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w: [讨论] 当代新儒家批评

楼主: kuopohung ((风之过客)在场的缺席)   2014-08-15 12:01:29
※ [本文转录自 Confucianism 看板 #1JvBcB1W ]
作者: kuopohung ((风之过客)在场的缺席) 看板: Confucianism
标题: Re: [讨论] 当代新儒家批评
时间: Fri Aug 8 19:50:31 2014
会写这篇的原因是:
1.母校系已倒,我没有顾忌
2.口考已过,论文剩小修上传,比较有时间去整理类似议题
不过这篇牵涉到个人经验,若有不妥我把他删掉
为什么之前会写很多对于当代新儒家的批判?因为以前大学念的是南华哲学系,南华
哲学系主要分成两个领域:中国学和西方哲学,其中的中国哲学那一块主要是当代新儒家
派别,师资配额大约是四位到五位、西洋哲学那一块主要是德国观念论师资配额大约占四
位左右,到后期还会分到一位教授法国哲学的老师,再加上一位淡江物理系硕士拿师大教
育系博士学历任教逻辑和科学哲学的老师。
教授中国哲学的老师几乎都是当代新儒家一派的,好比尤惠贞就是牟宗三早期弟子,
并且是东海哲学系成立时的第一位助教,和东海哲学系的成立有不少关系,陈德和则是曾
任鹅湖期刊总编辑多年,现在好像还是理事一员,陈政扬和谢君直都是南华哲学系硕士毕
业,而且都是陈德和的指导学生,高玮谦是鹅湖的期刊一员,都属于当代新儒家一脉,但
他们并不会讲他们的派别,也不会在课堂上特别讨论他们的处理方式,而是把他们处理过
后的资料丢给学生,好一点的学生会造他们的脉络和思路走,差一点的学生可能就死背而
已,甚至到了我大四的时候进来的高玮谦,那位老师要求学生先死背再说,甚至连大一哲
学概论也考填充题。
教授西洋哲学的老师大都是留学德国,而且研究的题目大都是德国观念论的派别,一
位配额给留法的学者,但这里的老师流动率很高,几乎每学年都会流动一到两位老师,这
些老师也都具有处理中国哲学的能力,而且这里的不少老师要不是大学或研究所是中文系
毕业要不然就是硕博论有接触过中哲相关题目。至于谢青龙老师最早只是从通识调任过来
支援逻辑和科学哲学相关的课程而已,后来教学反应良好还有找不到英美分析学者所以一
直任教到现在。
对於哲学的应用则是把应用伦理和哲学咨商当作对于社会的接轨,甚至在研究所还有
开设一个应用伦理学组而且存在多年,当然根本没有应用伦理专业的老师,而是其他老师
兼课,好比教授逻辑的谢青龙老师开几门课,又好比教授魏晋玄学的谢君直老师开几门课
,甚至连尤惠贞和陈德和等老师过来支援。哲学咨商这门课我只有在大一上修过颜永春开
过的课而已,南华哲学系并没有特别成立一个组。
但就南华的风气是很贬低英美分析,老师会在课堂上谈论英美分析的问题,但是批评
的内容就我现在的反省很多是打稻草人,而且上课用的架构和衔接的脉络也是当代新儒家
一派的,也就是说不只是欧陆哲学领域的老师批评而已,而是中国哲学老师也跟着批评。
回到这篇第一个问题,我大一上做过儒家是不是宗教的报告(上全球化,我在那组分
配到这个题目),老师没有正面回答,而是提到这是中共在九零年代讨论如何振兴中华文
化采用的方式,现在已经没人这么谈了。我一听这种说法很怪,到了大四遇到一位留美的
学者(因为被刘沧龙老师请来系上演讲中哲的问题,记忆有典模糊,主要是证明中国有哲
学的问题)我在会议上提出了中国哲学的借由西洋哲学的框架处理中国思想元素导致的拼
贴或不恰当问题,该位教授只说我的问题不错,而没有什么回应,从他的回应看来我确定
他没想过这类问题。不只是该位学者,包含在场的老师和学生也都没想过这类问题。
这问题是我上研究所后把问题精炼过然后放入后殖民的框架和脉络来看(虽然也有用
到游老师文化哲学的概念和胖胖学长在bbs上写的一些东西加上几场研讨会听下来的结果
