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经济学人论“台湾病” 见树不见林

楼主: analysis5566 (analysis5566)   2025-11-16 08:15:50
经济学人论“台湾病” 见树不见林
2025.11.16 03:00 工商时报 社论
《经济学人》把一国经济问题归结于汇率单一因素,高估汇率的作用,可谓见树不见林。
汇率确实是重要的,但一国经济仍取决于人力资本、政府效能、赋税政策、产业政策及社
会的和谐。图/本报资料照片
《经济学人》日前以“台湾荣景的潜藏风险”为题,指出我央行为维持出口竞争力,长期
压低新台币汇率,已让台湾埋下经济严重失衡的风险,文中还说长期汇率偏低,虽有利于
出口,却侵蚀一般民众的购买力,形同对全民开征隐形税,总的来说,新台币汇率的低估
已形成“台湾病”。
经济学人的评论不能说全无道理。然而何谓低估?并没有放诸四海皆准的通则,一国汇率
究竟多少才算最适(optimal),也没有衡诸百世不变的常规,一切仍取决于市场对外汇
的供需。因此1990年台币汇率26.89是最适的,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贬至33.44是最适的、
2002年网络泡沫后续贬至34.57也是最适的。今年以来,新台币非仅没贬值,还持续升值
,10月已达30.63。以三十多年的时间数列观察,台币汇率随着市场波动,有上有下,这
样能算是低估吗?
经济学人以大麦克指数认定新台币兑美元低估了55%,大麦克是购买力平价(PPP)的其
中一项,世界银行每五、六年办理一次国际比较计画(ICP),由各国提供一篮子商品的
价格,用以估算在美国用1美元买到的东西,在日本要花多少日圆、在台湾要花多少台币
、在韩国要花多少韩元才买得到,此即PPP,这一篮子的商品约有1,200项,经济学人只取
一项大麦克就下结论,未免过于武断。
然而,即使是1,200项所估得的PPP,也并非是各国的最适汇率。因为外汇交易除了因应实
体贸易的需求,有更大的需求是来自资本市场的各类交易。依国际清算银行估计,全球平
均每日外汇交易量和实体贸易有关的占不到1成,这说明汇率的变化除了取决于商品贸易
顺差,有更大的比例是取决于进出各国资本市场的国际资金。如此一来,汇率应该落在哪
个区间才不算低估,自然也不是PPP所能判定的,更遑论大麦克指数了。
再者,汇率升贬对一国外贸、经济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吗?未必,以近一年(2024年10月~
2025年10月)而言,新台币升值4.7%,日圆贬值1.1%,韩元贬值4.4%。若依贬值促进
出口的思维,台湾应处于不利的状态,日、韩的顺差应增加才是,但以今年以来,台湾商
品前十个月贸易顺差达1,218亿美元,而昔日贸易顺差大国的日本前三季却出现183亿美元
的贸易逆差,韩国前十月的顺差也不及我们的一半。
或许有人会认为一年的资料太短,不足以认定汇率和贸易的关系,那我们来看更长期的资
料,日本1990年代的汇率落在94~144,十年贸易顺差高达9,400亿美元,近十年(2015~
2024)日本的汇率贬至106~151,总计十年反而呈现2,400亿美元的逆差,这是汇率升贬
所能解释的吗?
这说明影响一国贸易除了汇率这项因素之外,更重要的是产业政策、赋税政策与人力资本
,忽略了这些,把汇率当作影响出口的最重要因素,显然是错误的。如果发展外贸这么简
单,那么1971年的《史密松宁协议》、1985年的《广场协议》,美元因此大幅贬值,遗憾
的是,根据美国海关统计,1985年美国贸易赤字不过1,200多亿美元,去年已升至1.2兆美
元,这说明汇率不是万灵丹,提振出口、改善经济仍得靠生产力,而不是汇率。
总的来说,把一国经济问题归结于汇率这单一因素,也太高估汇率的作用了,可谓见树不
见林。汇率确实是重要的,但一国经济仍取决于人力资本、政府效能、赋税政策、产业政
策及社会的和谐。近年台湾经济确已严重失衡,房价确实也飙涨的离谱,但这绝不是汇率
调整一下就能解决的。各国经济社会多多少少都有些病,台湾自然也不可能没病,然而,
医治“台湾病”没有捷径,需自教育、产业、官僚体系、朝野互动着手,这也是执政当局
需深刻反省的。
https://www.ctee.com.tw/news/20251116700033-439901
1、《经济学人》只看大麦克就说台币低估,根本太粗糙。
2、汇率主要受资金流动影响,不是央行在硬压。
3、台湾升值仍大赚顺差,日韩贬值反而不如我们,显示汇率不是出口关键。
4、日本和美国的长期资料也证明,货币贬不一定救贸易。
5、把台湾问题都怪汇率,无视教育、产业、税制等结构问题,方向完全看错。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