并不是什么
天险。
BEF第五集团军的退却不只是自己的灾难,更造成北侧的第三集团军侧翼有暴露的危险,
德军反复尝试从弗莱斯基埃突出部南侧切穿英军防线,使得英军负责地段有被一分为二的
危险。由于战况太过恶劣,BEF第三集团军在激战中开始撤出弗莱斯基埃突出部和康布莱
区域,以免遭到包围。
在23日的会议中,黑格向贝当请求派出二十个师集结于亚眠,贝当在会议中几乎愣住了,
只能回应法军后备集团军群司令法约尔(Fayolle)已经向英军的右翼派出十三个师而非原
本说好的六个。实际上,法军在26日就已经有九个师抵达英军防线并开始接战,另外还有
十五个师在路上。
24日的会议比较扑朔迷离,双方都指责对方意图收缩防御、从而断开英、法部队的连结,
不过许多学者都指出BEF才是亟欲后撤的一方,贝当一直很积极的要巩固双方的连结处,
只是警告BEF不能一直后退,否则法军将不得不把保卫巴黎当成第一要务,然而显然黑格
完全误会了贝当的意思。
在防御策略不完备与联络困难之下,英军的防御非常混乱与艰难,撤退过程中很多高阶指
挥部都未能有效掌握下辖的单位,集团军指挥部下达的“必要时可撤退”在悲观的前线指
挥官眼中被当成“可以立刻撤退”,结果全线的单位都在后撤,没立刻撤退的也很快就被
迫后撤。
在混乱中,英军的指挥链破碎化,很多指挥部开始向不属于自己的单位下令或建议撤退。
因为混乱中的英军已经开始撤离原本设置的防线,BEF高层紧急下令启用1916年的阵地,
构成了第四道防线(原本有三道),务必要阻止进一步的败退。
由于援军正持续从南北两侧赶来,德军则开始出现过度延展,特别是鲁登道夫在三月23日
认为英军防御已遭瓦解,因此开始分散德军的突击方向,这让BEF得到增援后可以发起一
些小规模的反击来稳固防线。
德军最大的问题是他们集中了太多的火炮,结果后勤和运输出了大麻烦,弹药和火炮跟不
上快速推进的步兵,此使德军最前线的步兵只能在缺乏重装备的情况下自立自强,一旦英
军站稳脚步,德军就难以再迅速推进。
到了三月25日,英法联军在米歇尔行动的主要区域内已经败退至索姆河后方,但是随着越
来越多协约国的坦克和飞机抵达重点战区,德军的动能开始衰退,英国和法国集结他们具
备数量优势的航空队之后就能给予德军的交通线进一步的打击,英、法的炮兵也在稳定防
线后给予缺乏火力支援的德军重大杀伤。
英军在米歇尔行动中首次投入了Mark A中坦克“惠彼特犬(Whippet)”,这是英军在一战
期间唯一的中坦克,装备有机枪且非常灵活,在殿后作战中可以突然从隐蔽处冲向德军步
兵,带给德军相当的震撼。(法军的雷诺坦克要到1918年五月才会开始大规模服役)
德军的另一个问题在于,虽然德军最精锐的突击队能够发挥出超乎想像的渗透战术,德军
的其他单位却相对缺乏战壕攻击的技巧,结果突击队失去动能之后,后续跟上的大兵团很
容易就被挡下。
相对于英法联军已经把战壕的攻坚战术规格化并教给所有的单位,德军仍只有精锐部队理
解此一技巧,这些单位虽然身兼教导之责,却没能及早把渗透战术传播到全军。
1918年三月二十五日是德军在皇帝会战的第一个巅峰,尽管德军仍会发起更多的攻击,皇
帝会战才刚开始五天、远远没有结束,但是德军已经失去了可能的胜利机会,因为隔天协
约国将在杜朗(Doullens)召开高层会议,确认一个前所未有的决定。
附录:AEF使用的火炮款式
武器 生产国 弹药种类 火药重量 最大射程
师属火炮
75mm炮 法国 高爆弹 0.775kg 8,000m
(马拉) 1917"D"炮弹 11,000m
榴霰弹 8,500m
155mm榴弹炮 法国 高爆弹 4.500kg 11,200m
(大部分马拉, 榴霰弹
少数摩托化) 长型炮弹 10.200kg 9,500m
58mm迫击炮 法国 空尾榴弹 6.150kg 1,500m
(马拉)
6吋牛顿迫击炮 英国 榴弹 10 lbs 1,420m
(马拉)
军属火炮
155mm野战炮 法国 长型炮弹 7.150kg 16,200m
(牵引机)
8吋榴弹炮 英国 高爆弹 29.69 lbs 11,600m
(马拉/牵引机)
9.2吋榴弹炮 英国 高爆弹 34.00 lbs 11,600m
(牵引机)
240mm迫击炮 法国 榴弹 42.00 kg 2,200m
(马拉)
9.45吋牛顿臼炮 英国 榴弹 56.00 lbs 1,050m
(马拉)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