就是了)才比较知道问题在哪,刚好后来又找到陈瑞麟的那几篇论文作为佐证,印证我的
批评的内容是对的。
把当代新儒家放入后殖民的问题来看就可以清楚的知道为什么南华哲学系的师资员额
会这样配置,还有老师们的思路为何。就以陈瑞麟的‘牟宗三“科学开出论”的形上学困
难─以儒家思想为本的中国文化可以开出现代科学吗?’这篇论文简化来看,当时的知识
份子为了寻求对抗西方文化霸权并且建造一座可以和西方文化抗衡的平台做的工作,当时
西方得以船坚炮利的源头是自然科学,刚好康德的工作除了综合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的知
识论体系外还提供给自然科学发展的形上学平台。牟宗三他们就撷取康德的理论,使用康
德的伦理学作为工具整理中国哲学,并以此建立抗衡西方的平台。以康德为基础处理儒家
,从而发展比较哲学。为了避免中国哲学和社会文化脱钩的问题之后再衔接到应用伦理领
域(这方式也是中央大学哲学所和其他当代新儒家派别处理问题时的径路),但这种方式
当然不足以回应应用伦理(科技造成的伦理问题)问题,所以就只能用西洋伦理学把问题
处理过一次,再以比较哲学方式做类比和比较。
对于英美分析则是大力批判,台湾的英美分析派别传承自胡适和殷海光等人,这些学
者使用英美分析作为工具处理中国哲学,相较于当代新儒家则是比较严谨而且更有系统,
和当代新儒家的拼贴方式不同,当然是当代新儒家的竞争对手,英美分析被当代新儒家批
评甚至排斥也是理所当然的事。
谈到这里,那么那些人是否真正了解西方哲学甚至西方文化架构呢?当然没有,连最
基本的架构都弄不清楚了,就好比应用伦理领域,这领域可以算是英美分析底下的支脉,
处理的方式也是英美系统,当代新儒家拿英美分析哲学的系统反对英美分析?除了自己没
有一套能够处理应用伦理的问题的方式以外,而必须借由英美分析体系处理过一次,在以
比较哲学的方式在做个比较,这种方式要怎么反对英美分析?从当代欧陆的角度,当代新
儒家借用英美分析的脉络和处理问题方式,但却没能力处理英美分析处理的问题,不但连
架构都搞不清楚本身的内容很多都还是硬凑的(这里是我在南华这几年上课时越听越怪所
以才有这些感想)。
当然,现在南华哲学所已经被并入生死所,是听过中央哲学所已经式微,这可以一定
程度的代表当代新儒家的研究方向走入死胡同了。
在南华这几年除了听过政大和中央(尤其是中央,老师们常常会强调,之外几乎不太
会听过其他学校,就连政大的资讯也少),这代表资讯封闭,再者我接触的这几届同学几
乎全部只是会写文章会背书,少数几位厉害一点的对哲学概念理解力是比较好,但几乎没
有人反思自己念的是什么?处理这些哲学问题的方式又是什么?有无问题之类的。这也代
表著南华的老师没有给学生较完整的世界观。学生也没有反思和批判的能力。
庄斐竣 “反思处理哲学问题的方式是什么”我想,要能回答这个问题必须有着大量的阅
读才能胜任,你的阅读量一直是我所佩服的,这点无庸置疑。嗯,很可惜,也为你感到不
值,关于你在南华的遭遇。该怎么说呢?...“中国哲学的借由西洋哲学的框架处理中国思
想元素导致的拼贴或不恰当问题”这问题其实德和老师和张国贤老师都有批判过,德和老
师几乎是每学期的第一堂课就讲,讲多少批多少这就要看德和老师每学期的情况而定;张
国贤老师倒是比较随机,每学期的第一堂课大多是把法国哲学的进程讲一下,在学期中可
能会因为他参与的研讨会而作论述。之前研讨会有学者用中哲来讲环境伦理学,张国贤老
师就有在课堂上“检讨”、之前有学生在德和老师的课堂上报告动物权,德和老师也提过
。其实并非没有,老师们对于你所提到的问题并非刻意地不去谈,当然,作为学生也并非
没有去问,只是,这样的提问不该因此推翻前人的积累,各方的批判都是并列式地呈献,
当然,哲学必须从哲学的问题意识出发,如果问题意识不一样,各种比较都只是流于形式
、只是把两个以上的思想理论进行爬梳放后摆在一起,但也有可能是在进行另一种改造工
