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outzumin (阿呆铭)》之铭言:
: 推 rssh0106: 外星科技对这些大公司不难。难在于外星科技能不能量产。 03/31 23:
28
: → rssh0106: 讲难听一点,MIT的东西也一堆外星科技,但能变成产品吗 03/31 23:
30
: → rssh0106: ? 03/31 23:
30
: → rssh0106: 不能量产的技术,叫装饰品。养不起人的。 03/31 23:
30
: 嘘 zhi5566: 别在开玩笑了 王者? 那就靠制成打败高通 nvidia啊 04/01 22:
02
: → zhi5566: 事实就是手机被人屌打+哭着回家说要改做哺哺 不完惹 04/01 22:
03
: → zhi5566: 下单到代工 你以为你在叫饮料啊 里面藏了多少商业机密 04/01 22:
05
: 推 zhi5566: 光这点注定i设只能帮展训 一些不重要的二三线打工 还一边 04/01 22:
06
: 推 zhi5566: 靠背这些公司的能力有够烂 还要帮忙debug 04/01 22:
06
: → zhi5566: 这些公司若是没特别突出 i设也就不被当一回事 04/01 22:
08
: → zhi5566: 听说收购FPGA后 赛琳思业绩反而成长 制成王者 好厉害 04/01 22:
16
: → zhi5566: 就是一个用PC思为 到处当凯子的公司 04/01 22:
16
: → zhi5566: 这几年还得靠裁员撑业绩 i最会做没人用的东西 亡者 04/01 22:
19
: 本来看到GG脑粉的各种秀下限 连打字都有点懒的回了…
: 但周末没事 大家就来讨论讨论
: 你们说Intel 专做没人会采用的技术 我就举几个例子
: 你再摸摸你的览趴 告诉我这些东西有没有人用
: 2003年Intel当时卡在90nm (GG当时卡在几nm我懒得查)
: 当时很多学界业界都在研究strained Si 但无一成功
: Intel研发出uniaxial Strained Si channel
: 当时也一堆人也是在喊 这技术就算成功也太贵 不能量产没人要用 三小的
: 结果Intel导入自己FAB开始生产 三年半后 每间半导体厂都copy此技术成为业界标准
: 2007年 Intel当时卡45nm 因为微缩造成gate穿隧漏电太大
: 业界研究普遍押宝Hi-K gate first process (因为跟当时的制程相容)
: Intel独排众议采用gate last + replacement metal gate
: 一开始时 也是一堆人靠北靠木说制成太复杂 太贵不可能量产 GG掰掰的
: 结果Intel自己开始量产3年后 所有半导体厂都copy此技术成为业界标准
: 2009年Intel在32nm 当时的后端制成开始变成chip 微缩的瓶颈
: Intel开始采用self-aligned via flow
: 三年半后每间半导体厂都copy此技术
: 2011年Intel在22nm 为了进一步增加电晶体密度及降低漏电
: Intel开始采用tri-gate结构 (也就是今日的FinFET)
: 在此之前学界早就提出tri-gate 但当时目光短浅的人也是喊不可能量产啦 太贵啦三小
的
: 只有Intel决定这就是芯片制造未来必须走的方向
: 结果在Intel开始量产3年后 又是一样的结果 GG开始copy
: (也就是GG所谓的16nm 但密度却没比自己的22nm planar MOSFET高多少)
: 而三爽花了更久时间才搞出14nm FinFET 自爆芯片 轰动全球
: 2014年 Intel开始推出第2代FinFET technology 采用SADP 进一步提高密度及效能
: (这不是Intel发明的 但却是第一个用在逻辑制成来量产的)
FINFET发明人胡正明曾是GG技术长
怎么不说intel学人精
另外没有林本坚提出的immersion
intel还卡在60/65等EUV吧 厂厂
: 再Intel 量产了三年后 在本年度GG要推出的10nm FinFET “预期”会采用此技术
: (也有可能不会 继续采用原本的多重曝光制程 而在下一代直接跳EUV)
: 今天讲这些不是要吹嘘Intel有多成功 毕竟有成功就会有失败
: WIMAX, mobile 都是让Intel栽了不小的跟斗
: 绘图芯片intel也是太晚才起步 以及太固执再X86而失去先机
: 这些失败例子大家都知道 R&D本来就是一种投资
: 而投资有赚就有赔 谁能保证投资只赚不赔
: 你们这种嘲笑Intel投资失利的思维 跟标准台湾惯老板有何不同
: 难怪台湾没有真正的RD
: 回归正题 到半导体制程的技术开发上
: Intel在这领域的贡献 不是你们几个无知的学生脑粉喊喊就可以被忽略的
: 如果你们是GG的员工 那我只能替GG感到悲哀
: 竟然请到这种素质的 连做点基本功课都不会 抠联捏
作者: ArTsAi (摸鱼) 2017-04-02 07:58:00
但是提出finfet概念的时候是Berkeley教授呢。intel看看Berkeley paper不行吗?
