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鸿海白袍加身,看眼底图就能让AI算“病”

楼主: AAAB   2022-12-24 01:09:56
https://www.gvm.com.tw/article/97971
2022年12月23日
国内名医黄奕修研发出一套AI模型,只要为病人照一张眼底图,便可丢给AI演算,检查出
全身潜在疾病。这医疗程序本身就够颠覆,现在还得做出一台手持式医用装置,让医生使
用?鸿海结合跨领域人才团队,办到了。这创举让黄奕修也不禁赞美:“遇到了做硬件最
厉害的公司,也是上帝的安排。”
身为台湾人工电子眼的第一把交椅,林口长庚医院眼科部部长黄奕修疫情前依旧每隔三个
月去一趟外蒙古义诊,却苦于“没有机器也是要开刀,没有器材也是要检查”。无奈时望
向户外,大漠的风吹得呼呼响。
这个国家医疗资源缺乏,若是有方便携带的眼底镜该有多好?!
加上执医20余年,看诊无数眼疾病患,累计了成千上万张眼底图,并利用人工智能深度学
习所建立的“强式AI”诊断模型有成,学术论文已经发表在国际各大医学期刊。
一张眼底图,就可让AI检查潜在疾病
简而言之,这套AI模型只要为病人照一张眼底图,便可丢给AI演算,检查出全身潜在疾病
。如此颠覆性的医疗程序,为了进一步实作验证,开发一支可轻松操作、随时照相、立即
上传云端的手持式医用装置刻不容缓。
借由工研院培育的新创公司台医光电居中介绍,黄奕修结识了鸿海B事业群总经理姜志雄
,一个慈心恤患终日出入手术室,一个掌管世界一流的工厂生产线,双方都试图用对方听
得懂的词汇,互相挤出少得可怜的时间,跨领域沟通理想中的眼底镜模样。
“我们是白袍加身,”年年为集团贡献近兆元营收的姜志雄说,迥异于之前代工可携式及
穿戴式装置的经验,新的挑战在于一要符合医生的需求,二要满足AI的大数据连结,三是
要做人体临床试验,成为国家食药署认证的医疗器材,因此不再是纯制造思惟,而必须以
医学用途为核心,同时设计上还要兼顾“鸿海出品”的美学时尚。
鸿海布局“3+3”有数位健康
从消费性电子跨入医材,数位健康其实是鸿海布局“3+3”新事业的重要一环。
除了鸿海电动车大放异彩之外,姜志雄团队也开发出“八合一”医疗级即时生理量测装置
,卖进中国大陆和沙特阿拉伯,旗下成都灯塔工厂和疆域医创,并先后荣获《哈佛商业
评论》数位转型鼎革奖。
花费10个月,斥资上千万的前期投资,名为“手持式智慧眼底影像撷取仪”原型机终于出
炉,特点之一是把近30公斤重的桌上型眼底镜,魔术式“减重”只剩600公克,轻巧得可
以放在公事包里带走。
“这个硬件是世界独创,”刚开完刀、双眼仍炯炯有神的黄奕修指出双方合作的重大意义
。像Google旗下的Google Health,在“眼底摄影加AI”的领域走得很快,反观台湾的强
项,就是把蒐集数据的装置做到最小:“遇到了做硬件最厉害的公司,也是上帝的安排。

用心得到专业医生认可
为了得到专业医生的认可,姜志雄团队打磨细节非常用心,情商光学模组及光学零组件厂
、扬明光学加入研发,一举攻克最难的“暗部成像”,当新款眼底镜一对准罩住眼睛,在
一丝光线都没有的环境中也能拍出眼底图。这款“神器”还免除了传统做眼底镜的诸多步
骤:不必事先点散瞳剂,不必医护人员来回调整仪器对位,就能自动找到焦距,30~50秒
内神速拍好。
看遍上百篇论文来做设计
该项专案产品经理、鸿海数位健康专案设计总监盛英玮表示,为符合人体工学,他看遍亚
洲各种相关论文上百篇,调查了各种人体眼窝的尺寸,因此机身眼罩的弧度设计完全符合
人体眼窝的尺寸:“可以直接靠上去就拍。”
影像清晰度则做到12M像素(4290*2800),如此的规格对眼底AI十分关键,因为部分病征
得靠AI拆解一格一格的像素,比对影像特征,再做出计算和判断。
另外,产品像手机和平板一样可以插入实体SIM卡,搭载Wi-Fi、蓝牙与电信连线多重通讯
功能,可轻易进行眼底影像即时上传。即便在通讯不良的偏乡,也能在无网络的环境中将
