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闻] 教师诉求“废108课纲” 北市公共汽车将刊广告

楼主: hamasakiayu (ayumi)   2024-11-17 10:48:22
※ 引述《banmi (数学小天兵)》之铭言:
: 你讲的东西很多,我就挑跟108课纲有关的学习历程来回复好了。
: 推文比较麻烦,所以我就直接回文了,平常我只会在推文嘴砲的.... :)
: 首先,学习历程用在什么地方?
: 学习历程其实只有在学测考完的大学申请有用到,
: 是取代在108课纲之前,高三生在个人申请第一阶段通过后,
: 第二阶段要去面试时的准备的面试资料里的某一部份而已。
: 个人申请在大学的部份,以目前是可以填六个志愿,
: 所以108课纲之前,不少高中生在个人申请第一阶段放榜后,
: 就开始做文比赛,通过六个志愿的,要生出六本备审。
: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所以就想说从高一高二就可以做一部份,
: 不管是在学科的学习,或著社团的表现,或著其他的多元表现。
: 那么,做了学习历程,就不用做备审吗? 答案是错的。
: 学习历程只是取代备审里的某一部份,但要面试前,
: 还是要做备审的,至少入学动机跟未来展望还是要写。
: 可以不做学习历程吗? 答案是可以的。
: 因为这是双轨可以选择的,你还是可以选择像108课纲之前,
: 做好备审上传单一档案,但是有档案大小限制。
: 其实在108课纲之前,有不少大学就有上传档案大小限制了,
: 因为我常常要教学生怎么压图片。
: 所以,为了因应学测之后个人申请需要的备审,108课纲的做法是,
: 你可以从高一有什么学习的心得,就可以慢慢写,
: 当然你也可以在高三个人申请一阶放榜后,再一次完成。
: 那么,废掉学习历程,相当于学生就少一个选择,好处是什么??
: 版上应该不少教高中的贤拜,如果小弟有说错的地方,都欢迎指正。
: 小弟有点年纪了,所以先回应学习历程这一点,如果有其他想讨论的,
: 可以提出来,小弟有时间就把自己知道的分享一下。
正好有老师可以请教
也可以让我对于现在相关升学制度可以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先感谢此系列文所有回应的老师
再次强调我是外行人
因此有些事情可能看的不够全面
理解上可能也有些问题,先请见谅
就b大你回复的内容来看
我的理解如果没有错的话
现在高中生申请学校的书面资料准备
有两个选项
1.跟以前一样,到高三申请第一阶段过了后,再准备
2.新制度,学习历程档案,由高一开始慢慢就可以准备
你的主张是
有了学习历程档案
可以让原本压缩的时间被释放出来
让学生可以压力不用这么大
有更长的时间慢慢准备
比过往多了一个选择可以施行
对学生是好的
如果以上我的理解没有错误的话
我的想法是
如果过往申请学校的书面资料准备给予学生太多压力
我第一直觉的反应是
那就减少书面资料需要准备的内容
而不是整个拉长书面资料准备的时长
因为这样对我这种人而言
无异于钝刀子割肉
为什么申请学校的书面资料需要准备这么多内容?
几个月时间不够
还必须要让学生花整整三年慢慢思考与准备?
如果目的是以减轻学子的压力为诉求来看的话
说实在话这操作我不太能理解
再者
就你文章提示的内容来看
过往制度
是高三申请学校第一阶段通过的学生
才需要准备书面备审备审
换言之
没有走申请这条路的学生
以及第一阶段被刷掉学生
他们是完全不需要去准备这些资料的
而现今所谓多一个选择的制度之下
就一个曾经学业成绩普普的我
以及现在可能会满关心儿女学业成绩的我来说
在心态上,在升学对策上
如果有多一个选择,多一条路
对我而言,是没有主动放弃的可能的
也不容许我去做这种奢侈地放弃
因为在高一,我根本不知道我高三会不会选择申请学校
那升学对策上的最佳解
就只有先准备起来,有备无患
最后到高三用不到没关系
但不能没有
而在旧制度上,我根本就不用高一就去思考这件事情
也不用足足准备三年
而我这种选择还算是正攻法
走着教育部给予的理想思维去进行
真的去按部就班的搞三年
而我原文引用最近的新闻则指出
坊间一篇学习历程档案,范本要价两千,手把手教一本五千
你是高中老师,可以指导自己的子女怎么准备
而我只是一个外行人
甚至也许学历还不高,只是做生意不算太有钱,但三五千还拿得出
我的选择剩下什么?
听着教育部大官说让学生适性发展
还是认命点花钱请专业人士指导了?
甚至我直接请枪手帮我做一本
这对家长与学子而言,到底释放什么压力了?
就我们这种家长的思维来看
因为现在考试成绩政策上主打就是模糊化
以前联考几分,会考几级分,现在是几A几+
以前我分数出来
我大概可以评估我那些学校上的了上不了
以前宣导的概念也就是分数定一切
现在同分一堆,你要如何从申请中脱颖而出?
政策又主打多元、适性、不要死读书
我这种家长能想到的,只有政策提出的新方法学习历程档案了不是吗?
因此才会有这么多补习班林立,因为有市场嘛
因此才会有这么多家长与学生在抱怨,因为我们想不开嘛
我这种家长或学生的心态
才是军备竞赛化的根本原因
你或许会说
那你不要有这种心态啊
问题是
升学对我这种以前受益翻身的人而言
他是往上阶级流动的第一个机会
同时也是保持阶级不往下流动的条件之一
更别提虽然教育部与老师都教我行行出状元
但实际上在台湾
是文史哲科薪水先打五折
读艺术音乐更惨,那家里要有矿支撑
为人父母谁不希望自己的子女过好些?
