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希腊化世界的大舰巨砲

楼主: taiwanvictor (晟宇)   2016-04-26 16:49:09
先厘清一下翻译问题。有些书上或是游戏会翻译成“x层桨船”,在
trireme这个词通常是正确的,可是不适合无限上纲,继续翻译成“四层
桨船”、“五层桨船”(例如广场出版的波利比乌斯《罗马帝国的崛
起》)……因为那样会导致重心过高,如同版主大大所言,通常不会超过
三层。而且小弟现在怀疑trireme也未必三层,看了这张图就会了解,同
一种名称的船,有时候是数个人划一支桨,那么他们就只会在同一层。
后来小弟见过翻成“x列桨船”(例如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伯罗奔尼撒
战争史》),顾名思义是指船舷一侧坐了几“列”桨手。现在版主大大
翻译成“x桨座战船”,我想就是以横切面观察一舷坐了几个桨手来命
名,和“x列桨船”意义相去不远,因此小弟从之。
http://i.imgur.com/e9yZWWT.jpg
※ 引述《jimmy5680 (不太会飞的企鹅)》之铭言:
: 呃...我觉得是我没写清楚。
: 四桨座和五桨座确实是基于在峡湾内交战的经验发展出来的,
: 但是书中说的港口攻击用舰是指六桨座以上的,五桨以下都算适合外海决战。
不!我想是我没看清楚……的确不知道亚里斯多德《亚典政制》提到的雅
典四桨座战船的作战过程,因为他只是介绍雅典的军事组织而已。至于
泰尔攻城战,阿里安《远征记》第二卷第二十一章开始是有提到把投石
器装在船上去打城墙,但是双方最多就是用五桨座战船,所以就和版大
提到的巨舰搞混了。不过阿里安毕竟是罗马时代的人,会不会偷渡一些
罗马时代的概念我就不得而知(例如第一卷第三章他讲述欧洲地理时提
到夸地族和马科曼尼族,但那是罗马帝国时代的日耳曼人啊!RIITW有
这两族)。
: 船只越大,速度自然越慢,不过桨座指的是位于切面上的桨数,
: 所以和船只的大小、长短速度有正向关系,但没有线性关联。
: 举例来说,
: 古典时期的希腊海军以三桨座为主力战舰,其中雅典的制式是两侧各有约85支桨,
: 但四桨座战舰的设计则有些不明确,William Murray在这本书中推论说
: 是两边各有大概50支桨,每支桨有两个桨手操作,
: 因此"四"的船身比"三"还要短,但人数则多于"三",速度则是相当。
: 因为"三"和"四"的速度差不多,所以"四"才能取代"三"的主力舰地位,
: 而后来"五"又取代"四",想来速度也是很不错,
: 至于超过"六"的大型船舰就太过迟缓,很难在外海进行舰队决战。
: 另外,书中由考古和文献去推测,认为"三"和"四"是两个不同级别的分界线,
: "三"和以下用的是小撞角,"四"、"五"和以上则都是用大撞角,
: 这显示出"四"和"五"才是主力舰,"三"则已退居辅助船种。
小弟觉得桨座数指切面上一舷的桨手数似乎较佳,如前述,可能数个人
在同一层划一支桨,我想这些数字主要是指“人”,而桨数和层数则相
当,例如五桨座战船可能只有三层,上层和中层都是两个人划一支桨,
因此一侧其实只有三支桨,和层数相同。
其实小弟应该精确地问,桨座数和船速呈现何种关系。《伯罗奔尼撒战
争史》第一章提到以前希腊还只是用“五十桨船”(只有一层,每边25
位桨手),后来是科林斯人先改用三桨座战船,可是船体似乎反而更缩
短,只是多了两倍桨手。桨手变多,必定伴随船只上层结构和桨手体重
所造成吨位增加,但是更多人提供动力了,所以我想三层桨船应该是速
度和灵活性高于以前的五十桨船,方能风靡希腊,往后又继续往更多桨
座发展。但是正如版大所说,这不是线性关系,看来四、五桨座的船
只,如果速度相当三桨座战船或更快,那么加上船体够大而能载更多战
士,理应成为主流;如果速度因此减缓,至少不会差太多吧!如此再更
上层楼的六桨座以上巨舰, 此小弟感谢版大解惑外,又有几个问题请教:
在普鲁塔克的《德米特利》第四十三章提到他准备了十五和十六桨座战
船,还强调比托勒密的四十桨座巨舰灵活不少,作者认为这些巨舰仍然
不是为了外海作战吗?
版大提到了弩砲和船舰的关系,伯罗奔尼撒战争时主要用三桨座战船,
但是没印象有装弩砲、投石机或塔;到罗马时代五桨座战船比较活跃,
那些投射器具和塔楼因此才大量出现在船上。三桨座和五桨座之间是否
存在了“装弩砲、投石机或塔与否”的界线?
另外是作者有无着墨古代各个港口的防御设施?如果照RIITW那样,港口
根本就开放登陆,那些装载攻城器具的船舰好像无用武之地,反而要重
视在港口前面水域的舰队作战。真实历史的港口和游戏中相去多远?
作者: diablo81321 (流月城七杀提督)   2016-04-27 01:20:00
这么说起来 神话世纪用三列桨船反而是比较精准的?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