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塞琉古与托勒密的陆军改革168-145BC[1]

楼主: djhuty (vm6)   2016-05-27 23:53:45
: 索西比乌斯军事改革主要是波利比乌斯的描述,但是托勒密军制实际上并不是在220 BC
: 后一蹴而就,而是在220-160 BC历经了长期的变化才完成蜕变。[1]
: 于184 BC大起义受到有效镇压的时候,托勒密埃及的军事兵户才刚于内战以及第五次叙利
: 亚战争中受到打击,而移民人口也在西元前三世纪下半叶成长趋缓,托勒密陆军越来越仰
: 赖埃及裔军人和佣兵。[2][3]
: 然而,埃及裔军人并不是首见于拉菲亚战役,托勒密一世在加萨战役(312 BC)就曾使用了
: 数以千计的埃及人,托勒密二世也曾让埃及裔菁英进入卫队任职,所以托勒密五世、六世
: 时期出现过的埃及部队只代表了此一趋势的延续和加强。[3]
: 在帕尼翁战役前后,为了因应兵力不足的困境,已知托勒密政府曾雇用大量希腊佣兵,其
: 中似乎以斯科帕斯(Skopas)从埃托利亚带来的子弟兵为主,他从西顿突围时仍有约一万人
: 的兵力,后续又募兵六千步五百骑,总数不可说不多。[4]
: 斯科帕斯谋反未果而死,他旗下的兵力去向如何?虽然返乡是一个可能,但是没道理托勒
: 密政府不继续雇用这些兵力,而人力资源捉襟见肘的托勒密政府试图引进这些兵力也是很
: 合理的推测─至少可知,托勒密政府在此一时间点尚未大幅减少海外兵力的运用。
稍稍离题下
小弟冒昧下对第五次叙利亚战争中斯科帕斯的埃托利亚佣兵人数提出异议。
Grainger认为斯科帕斯从帕尼翁战败的10,000残兵都是埃托利亚佣兵[1],但他在内文或
注脚中都没有提出合理的解释或来源。相对地,学者Bar-Kochva只是认为这10,000残兵包
含埃托利亚佣兵,并不是指全部都是埃托利亚人。包含原始文献的Porphyrios和但以理书
[3] [4],都没有特别注明残兵的兵源,比较谨慎的处理应是认为帕尼翁的败兵有10,000
人,其中埃托利亚人占多数。
那到底斯科帕斯招了多少埃托利亚佣兵?李维在31.43记叙斯科帕斯招了6,000名步兵和500
名骑兵[5],这也是阁下所提供的数字。然而,李维记载的前后文时间点是前200年,也就
是第二次马其顿战争爆发时,斯科帕斯在西顿围城向塞琉古军投降时是在前199年,这募
兵人数自然不可能是斯科帕斯第二次募兵所募。
当然斯科帕斯也不可能在前200年募兵,因为那时他人在巴勒斯坦与安条克三世作战,李
维所提到的募兵时间倒底是在何时? 在31.43李维继续记载着,当斯科帕斯在埃托利亚募
兵时,埃托利亚同盟统帅担心他会把埃托利亚的兵源抽干,忧心"战事即将到来"而会无人
可用,开始限制他的募兵行动。李维并提到马其顿腓力五世因斯科帕斯的募兵,降低了埃
托利亚同盟的军力而受益。因此,可以认定这次募兵时埃托利亚同盟尚未参战,是在第二
次马其顿战争爆发以前,也是第五次叙利亚战争前,学者G. T. Griffith认为是在前203
年[6]。
另外,如果托勒密埃及真的先后雇佣了10,000+6,500=16,500埃托利亚人,那几乎肯定埃
托利亚同盟的人力已经被抽到一点都不剩。历史上同盟的野战军人数最多也才12,400人而
已[7],根本无法参战第二次马其顿战争。
因此,战前斯科帕斯在埃托利亚仅招募6,500名佣兵,才为合理。前199年以后,第二次募
兵也不可能超过第一次的人数,毕竟第二次马其顿战争尚未结束,母国会尽可能保留兵源
在手上。
[1] John D. Grainge " The Syrian Wars ", p.261
[2] Bar-Kochva " The Seleucid Army", p.156
[3] Porphyry, FGH 260 F 46
[4]但以理书 11.15
[5]李维 31.43
[6] G. T. Griffith "The mercenaries of the Hellenistic world", p.121
[7] Duncan Head " Armies of the Macedonian and Punic Wars ", p.8
