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问题] 徐蚌/淮海战役的国军战力到底如何?

楼主: armed (战史版国共内战篇小天使)   2016-06-07 01:04:21
※ 引述《fedkai (5C96D)》之铭言:
: ※ 引述《cathaylife12 (国泰宝宝)》之铭言:
: : 最近看了些关于 徐蚌会战的资讯
: : 各大资讯标题都显示
: : 徐蚌会战的国民党军无论是在装备还是数量上 都是远远高于共军
: 绝对不是"远远超过",而是内战华东战场双方实力最接近的一次!
: 以华野而言,经历三年的山东、中原战役
: 歼灭这么多国军精锐,别的不说,1948年9月才刚吞掉王耀武的10万美械守军
: 吸收多少国军人员装备?
华野是9月24日攻占济南,7兵团开始被围是11月5日,时间太过短促.不管吸收
多少国军人员装备,应该还来不及形成战力.在三大战役前,共军光是对俘虏的
思想教育使其转变立场,以政工元帅罗荣桓的估计通常就至少需要20日.
: 黄百韬兵团围歼时,华野就已经有战车加入战斗。
不会超过10辆,对整个战场毫无任何重要意义可言.
: 其次,徐州国军经历长时间鏖战,部队缺额严重(一个师六七千人情况很平常)
: 又因多次的部队重建(ex:70C、74C),装备火炮无以为济,
: 只能从主力部队(ex:5C、18C)统一分配,从徐蚌会战国军官兵回忆录
: 时常能看到"火炮不足"的怨词。
: 只能跟你说,徐蚌会战时,论装备共军还不致追上国军,
真正可怕的是,华野仿效苏联砲兵军编制,在1947年鲁南战役后建立了特种兵
纵队,由曾任国军团长的陈锐霆任司令员.采取砲兵为主,工兵与运输兵混编的
方式,形成强大的火力打击拳头.到三大战役前,特纵拥有7公分以上山野榴砲约
300门.再加上从大连建新公司运来砲弹几乎开金手指,这火力基本上关内国军
当时任何一个军都无从抵挡.论装备共军还不致追上国军,可能是指整个战区
的数量比,但有了特纵的统一编组,共军没有一个战场上展现的火力密度会输给
国军.
我记得的情况是国军在大陆24年,最大砲兵单位为团,从来没有过砲兵师以上
的编制?
: 但双方差距远比你想像的小,还得加上缺额问题、军心士气问题。
: (士气方面,有回忆录指出,徐州国军征战中原多时,付出惨重代价保住开封、郑州等地,
: 后来却逐一撤守,对士气打击很大)
: : 而且国民党军更是派出了美式装备的精锐部队
: : 但是回顾徐蚌会战
: : 简单来看 就是 黄百韬 黄维 杜聿明 三大包围圈的战役
: : 如果说 国民党军真如同标题显示的 装备和数量上都优于共军
: : 就算被共军开图好了 为何徐蚌战场上各兵团都处于被动
: : 黄百韬被围 邱兵团等从徐州冲去解围 却也打不通共军的包围圈
: : 黄维被围 本身就是精锐部队了 再加上北上解围的兵团 还是打不通包围圈
: : 最后 杜聿明被围 号称30万精锐部队 又有制空权 却怎么也打不通包围圈
: 制空权? 国府空军最大能量就是100架飞机,效果能有多少?
: : 国民党军不是有美式装备吗? 兵器大炮都优于共军?
: : 怎么却只看到突围突不出 解围解不了
: 辽沈战役时,老蒋高估了廖耀湘兵团的实力,最后悲剧收场
: 但在华东,徐州国军上下对敌我实力清清楚楚,
: 邱、李、黄三个兵团都不敢驰援王耀武,就是最好的证明,
: 因为华野兵力太强大,论兵力国军三个兵团也不占上风,
: 黄百韬兵团被围最根本原因,是国军指挥系统反应太差,
: 而直接原因是统帅部要求黄百韬在辗庄原地停留、徐州刘峙却要求李弥从大许家撤回徐州
: 直接使得黄百韬孤立而被围。
黄百韬不是在运河线等44军吗?结果等来的是三绥区的起义(倒戈).
假如没有何基沣张克侠的临阵起事,你很难说黄百韬一定会孤立而被围.但
事前谁能料想到呢?
: 刚刚说过,徐州国军本身兵力对华野没优势,现在华野集中兵力围歼黄百韬
我记得华野当时的14个纵队是一半打援一半攻7兵团,扣除预备队以后直接
围歼黄百韬的兵力是5个纵队,番号刚好与7兵团的5个军相当.可能7兵团缺额
严重,难以处理危局.
: 另派出三个纵队十余万人在大许家阻击徐州国军,
可能包含配属的地方部队与民兵吧?
作者: tony3366211 (00)   2016-06-07 06:52:00
图狗知道啊
作者: rd1210 (no38)   2016-06-07 20:30:00
7兵团算相当有战力吧?黄百韬身先士卒,跟其他国府司令不一样。
作者: magicbook123 (魔法书)   2016-06-07 22:57:00
徐蚌会战国军战线整个收缩后撤 都没打就开始后撤结果产生战线南移 黄百韬军团莫名的留在最前面感觉被人抛弃后 还要装先烈殿后
作者: Uber (Uber)   2016-06-07 23:05:00
共军硬啃黄百韬 伤亡也很大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