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讨论] 徐蚌会战的国军战斗意志

楼主: calebjael (calebjael)   2014-04-17 23:53:41
※ 引述《tomasvon (lvye)》之铭言:
: 1947年国军又不是没有组建过主力兵团﹐对山东的重点进攻就是啊﹐
: 而且双方五六十万部队也集结在孟良崮大干了了一仗﹐虽然国军丢
: 了74师﹐但还是依托整体力量一线平推﹐把山东共军挤到渤海一角﹐
: 结果老毛用三路进中原破了这一招。
: 主力兵团集结起来就只能以点、线方式机动﹐控制不住面﹐老毛就是
: 大幅度拉开作战面来扯散了国军的主力兵团进攻线﹔等到48年夏国军
: 再次集结的时候﹐已经是处于防御态势﹐集结机动兵团的同时就是
: 定下可以放弃中小城市、乡村﹐依托若干核心据点来打了。
这就是我说的国军慢了一拍。
1947年采用1948年战略﹐组建主力兵团的同时“确实”就是定下可以放弃中小城市。
就如1948年三大战役的时候一样﹐一些地方在此时是可以放弃﹐任由共军来去的。
所以如果1947年采用1948年战略﹐就是维持原本的主力兵团继续向山东进攻﹐
在刘邓挺进大别山时﹐不要想着处处堵截处处打而抽调了20多个师回军去追刘邓﹐
抽调回军结果是中原一带四通八达﹐靠20几个师还是没能围歼刘邓﹐
而山东兵力少了一截﹐之前对山东共军的攻势不如之前有力。
如果不追刘邓﹐刘邓的十万大军当时也不可能继续渡过长江﹐国军守住河南的大中城市﹐
至于大别山﹐就整个送给刘邓好了﹐反正自从抗战之后﹐安徽就变成桂系的地盘﹐
再则大别山地区本来就人穷地薄﹐刘邓跃进大别山并不是能够或想要发展多一块地盘﹐
而是想扯动国军布局。
因此提前采用1948年战略﹐跟共军主力决战并大破之﹐而放任小股共军不要分散兵力﹐
在1947年是会更好一些的。(共军后来就是如此对待国军﹐直接决战消灭国军主力﹐
等到大局已定﹐从1950年起才在各地“剿匪”对付那150万小股兵力﹐反正此时这些
小股兵力深处包围中失去外援﹐其作战能力是会远远不如主力部队的。
同样﹐刘邓挺进大别山﹐几乎放弃了一切的重武器﹐此后一年内战力是低于之前
自己或其他主力共军同等人数下的战力的)
就算是被刘邓趁机大发展﹐攻占了整个河南﹐国军失去河南的后果﹐
还是要比共军失去山东的后果轻﹐毕竟国军的主盘是在江浙湘赣川﹐
而山东是共军的经济、人力、军事主地盘。(山东共军长期是共军最多兵力的一区)
更不用说刘邓最多在河南发展起三十万新兵﹐而三十万山东共军则是共军自从
抗战以来的百战精锐﹐这样的交换对国军是有利的。解决山东再回来打刘邓的新兵不晚。
: 老蒋其实没觉得自己能靠军事力量守住长江…看地图就知道﹐全热兵
: 器时代的长江﹐真不算什么天险﹐九江到铜陵那个凸出部摆在那里﹐
: 防御的南军很容易被北军截成两半~ 所以蒋公的应对是让桂系到前台
: 去搞和谈应付老毛拖时间﹐江防的重点在上海而不在南京﹔而且蒋公
: 确实有在争取美军直接参战﹐要求麦克阿瑟带领美军顾问团来‧接‧
: 管‧国军高阶作战指挥就是在这个时候﹐其实就是想拉美国军方下水。
: 另一方面﹐1948年夏秋老蒋就在积极谋求美国加大援助力度和谋求
: 介入了﹐动作是让周以德摇旗呐喊﹐以及介入美国大选太深力挺杜威:P
: 然后杜鲁门看老蒋正120个不爽﹐
老蒋这种意愿跟宅男想发大财、娶林志玲差不多。XD
对于老蒋来说﹐是一种美好的幻想﹐但却从未真正去努力争取过﹐
也就是﹐停留在梦想中、从未真正去重视过能够怎么做、应该怎么做。
