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比较没时间,稍微写的短一点,下回应景写一下李舜臣
天军使动,第一次平壤之战
先回提过早在日军登陆釜山之初,万历就已经下令沿海动员了,并命令辽东边界屯兵,准
备随时支援朝鲜
当时的日军正处于急速扩张后的冷却期,一方面补给线已经延伸到极限了,另一方面层出
不穷的义军问题让各将无心再继续进兵,补给问题很大一部分出在李舜臣身上,他在这段
时期接连战胜日本海军造成制海权丧失(下回会谈这部分),而在义州的李氏王朝则正处于
最为危及的一刻,小西行长自汉城沦陷后又疾行北上攻克了开成跟平壤,并在平壤屯驻做
为第一军团大本营
朝鲜这时深刻体悟到再不靠宗主大明帮助这仗是打不下去了,于是终于"厚著"脸皮派使著
入明上京求,为什么说厚著脸皮?因为早在入侵之初的四月,明朝就已经主动派人问过是
否需要帮助了,但厚脸皮的李朝却回绝了这个提议,即使在几天之内整个庆尚道就沦陷了
仍旧摆出"这场这我们可以自理"的态度
当日本逼近汉城时,李朝还是不肯大明插手,当日军终于攻下汉城时,李松才终于肯派人
去求援,同时遣散王族四处"勤王",第一次的求援使李德馨几乎哭遍京城的政治机关终于
弄到了明朝出兵的口实
而且朝鲜这时的烦恼还不只日军,国王李松在退到平壤前就开始在思考内附大明的事,在
平壤沦陷后,在宁边又讨论了一次,这次他似乎是铁了心要内附,连群臣劝他都不听,就
连前来调查的大明官员听到国王提这事时都傻了眼,但是群臣最后还是想办法把他们的国
王压在义州,不过仍派了个使者前往辽东一方面询问内附之事,一方面让世子光海君在咸
镜道成立偏朝,好在明方给李松放行的同时,朝鲜不会无主
这事辽东那边当然是不同意的,第一援朝在即,需要国王在国内稳定朝鲜军民同时提供协
住,再来那时辽东谣言满天飞,又是朝鲜勾结日本准备攻入大明又是朝鲜国王是假冒的间
谍等等,真正不准的理由,还是在于辽东官员嫌麻烦,一个没法作主的问题被丢到他头上
,但是中央最后还是准许在朝鲜情势恶化到无法挽回的地步时让国王退到宽奠堡,但朝鲜
一光复就滚回去,李松才算放下了心,不过为了这事和朝鲜勾结日本的谣言,李朝一连接
带了好几队目的不同的调查团,才总算让明方安心
回说秀吉这边,朝鲜陆续传来的捷报令秀吉兴奋异常,甚至连他本人也想登上朝鲜领土率
兵亲征,但这鬼主意马上被两件事阻止,第一是梅北国兼的起义,梅北是岛津家家臣,在
六月接到出征命令时前往肥后佐敷城时却占城起义,他还着急了周边的农民跟发信诸大名
一同起事推翻丰臣政权,当然他自己的手下仅300,起义之后也就成长到两千,马上就被
平息了,但这事说明了大多数人的心态:不想去打这场仗
第二件事其实跟第一件事差不多,就是全国甚至连东北都发生了数起农民暴动,因为征朝
对日本来说并不轻松,几乎是日本把国力压榨到极限才挤出钱来的,一堆大名被压迫到
财政困难,而人力的大量征募导致各领国农地严重荒废,秀吉虽颁布命令严禁荒废农地
强迫农民帮耕作助那些地主人远征在外无人管理的农地,但农民可受不了这种高压的政策
如果秀吉本人不压在日本,那随时会发生动乱
日本本身的问题极大,但他们终究还是牢牢抓着朝鲜八道,现在,换明朝要发难了,先行
的领军者为史儒、郭梦征两部人马,明朝这时开始和朝鲜讨论,毕竟打仗是要粮草的,
要从明朝运来一来太麻烦,二来朝鲜方要人帮打仗还要人自备粮草是说不太过去,但柳
成龙在筹备粮草时却发现出问题了,原来官方掌握的资料全都是战前的,在官僚系统彻底
失效的现在,恐怕连一千人都养不起,更别说明军来了三千
而且当郭梦征跟史儒会见朝鲜王室时,郭因朝方对粮草问题无法解决而拒绝前进,结果跟
朝鲜官员吵翻了,直接就带兵回边界,并发声明警告说:粮草没解决,就是不动
最后柳成龙为了让明朝先出兵再说,居然在给明朝官方的信上说:定州有足够一万人一个
月吃的粮草,想办法先骗明军上路,等半路没粮了自然会用力打平壤,完全给了明军
一个单行道:打不下平壤就全部死在那,但当时明方最高指挥副总兵祖成训当然不是白痴
,坚持要朝鲜方先拟出一套补给计画再讨论
粮草问题这下考倒柳成龙了,他最终凑了些文官还亲自下场去各地通算统计,最后总算
硬性的给三千人解决了粮草的问题,计算极精细,连明军日程都配合好补给方式了,唯
一的就是"还是单行道",这些粮草就真的是够明军刚好吃到平壤的量,剩下的,看你们
自己造化了
根据朝鲜备边司的纪录,一名明军士兵每日消耗一点五升米,战马每日草料豆饼三升
所以三千人的消耗量是每日四十四石粮食八十多石草豆,这看似问题不大,但这是在
平时,现在连要凑出给三千人吃十天的粮草都有问题了
