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万历朝鲜战争读书心得:帝国最后的荣耀10

楼主: chuckni (SHOUGUN)   2014-09-24 20:55:40
最近期末考完了总算有一些闲时间能继续发文,沈惟敬的部分其实还有一些没补充到的后
话,我想之后有机会再补充,书中花了很大的篇幅来写沈惟敬这段时间的行为目的跟际遇
,不过毕竟他之后的下场跟这场战争目前还没有太大的关系,所以先跳过回头讲重点的平
壤会战
平壤会战应该分两回讲,这一回讲战前,下一回再讲正戏
议和之后
话说沈惟敬一回去就和李如松报告了朝鲜的经历,结果李如松居然毫不犹豫就直接把它拿
下打算当场拖出去祭旗,最后沈惟敬被李如松幕僚李应试救下理由是因为沈惟敬和小西行
长存有约定要回去册封,明军可以伪装成册封仪队混入平壤,沈惟敬这才大难不死
但沈惟敬此时已经很清楚了,石星等人从一开始就没打算让他一个人活得好好的,如果哪
天他没了利用价值,随时能把他拖去砍了,事实上沈惟敬这人在文武官两方都不得讨好,
因为他完全是一介市井之徒空降变成游击将军的,部分官员甚至积极蒐证他在朝鲜的活动
情报打算直接给他一个叛国罪砍了,沈惟敬最后的保命符只剩跟小西行长的这个约定
一旦灭了小西收复朝鲜,沈惟敬的命也将随着战事终结而一并告终,他是不可能久活的,
因为"谈和"这事对明朝来讲实在是太过不名誉了
正式入朝
现在李如松已经整备好入朝大军准备抗击日本了,先来讲讲李如松这人
李如松,在本书的评价是"大明的霍去病",一个典型的辽东军人,同时也是军事世家出生
其父李成梁是万历第一名将,辽东的实质统治者,李成梁共九子,五个总兵官四个参将,
李家军也是辽东军的核心
而李家门生、旧故遍布军中,不只李成梁,李如松小时候接触的也是这些人,尽是些边界
出生的将领,而李如松还有个老师:徐渭,嘉靖年间抗倭名将胡宗宪的幕僚,从小接触这
些前线事物跟贵族式教育让李如松培养出了优秀的军事素养跟鲜明的性格
当然李如松是一个在前线打滚的将领,他的脾气也跟他的能力一样成正比的大,他不管在
哪都留下不少和同僚激烈冲突的纪录
当时宁夏战争刚宣告完结,宣大、京城、南、苗精锐尽出都攻不下的宁夏城最后栽在他跟
他的辽东兵底下让他更加的目空一切
十二月八日,李如松才刚回到了辽东,马上就礼仪一事跟宋应昌发生冲突
在大明,除开国那一代以外,武人地位都低文人一截,武人最高能担任的职务只到总兵,
更高阶的总督、巡抚等职位只有文官才能担任,但李如松此时的头衔,是提督蓟辽保定山
东等处防海御倭总兵官,而宋应昌则是兵部右侍郎的身分:经略蓟辽山东保定等处防海御
倭事务
按理宋应昌是实质上李如松的上司,李如松应全副武装在门庭处给宋应昌叩头后再出门换
衣才能说话,这规矩是祖宗定的,明朝历来就是文官带兵,所以武官都得照规矩的礼仪来
,但李如松硬是以"位阶"相同拒绝行礼,实际上的位阶两人确实也相同(经略和提督同级)
,应属同事
李如松的提督之衔也是得来不假,大明从来是不替武官上提督职衔的,李如松算是当朝破
天荒第一人,宋应昌当场也不和李如松吵,默许了他的态度
明代军中军统帅和参谋部因为文武分离而一直存在着隔阂,李如松甚至在晋见国王李松时
直接跟国王讲不用听那几个赞画(相当于幕僚参谋)的话
而李如松除了不给宋应昌面子外,对南兵也是异常严苛,吴惟忠应朝鲜方要求于十二月十
四日先期渡江,十九日抵达安州,本来这算是正常的调度,但李如松却突然发难说毫无组
织纪律要军法从事
而李如松也没在朝鲜王室留下什么好印象,不只是他的性格,更是因为他是辽东出生,讽
刺的是李如松的祖先李英正是朝鲜人内附大明,李如松其实是有些朝鲜血统的
在杀鸡儆猴了一轮后,总算确实控制住四万大军的李如松在十二月十六日正式从辽阳启程