等到以后回想﹐就说“我知道有钱很好啊﹐我也想过变得很富有啊。”
然后被问“那你有想过怎样让自己变有钱吗”﹐回答“我有去买过彩票看能不能中奖”XD
而且正如我前文所说的﹐等到1948年夏秋才来积极谋求美国加大援助力度﹐
等到共军打到长江边才来让桂系到前台去拖时间﹐已经太晚了。
: 美军只有等到国府丢失大陆国内掀起麦卡锡政潮、苏联爆炸原子弹﹐
: 才会亡羊补牢式地用‧海空军‧为主来协防台湾。直接开销几百亿
: 军费﹐征募几十万陆军士兵到大陆和共军开仗﹖那在1948年大选直
: 接就是政治自杀﹐冷战气氛还没浓厚到美国人有那么热血咧。
确实﹐美国不可能直接介入﹐所以kmt在大陆最终还是失败了。
但如果要假设国军能够翻盘(不考虑那些意外、偶然事件)﹐
那么美军介入中国内战是一个最好的构想。
并且﹐这种介入不能等到1949年才介入(这样如前文所述﹐还是守不住长江)﹐
而是要在1948年夏天三大决战之前就介入﹐才有翻盘的希望。
这就是我前文所说的老蒋、国府当时自恃过高﹐出牌老是晚一拍﹐
等到1948才来做1947就该做的事﹐等到1949才来做1948就该做的事﹐
战争年代比和平年代时间更重要﹐晚几个月有时就很严重了﹐何况是晚上一年。
试想下希特勒1943年意大利军在北非被围﹐才来想要派隆美尔去援北非﹐
1944年才来想建设大西洋防线﹐1945年柏林被围才来想去走阿登突袭盟军﹐
那再强的家底也经不起这样耗。
因此我们在设想当年国军的各种可能应对时﹐总是会觉得“已经没救了、怎样都不行”﹐
但最初国军明明是占据了优势﹐没有人敢在抗战结束的时候就说国府“已经没救了、
怎样都不行”﹐所以﹐(我认为)原因就在于国府所做的已经太晚、
使得我们在设想改变的时间点时已经太晚﹐自然就变无可变、死局一盘﹐
不是说这些求变的手段本来就无用﹐而是等到别人麻将都推倒和牌了﹐
那自己手中就算有再好的九莲宝灯、国士无双在听牌﹐听再多也没用了。
作者: jimmy5680 (不太会飞的企鹅)   2014-04-18 00:05:00
作者: innominate (innominate)   2014-04-18 00:29:00
当时的人会认为KMT占有优势是很正常的...而且二战后的KMT可能也没想过马上要打另一个总力战
作者: MotleyCrue (克鲁小丑)   2014-04-18 00:56:00
最后几段言之有理啊...
作者: dyk (新环境)   2014-04-18 01:02:00
推..1948年夏天真的是关键..如果当时进行战略调整加美国军援国共的态势又会是如何呢
作者: Ghostwolf00 (freak.....)   2014-04-18 02:06:00
作者: kevin1273   2014-04-18 09:41:00
从为了清党而北伐起就没救了..
作者: chenglap (无想流流星拳)   2014-04-18 14:05:00
好像中华民国的游戏公司一样,2014年才说手游能确定赚钱正所谓人长神经长,台湾上层身高疑似一公里
作者: JosephChen (╭(〞▽〝)╭(〞▽〝)╯)   2014-04-18 21:27:00
所以选举时最怕被人说"这个肯定当选 票可以分一些走"所以候选人即使占有绝对优势 也会摆出哀兵"抢救XX"
作者: LUDWIN (暑假已经过完了)   2014-04-18 21:35:00
现在已经发展到初选就在抢救了,党内就得抢救出去还能赢喔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