连中文都看不懂的人我也懒得讲了 我哪里讲FinFET是Intel发明的?
先抄先赢囉 intel粉厂厂没GG intel还在等EUV做40/45
部过你说的也没错 immersion的确是超大突破 用到现在还没有好的替代方案EUV是绝对无法取代immersion的你知道为何吗?EUV只在关键几个步骤可以省光罩数 其他都只是增加成本以成本来说 最终3大晶圆制造商走入18吋晶圆都是必然的EUV却不是必备的
那些厂商我没有清单 部过以半导体设备业的营收来看各大厂一定都有再开发 毕竟GG SAS INTC都还在布局先进制程
作者:
spsu (sp)
2017-04-02 08:44:00高下立判
我要讲的是 不要以为谁有EUV谁就可以称霸这不是武侠小说 现实是很残酷的
作者: ArTsAi (摸鱼) 2017-04-02 09:11:00
Intel在没immersion的时后计画是double patterning。先发明immersion又把发表finfet 的其中一个作者挖走,肯定所有新feature都是领先量产的吧!
作者:
maikxz (超级痛痛人)
2017-04-02 11:36:00EUV能量转换效率太低蛮浪费的
作者:
acgotaku (otaku)
2017-04-02 12:15:00胡正明与其他教授一起在berkeley发表的 之后才去台积原来这样算是台积发表的呀 长见识了
胡正明一人搞个鸟 一堆专利都在以色列咧 怎不说以色列他妈妈生出来的
作者:
soaping (捡肥皂ing)
2017-04-02 12:33:00胡正明跟施敏谁会先得诺贝尔奖? 有八卦吗
作者:
Marcus (马可仕)
2017-04-02 14:20:00Hi 某o 你对于EUV跟18吋的认知完全跟业界颠倒18吋ㄧ定是dram厂先有 soc才会跟进
乡民:不是都代工,哪需要技术IC designer: 那是什么? 有我们design 厉害吗?
作者: yangrl 2017-04-02 15:58:00
18吋,慢慢等吧。。。
作者: cwdm (狗官去死一死) 2017-04-02 16:24:00
外行.intel跟台积各自在几奈米导入湿显影? 懂了吗?
作者:
Alderamin (Alderamin)
2017-04-02 16:43:00Imm只要一台两级放大的雷射就推得动 EUV......
作者: Samael (炽天使(Male)) 2017-04-02 17:04:00
18吋已经没了啦
作者: blueskydgdg (蓝天滴鸡) 2017-04-02 17:24:00
18吋载台某N某A都预留好升级空间了啦,只是你觉得那么大尺寸的东西还要尬上先进制程,边缘chip的良率吼……颗颗
作者:
poi963841 (poi963841)
2017-04-02 19:59:00抓小辫子的GG粉又来囉,GG最强了好不好~
作者: DuwaDuwa (DuwaDuwa) 2017-04-03 00:18:00
浸润式确实厉害,GG从45/40开始用,intel从32才开始2007IEDM上,intel还特地说明他们的45制程用的是dry
作者: cwdm (狗官去死一死) 2017-04-03 07:45:00
我觉得原PO看不懂其中意义, 楼上.
作者:
pig2014 (Rocking Man)
2017-04-03 16:57:00“曾是”
说会有18吋的,可以去看看SUNY poly现在搞得怎样,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