数据上云,同步医院系统。
传统眼底镜需要一对一操作,神器却能令独自一人时亦可完成任务。只要打开手机专属
App,再拿手持式眼底镜罩住其中一只眼睛,当另一只眼看到手机呈现绿码图案,便代表
眼底图拍摄已毕。
“端对了,云就对了,”姜志雄认为,端指的是装置,负责收集海量的图形、影像、文字
等,再传给“云”,有了迅速便捷的收集工具,串连眼底AI时便事半功倍。
从资通讯跨足生医产业,对鸿海B事业群而言,团队组成也不再是清一色的理工男,姜志
雄延揽了急重症医学研究所硕士、物理治疗博士、人工智能专家、新医材产品注册等高手
,而且原有的工程师也在三年内一一转型,研析各国医疗法规、异业联盟策略,成为不折
不扣的“π型人才”。
2022年12月1日正式发表的“手持式智慧眼底影像撷取仪”,不只是一款上山下海好带好
用的装置而已,惊人的是搭配AI可以帮助医生算“病”。
技术发明人黄奕修点出创新关键
黄奕修说明,人体有两套系统贯穿全身,一是神经,一是血管,眼底是神经与血管分布最
多、而且同时清晰可见的地方。当人体某个部位发生病变,会连动眼底的神经及血管,展
现“关键特征”,再借由训练有素的AI揪出病灶。
举例而言,高血压的人眼底图看起来的金属光泽会较多,因为血压愈高血管愈硬,硬掉的
血管四周在影像上呈现类似金属光泽的图案。
进一步利用AI的深度学习精神,将成千上万张眼底图“喂”给 AI,分别输入不同眼底图
所代表的年龄、性别、血压、体重、抽烟与否、各种病征等细节,AI便学会了辨别。接着
,AI看到一张新的眼底图,便能判读是否有哪些潜在的疾病,再反馈病人几岁、是男是女
、高矮胖瘦等资讯,十分神奇。试想一下,有了这套眼底图看病系统,病情诊断能有多便
捷?
抽烟与否,AI检视的是静脉血液流动的情况,因为抽烟者吸入众多物质,血液流动愈慢,
代表毒性的变化愈大。AI甚至连眼底图“扇形出血”的图像,都能找出是中风引发的血管
破裂所致。
眼底图中糖化血色素的变动,连结的是身体恶化的速度,从数据中预先推估若干年后洗肾
的风险。“眼睛有多坏,理论上肾脏就有多坏,”黄奕修说。
截至目前为止,心肌梗塞、糖尿病、高血压、肾功能、肝功能等,AI皆能做出指标“预知
生病纪事”。
AI不只能算“病”,还能算“命”?
这套人工智能不只能算“病”,还能算“命”,亦即计算出病人生命的终点,则是黄奕修
未来研究的方向之一,宏大目标还包含迄今无法判别病征前兆的失智症。
这套眼底AI若能量产推广,势必能促进台湾人的群体健康──全国约有200多万名糖尿病
的病友,且每年以2万5000名的速度持续增加;“洗肾之岛”的肾病盛行率约10%,随机
在街上找十个成年人,其中一人很有可能就是慢性肾脏病的患者;再调出官方数据,2021
年有超过5.3万国人因心血管疾病身亡──若能提前得知未来可能罹患的疾病,将造福多
少人?!
“下医医已病,中医医将病,上医医未病,你未来会发生什么?不要等到发病的那一天才
知道,”姜志雄点出数位健康的圣杯正是预防医学。
另外,眼底AI在医疗程序的改善上,也将带来破坏式创新。
由于检查器械方便携带,甚至可以走入家中,变成家居必备装置,每天定期量测的数据直
接传给医生,节省到院追踪检查的车程和时间。
2023展开人体临床试验
但这能否实现?黄奕修正规划于2023年展开人体临床试验,希望让“手持式智慧眼底影像
撷取仪”通过食药署(TFDA)认证,一来导入医疗资源匮乏的偏乡离岛,进而走进千家万
户,二来蒐集更大量的眼底图影像,优化眼底AI的功能。
若再从商业的角度看,根据市调公司Verified Market Research的报告,全球AI应用医疗
诊断的市场规模,将在2030年达到99.4亿美元(约新台币2982亿元),成长速度惊人。台
湾实力坚强的资通讯产业,结合高明聪敏的杏林菁英,进攻AI应用医疗诊断市场,大有可
为。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