: 因此,我想托勒密五世部署于上埃及的部队中应该同时包含了为数不少的前佣兵和埃及裔
: 军人,至于其比例虽然未知,但是我认为在埃及裔叛乱刚结束的当下、加上托勒密政府在
: 此一时间点可能尚未完全放弃早期的方针,上埃及地区的部署或许以希腊裔为多数。
: 到了160 BC以后,托勒密政府则开始完全以埃及裔为主力,如你所述。
: [1] A military reform before the battle of Raphia? , Christelle Fischer-Bovet
: and Willy Clarysse
: [2] No Strength to Stand: Defeat at Panion, the Macedonian class, and
: Ptolemaic Decline, Paul Johstono
: [3] Army and Society in Ptolemaic Egypt, Christelle Fischer-Bovet
: [4] The Syrian Wars ,John D. Grainger
: 一点想法,仅供参考。
回归正题。
因为我们都使用许多Fischer-Bovet的研究内容,小弟就直接引述她的成果。
Fischer-Bovet延续Gunther Holbl对托勒密埃及历史的年代分类,分成Period A、B、C。
其中Period A也就是前220年以前,托勒密埃及军队以境外兵源为主体。Period C,即前
160年以后以境内兵源为主体。Period B,前220年至前160年,则是两者转变的改革和过
渡期[1]。
关于Period B的一系列军事改革中,Fischer-Bovet在总结上,认为至少有两个主要改革
,一个发生在拉菲亚战前,就是索西比乌斯军事改革,一个则是约在前160年代的编制改
革(即Sekunda提倡的罗马化改革),期间有些许改革措施于这两个时间点之间[2],如骑兵
改革可能在前170年左右[3]。
Fischer-Bovet接着提到新式的常备兵(misthophoroi)成为上埃及的驻军首选,他们在
Period B和C中主要是埃及裔或希腊化埃及裔组成,且以埃及裔为主的machimoi成为新的
军事兵户(kleruch)分类[4]。
因此,我们所讨论的大起义结束于前180年代,正好坐落于Period B,刚好就是兵源转换
的期间。从之前的讨论中,小弟无法否定那否认这4000名军事兵户里有外籍士兵在内,阁
下也认为这当中有埃及裔存在,双方都认为这批军事兵户皆有两者存在,只是对于谁占多
数有歧异。
不论是拿帕尼翁战役的佣兵数或托勒密六世的埃及部队,都是落在Period B的范畴,本身
这时代就是在过渡期。无论如何,Fischer-Bovet也未对这4000所属提出见解[5],我认为
这议题很难解决。
[1] Christelle Fischer-Bovet "Army and Society in Ptolemaic Egypt", p.117-118
[2] Christelle Fischer-Bovet p.148
[3] Christelle Fischer-Bovet p.132
[4] Christelle Fischer-Bovet p.195
[5] Christelle Fischer-Bovet p.97
个人理解和想法,请诸君多多指教
: 附带提一下,据说埃及艳后有一支加拉西亚人组成的卫队,有点好奇这种蛮族的部队在
: 托勒密埃及后期的数量与重要性如何。
是指加拉太人吗
作者: jimmy5680 (不太会飞的企鹅)   2016-05-28 00:09:00
谢谢,本来就只是分享想法,这问题本身确实无解最后的问题是指加拉太人没错
作者: taiwanvictor (晟宇)   2016-05-31 21:24:00
汉语圣经协会出的那本但以理书注释写到,学者Collins认为斯科帕斯手下的军队就是埃托利亚人,但是没说是全部还是占大多数。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