程,牟先生对康德的论述,我没看完,就原善论而言我就不觉得是比较,比较像一种有意
识地改造,但这个是大四的时候看的,很不负责任提一下。回过头来,你的问题并不成为
我的问题,最主要是因为…我觉得我跟对老师了!哈!但,我在想,我也接受中国哲学不该
用西方哲学框架来处理(例:德和老师都用某某思想的哲学诠释之类的),我同意中国有思
想并不等于中国有哲学,且问题意识不同就不在同一个思想平面上,不在同一个思想平面
上的思想理论对之进行任何得比较都是徒劳的。不过,有没有这种可能的作法,有意识地
进行比较(或诠释),“有意识”是指知道比较的问题,而故意这么作,借由这样的工程对
两造思想作搓和,用来回答自己所产生的问题意识,换句话说,比较或诠释都是假的,只
是一种庄子重言的使用方式。有可能,西方有哲学但西方正被哲学的框架框住了。说真的
,这我都不太了解,真不该问我,我只是觉得状况可能正如你所说,但这个问题不该是用
来否定一思想流派的关键,否定一思想流派的关键我觉得还是要回到思想流派本身去看,
看该流派的内部凝聚与外部联结是如何进行。最后,我知道你对这议题多次发表议论,昨
天也有看到(像胡适的适你有改过来),之所以没回应你,说真的我还真不知道从哪讲起,
只好藏拙。只能这样简短且表面地回一下,抱歉啦!!
16小时前 · 已编辑 · 收回赞 · 2
..
郭柏宏 你应该有误解我的意思,关于这里我的问题没这么复杂,“反思处理哲学问题的
方式是什么”这个问题是很基本的怀疑论问题,指的就是连哲学本身的处理方式都要被怀
疑就是了(‘知识论
作者: nknuukyo (我无所能因敌成体)   2014-08-09 00:12:00
像考据学?都创造性诠释了还考据学?XDD
楼主: kuopohung ((风之过客)在场的缺席)   2014-08-09 02:10:00
拼贴是事实,和当下社会文化脱节也是事实我想这篇出来后那几位版友就不能扣我不了解当代新儒家的问题了的帽子
作者: pork (清梦缭乱忆孤独)   2014-08-11 16:15:00
但你的底子还是没办法谈“儒家传统”啊XD当代新儒家的问题是一回事,他们援引的儒家经典是另一回事
楼主: kuopohung ((风之过客)在场的缺席)   2014-08-11 17:23:00
是没错,但真正的儒家传统长什么样子大概也没人知道吧
作者: youtien (恒萃工坊)   2014-08-11 17:57:00
怎么会没人知道?只是你不去看,又说不可能“真正”知道.我就知道,所以我大概不是人了。
楼主: kuopohung ((风之过客)在场的缺席)   2014-08-11 18:10:00
你是清朝中叶以前的古人吗?就算是好了,你有办法了解中国朝代的全貌吗?这些不就是基本的诠释学问题?这么说来你也不是以现代来试图理解中国古代是什么?长什么样子? 接着找出你认为的核心还才能继承或是判断?说穿了你的理解不也是片段而已? 不能够完全的切合?
作者: t0444564 (艾利欧)   2014-08-15 13:41:00
看起来好像FB的动态回应?!
楼主: kuopohung ((风之过客)在场的缺席)   2014-08-15 13:58:00
是阿,若不妥我把他删了
作者: kungfutofu (功夫豆腐)   2014-08-17 18:34:00
蛮有趣的 上过刘沧龙老师的尼采 很有趣唷
作者: t0444564 (艾利欧)   2014-08-19 00:17:00
我觉得OK啦XD, 只是怕没有获得对方的同意?
楼主: kuopohung ((风之过客)在场的缺席)   2014-08-19 00:21:00
主要都是我在回应的,把同学的fb回应砍掉也可只是会妨碍本文的连贯性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