,二十五日抵达了义州
同时期跟着主帅拔营出征的,包含了在边境集结完毕的大军,还有宋应昌费尽心思从全国
调来的大量火炮
二十五日,李如松在义州晋见了李松并展示了完整的军容,同时公布了明军作战计画表:
正月攻克平壤、二月收复汉城、三月就收复朝鲜全境
这个计画听起来一点也不实际,李如松还有计划打算绕过平壤直捣汉城,所幸这回朝鲜人
阻止了因喝多了酒意上来在胡言乱语的提督大人
不过李如松的计画中不难看出辽东军人典型的一点:喜欢出奇不意
从祖承训开始,辽东军每个人都喜欢给敌人"惊喜",李如松更是个中好手,这种高风险、
高报酬的战法确实在第一次东征中发挥了不少效果,而主要造成李如松如此为之的理由,
最终还是后勤问题
实际上这次入朝作战计画大多是由赞画袁黄所制定,最后明军的行进路线,选择了祖承训
的老路,理由之一,是这条路基本直线,便于补给,另一点是明军带了大量火炮实在不适
合绕远走山路
而这次朝鲜方负责粮草调度的,还是柳成龙
粮草
粮草在整个朝鲜七年战争期间一直都是个问题,这次入朝明军约四万,含大约两万多匹战
马,朝鲜方初步估计一名士兵平均一日吃掉一升五合,马一日吃豆料三升,这样消耗平均
一日约七百二十石粮食和八百零一石豆料,要支持这种消耗速度两个月的作战,至少需准
备四万三千两百石、马料四万八千多石
更要命的是,这是按照大明的标准算的,大明是十斗一石,朝鲜是十五斗一石,这实际还
要更多,大明的一升五合以朝鲜来算变成了二升七合,也就是说如果依朝鲜标准来算,消
耗量还要变成加倍
最后柳成龙再折腾了一次终于凑足了五万石粮食和三万石马料,勉强能打一场短期决战
,至少够撑到击垮小西行长第一军团
而宋应昌这边也不是无所事事,他知道朝鲜方粮草供应有困难,于是事前下令所有部队在
辽东集结,当地就食,为的就是不要继续消耗朝鲜境内所剩不多的粮草了,结果反而是朝
鲜在催促大明赶快发兵,压根就没打算给明军留后路,能打下平壤、开城就够了,接下来
就是走一步算一步
不过宋应昌也不是白痴,他在边境设法凑齐了八万粮草以备不时之需,朝鲜对于明朝的态
度让宋应昌警觉朝鲜方粮草问题的严重性
但最后他还是漏算了,粮草有了,可是却不会自己往前线走,他高估了朝鲜的运输能力
祖承训到的时候是夏季,粮草尚可用河运送达,朝鲜还算有余裕,但冬天河床结冰,这就
是另一个大问题了
于是乎,为了四万大军的肚子,壬辰战争期间最恶名昭彰的后勤工作就此展开了,为了把
粮食往前送,几乎当地所有的民力都被动员起来
这个时期朝鲜国力匮乏,要人没人,要兽没兽,连和尚都被拉去运粮草,搞的朝鲜遍地哀
嚎,但即使是这样极限的压榨人力,后勤速度仍旧完全的追不上战线推进速度,这样的一
个远因造就了之后一场接近送死的会战:碧蹄馆之战
袁黄同样意识到了运力这问题,他向宋应昌上书,要求明军优先消耗朝鲜当地粮草,让辎
重火炮优先送来,就算如此,前线的物资还是严重匮乏不敷使用
截至一月七日平壤开战时的物资调度,明军粮草尚有一半堆积在义州,约四分之一堆在安
州,仅约四分之一能送到前线
而那些被指定为优先项目的军火物资则大量堆积在后方安州等地,袁黄亲自巡了一圈发现
前线的兵站储量已经见底了,后面运来的物资还不知在何处,一堆火炮是已经赶不上平壤
的战事了,但这样下去,明军将会有大量的伤亡,最直接的后果就是退兵
无论哪一个事情发生了,绝对是大家都吃不完兜著走,袁黄愤怒地向柳成龙等人大吼,要
他们给我想点办法,明军特地为了帮你们复国而来没理由在这接受乞丐般的待遇
柳成龙根袁黄一样也急得要死,他就是担心明军真的退兵了,连忙下令安定三县再次搜刮
粮草,总算是暂时解决了燃眉之急
除了粮草和物资的运补问题,袁黄还肩负了中朝联军的信息互通,简单的说就是情报管理
的工作