且就我一个人思维翻转了,觉醒了
整个社会多数家长还是如此
结果理想带给我的充足感是我在享受
但找不到工作,找到的工作工时长又低薪却是我儿女在承担.....
当然,如果我有本事,有公司企业给儿女继承
那就随便了
就我的角度来看
我认为你这篇通篇写到的都是
这个政策美好的立意
但我这种庸俗的人,想到的只有切身攸关的利益
如同共融教育好不好?
别贴标签啊,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啊
都好啊
但被影响的一般学生受教权呢?
特殊生没办法有充足的特教资源呢?
落实政策后这些问题不是一直出现吗?
多元入学好不好?
好啊,给更多机会,不用一试定终生,鼓励你去发展多元兴趣,也能关心社会
但我要升学
以前我只要K主科就好
现在不行,我还要顾体育美术成绩不能太难看
以前我只要高三冲刺就好
现在不行,我还要顾平常课业成绩,要稳稳地跑三年
社会服务立意良好,关心社会
结果医院的义工抢破头
还要讲关系,走后门,这是让孩子提早社会化吗?
多去发展兴趣很好啊
结果大学开的XX营抢破头
家长花大钱就是为了让学生刷个脸熟也好
这样面试时就可以说他参加过哪届的XX营
很喜欢教授当时的怎样怎样
面试也很好啊,看出学生读书以外的能力
但就是会发生,各位老师好,我爸爸是XXX的事情
甚至我认识一些大老板
直接高中就进大学实验室跟计划
写当然不是这些富二代写小论文
都是教授或者是研究生收钱帮忙写的
我提出的书面资料是─论市面上清洁剂洗涤效果那家强
人家提出的是─生物XXX,DNA XXX,生物碱XXX
说实在我非本科,我连个题目都没看懂
甚至斑斑喝牛奶很好啊
开放教育学程很好啊
军公教年金改革很好啊
都很好啊,哪个不好?
凡此种种俯仰皆是
教育部大官与学者讲的都很有道理啊
但实际上有没有考虑如果走歪了
这些制度会变成什么模样吗?
做政策我们能只考虑好处,不考虑可能发生的坏处吗?
甚至现在已经有不少坏结果了
我们还要继续蒙着头说
这些政策立意都是很美好的
是我这种家长利益薰心
所以呢?
这也就回到我之前文章提到的结论之一
政策忽视竞争的本质,齐头平等之下,永远有些人可以更公平
回到学习历程档案这个政策来说好了
我开头就说了
如果果书面备审资料准备
对学子是个负担
不同学校,学子还要有不同的书写策略与方针
那我的考量是
那就减少书面需要准备的东西
尽可能的均一化
让所有花里胡哨的东西都直接杜绝消失
譬如
我直接弄个网站
所有申请第一阶段通过的学生都上去登记
表格都是制式,定死的
就填姓名、年龄、性别、在校成绩成绩单、兴趣
什幺小论文啊,学习历程啊,课外发展啊
都不用了
也不用付上什么照片
还要压缩麻烦,省点云端空间吧
反正因为现在学习历程档案的乱象太多
台大一些教授已经跳出来说我们根本不看,也不采计
讲白了,就是要告诉家长,这些对升学没用
至少对申请进我学校我科系没用
之前就有版友分享过计算
一个热门科系几百人报考
每人人手一本学习历程档案
请问每个教授要花几十个小时看完全部内容?
那如果没用
教授又不看,升学也没帮助
那搞学习历程这玩意,到底是想干嘛?
你也许会说,那你们家长与考生就别搞啊,又没逼你嘛
再重复说一次
而我这种利益薰心没有教育理想的家长
我儿子都考5A++++++了
我真的敢听教授的话
就随便交三页,其中一页还封面一页还封底
当学习历程档案吗?
都申请同个学校也都过第一阶段门槛的考生
大家分数不都同分吗?
我敢吗?
结果就是教育部大官学者如是说
但好官我自为之,我们家长学生补习班该怎么干还是怎么干
可是
如果将这些东西取消
就真的只给一个网站
然后只能填这些很制式的东西
教授看完不用五秒的玩意
你说对我这种家长而言,是不是相对轻松?
就算补习班一样会开价收费
但还能收到3千5千?
还是就收个范本钱2千意思意思?
收费瞬间腰斩
这三千我拿去吃牛排他不香吗?
我压力没有减轻吗?
我这篇可能有很多刻板印象
但我只能说
这一切都是我以一个考生父母的心态去书写的
我会怎么样想
我会怎么应对
以及我会遭受到什么样的压力
还有可能需要支出的费用
我再次重申一次上篇文章讲过的内容
学习可以是快乐的
但升学就是竞争
我们社会没有给我们太多的选择
我们在升学上也就不会有太多的选择
如果竞争是必然的
那政策就不该忽视竞争的本质,齐头平等之下,永远有些人可以更公平 的问题
请正视竞争,接受竞争,允许竞争
明白无误地告诉社会大众
你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这些人才需要什么样的能力
你们要用什么方法摘选出这些人才?
而不是只会用一些美好愿景包裹残酷的事实
弄一堆花哨的东西
增加不必要的困扰
最后一提
如果我今天询问高中生
学习历程档案是否公平,他们是否想有这个制度存在?
但不只告诉他们:
你们会多一个选择,会有更长的时间没有压力的慢慢准备
而是告诉他们:
有些人可以如何地透过这个制度取巧
最后赢过你们得到他们想要的学校与科系
你认为
还有多少高中生会想要这个制度继续存在?
作者: lisa87805700 (lisa)   2024-11-17 20:39:00
推这一篇文的论述,这的确是许多家长的思维与痛点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