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请益] 德文 vs. 哲学??

楼主: ostracize (bucolic)   2021-12-18 23:35:13
先前在立场哲学版读到〈哲学要诀?〉一文,内容是港台学者对读哲学的一些想法与研习
心得,文中提到哲学与语文能力关系莫大。虽则语文能力不等于是哲学能力,不过语文能
力不足,学习一定事倍功半。港台哲学研习者,第一外语多为英文。无可否认,学术哲学
一般的通用语言是英文,不论研究的是中国哲学、英美哲学或欧陆哲学。世界各地的期刊
与学术会议,都默认学者已经懂英文。基本上,学习哲学要有一定的英文能力。然而,倘
若研习的哲学家不是以英文写作,那么似乎要再学习新的语文,例如日本哲学、中国哲学
、法国哲学、德国哲学等,都与本身的语文关系密切。笔者是学习德国古典哲学的,想借
这篇文章,谈谈德文与德国哲学,以及当中的学习经验。
https://reurl.cc/zWxd2a
什么是德国哲学?
德国哲学 (Deutsche Philosophie) 正名的问题,在近年德国学术界有争论过。到底什么
是德国哲学?应如何去定义?一般的看法将“德国哲学”理解为“用德文撰写的哲学”,
听起来似乎是理所当然。不过,想一想,其实会由此得出一些奇怪的结论。
回看历史,德文成为学术语言,是相当晚近的事情。欧洲大陆传统的学术语言是拉丁文与
法文。到了启蒙时代,一般视康德为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他用德文写作,奠定了德
文的学术地位。不过,康德年轻时,拉丁文仍属主流的教学语言。他接受的是拉丁文教育
,不少早期的著作,甚至包括自己教授资格论文 (Habilitationsschrift),都是用拉丁
文写成,讲课与笔记亦满是拉丁文。在康德之前的哲学家,诸如大名鼎鼎的莱布尼兹
(Leibniz) ,大部分著作都是用拉丁文与法文写成。按照上述定义,他们的学说应不应
列为德国哲学? 二次世界大战后,不少德国哲学家流亡他国,例如汉娜.鄂兰 (Hannah
Arendt) 流亡到美国后,著作多用英文写成,那么她的哲学又是否属于德国哲学的传统?
同时,不论是在康德时代或者当代的学术圈,不少哲学家用德文来讨论其他的哲学传统,
例如英国经验主义,德文文献中不少著作是关于休谟 (David Hume) 、洛克 (John
Locke) 等哲学家,这些文献在德国学界的地位也不可轻视,那么经验主义是否应该纳入
德国哲学?
用语言来界定德国哲学似乎不可行,那么是否可以从方法论或思考模式切入?例如,德国
哲学处理哲学问题时,多用“超验方法 (transcendental method) ”,反思回溯知识或
道德的可能条件。同时,哲学家喜欢讨论“主体对象同一性 (subject-object
identity) ”、“自我意识 (self-consciousness) ”等问题,似乎可以标签德国哲学的
特色。然而,传统或现代哲学中,也不只是德国哲学家会使用这种哲学方法与研究这些问
题;在其他的哲学传统,也有类似的问题意识与方法。假如我们从方法论与问题意识来理
解德国哲学,语言反而是次要。那么,是否意味着,研究德国哲学不一定要懂德文?甚至
,有没有德国哲学?
“德国哲学”一词本身已经充满歧义,也难有一个令人满意的定义,讨论下去,一定没完
没了。这个问题当然值得讨论,不过笔者想先将这个问题搁置,转去另一个比较实际的问
题。
作者: m13211 (永远的夏天)   2021-12-19 06:35:00
其实也没有这么复杂啦 你用作者写的文字语言去理解一定比翻译过后要来的精确 例如你懂白日依山尽 跟翻译后的落日意思一定有差。想去更理解用德语完成的作品而去学德语本身就是一件必要且应该会主动完成的事情,例如不可能只知道海德格的存有 却不知道它的德语原文,语言包含不只意思 还有整个文化脉络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