第一次平壤会战曾发生过朝鲜临阵脱逃的事蹟,令双方心有余悸,因此这次更大规模的战
斗需要确定双方的指挥权跟信息沟通等等手段
指挥权好解决,李如松强硬的性格早已控制住实质的领兵调度,这点双方默认李如松临场
指挥,而战法上明军为主朝鲜军为辅并适度配合明军各种战场支援这也是一早商讨好的,
唯独情报共享、信息互通这点一直都做得很烂
袁黄在又研究了一轮后发现问题症结出在驿站系统上,朝鲜的驿站已经随着战火波及官员
四处逃跑后大多荒废了,袁黄现正重新启动这些驿站系统的运作,他首先下令严令不准随
意打骂驿站人员,再来下令驿站人员不准随意逃跑,不管犯哪条都是砍头
同时为了强化管理,袁黄设立了"循环簿"系统,其实就是驿站的登记簿系统,不管谁来谁
走了,时间日期人员资讯等均须统一纪录,每五日回收并统一确认一次,这样可以有效控
管来往驿站的人员
最终这些工作都完成后,袁黄和刘黄裳正式向朝鲜发了一道[大明钦差经略防海御倭军务
兵部咨文]
至于内文网络上有不少原文:
http://tieba.baidu.com/p/1073167627
这篇咨文虽然名义上是发给朝鲜,实质上是公告朝鲜日本大明正式宣战的战斗檄文,当中
把所有的情势都讲了一遍,顺手也贬低了日本一轮,值得一提的是,明朝对日本的命名模
式并不熟悉,因此秀吉被正名为"平秀吉",而一堆将领也因为秀吉姓了"平"跟着在文书中
也姓"平"了
不管如何,现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东风何在?就看李大提督了
作者: genewing (Go~~Go~~)   2014-09-24 21:04:00
作者: ilikebulldog (斗牛犬)   2014-09-24 22:21:00
日本姓跟氏分开的,秀吉姓平好像也没错(虽然是假攀
作者: iiooiioou (爱幻想的O宅)   2014-09-24 22:23:00
推,反正朝鲜之役打完,明朝还是没搞懂秀吉上面有天皇
作者: EvoLancer (伊地知幸介)   2014-09-24 22:42:00
日本的姓 氏 苗字 名 都各自代表不同意义
作者: yamatobar (747-8I)   2014-09-25 00:11:00
大明王朝当时对日本的认知,还比不上现在许多国家对北朝鲜(北韩)的认知,基本上大明的世界观仅限自身,塞外的外敌和藩属国
作者: HAHAcomet (值得信任的彗星小天使)   2014-09-25 01:48:00
明史连秀吉发迹的过程都乱写一通了 把明智&毛利混一起
作者: mackulkov (跳舞好啊)   2014-09-25 05:55:00
后勤啊后勤 看了觉得当时的明军好痛苦
作者: hwsh60013 (夏洛特)   2014-09-25 07:28:00
推推
作者: diablo81321 (流月城七杀提督)   2014-09-25 10:10:00
萨尔浒逃掉那个李如柏也是李成梁一家没错吧?
作者: jimmy5680 (不太会飞的企鹅)   2014-09-25 11:04:00
是啊,李如柏是李如松的弟弟,也有去打朝鲜李成梁的儿子都李如●,●是某种树XD
作者: saltlake (SaltLake)   2014-09-25 12:57:00
李成梁:老子 已经是栋梁 儿子还是原木有待吾皇赏识
作者: andystupid (唐伯鼠)   2014-09-25 13:44:00
作者: munichuihsin   2014-09-28 00:09:00
可惜大明不是美帝,点西化试试,看可否送冰棒到前线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