最后柳成龙的计画是干脆不集中粮草,而是让明军自备三日粮食,出发后每日在当地指定
的县郡由当地的县郡补给一日之粮,到平壤前的战区因为战地无法补给让明军吃自备的粮
草,然后两手空空到平壤城下,完全就像在送死,但朝鲜方是真没法子挤更多了,柳成龙
都弄粮草弄到站不起来了,祖承训也不多为难,确实按约发兵,反正打得下来就问题不大
,平壤据报告有四万石粮草,打下就不必再烦恼吃的了
在七月初,原先一直温温吞吞的祖成训因为两件事突然下令全军急行军
第一件事是朝鲜前线传来的情报,说日军正在收缩战线到汉城,平壤已是一座空城,这让
一向对战功极其敏锐的祖承训看到投机的机会,再来是七月十四日开始,朝鲜开始了连日
大雨,这让道路变得泥泞,补给困难,可是辽东出生的祖承训认为这是个搞奇袭的大好时
机,马上就全军整备出发,反而是之前一直急着要明朝发兵的朝鲜人在劝祖承训
这时的入朝明军主力全是辽东骑兵,配上朝鲜方集结的军队,人数勉强足够五千,祖承训
再整场战斗中,几乎是机关算尽了,他是辽东李家军出生的辽东正规武官,骨子里也有着
辽东人的习性,那就是出奇不意、克敌制胜,但祖承训仍然漏算两点,有人再替日军通风
报信、及日军的铁砲,这些漏算造成了平壤的惨败
至于通风报信的人呢?那个人是李宾(原文是草字头加宾,这字也是之后用"宾"替换)
,他是朝鲜方将领,一直在替小西行长传递军情,使的明朝介入的战争初期小西有如神助
,明军开拔平壤,小西早已知晓并备好作战计画,但他还是被这等急行军杀的措手不及
七月十六日,明军已到达平壤门户的顺安,本来史儒建议急行军过后应当暂停休整,但祖
承训在经占卜之后(这没啥好奇怪的,古代中国将领都有这习惯)还是决定隔日攻城
十七日凌晨,明军抵达平壤城底下,城外非常安静,他反而在这时犹豫了一下,最后才
决定入城
先说平壤的地形,平壤分内城中城外城跟北侧独立于牡丹峰的北城,外城并没城郭,中城
开始才有,而平壤两面环江,北侧靠山,而平壤外城长三十二里,照理说日军应该不会
在每片城墙都塞满守卫,而是集中固守中城内城
在进入外城时,明军从西面进入,完全没发生任何战斗,而在中城的北门七星门时,总算
看到日军的影子,理论上日军应该早就知道明军要来,可是这时却像没事一样的,理由
当然就是估错时间了,小西依照李宾的情报,认为祖承训十八日才会到达,所以十七日
的日军还在为"明日"将要发生的战事准备,结果明军马上就发起进攻,日军立刻大乱
当时守七星门的是松浦镇信的姪子松浦源次郎,还包含一名老臣日高喜,结果明军一进攻
日高喜马上就在城头阵亡
这时候的城中守军只有五千,原因是小西的主力分散平安道各地对抗当时层出不穷的义军
理论上跟明军相当,但明军主力大多骑兵,平壤市街又多是矮房舍让骑兵步步为营,在东
侧的大同门守军见到七星门遭攻击后,马上弃守,而此一举动,让原本在怀疑是否有伏的
祖承训放心的攻城了,七星门没多少功夫就打下了,骑兵开始鱼贯入城
而祖承训漏算的第二件事情让他在这场战役吃了个闭门羹,传统战局只要攻方骑兵冲入城
内这座城就等同失守,但是日军有铁砲,当明军塞满了城中街道时。日军突然从各处开火
朝鲜跟明军马上伤亡惨重,带头入城的史儒原本取出三眼铳(一种明军骑兵常配的三孔火
枪,打完之后可以直接当钝器用)开火反击,但实际上当时大雨正酣,不只火枪连弓箭都
无法用,明军陷入被动的屠杀,史儒则是在一番奋战之后成为了射手的主要目标被打成
蜂窝,同时间,明军的数名部队指挥也都中枪身亡,前方立刻大乱,祖承训一听闻中伏,
又闻枪声越打越近,马上拔腿就往城外逃,结果明军指挥体系崩盘,全部开始各逃各的逃
出平壤
祖承训最后头也不回的一路撤,收集了逃兵后勉强组成了一千人的队伍,说明了伤亡高达
三分之二,祖承训索性头也不回直接开到鸭绿江回国去,只丢下一众听闻战败报后又
惊又绝望的朝鲜官员和愤怒的柳成龙,柳成龙的愤怒,在于他千方百计凑出了三千人粮草
,祖承训仅用一会儿功夫就败光了,但这也不能全怪祖承训,他的进攻是完全被小西所知
晓的,而且进攻初期确实也造成了混乱
现在朝鲜想劝祖承训再回去打得希望十分渺茫,只好派人去辽东问总兵杨绍勋看天朝是否
有望再派更多兵来帮忙
而日军方面小西则是完全没沉醉在胜利中,他当然像上头报告了这风光的对明第一战,但
他现在更烦恼的是:明朝终于介入这场战事了,他现在完全就是挡在日军跟明军中间,而且
更严重的问题是第一次平壤会战把大量的弹药打光了,这对第二次平壤会战产生了致命的
影响
这回先到这了,下回可能会先写李舜臣,再来开始讨论大明第一骗徒:沈惟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