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技职教育改革应对症下药 全教总要求...

楼主: NFTU (全教总)   2018-10-23 13:34:25
【新闻稿】发稿日期:2018年10月22日
技职教育改革应对症下药 全教总要求全面停止推动实作评量
配合108新课纲,教育部刻正规划于技术型高中(技高)推动办理实作评量,由技专校院
入学测验中心(测验中心)负责试题研发与试务行政,在台湾师范大学成立实作评量推广
中心,负责评审人员培训、评量场地设备查核及宣导推广,将106至110年设定为规划期,
拟在110年对108学年度入学之高职生施测,并将评量成绩纳入学生学习历程档案,作为四
技二专入学采计项目。
全教总通盘检视现阶段实作评量的政策与推动,认为实作评量的办理将造成技高端不论是
学生专业技能学习或学校运作上之冲突,教育部宜审慎考量,不宜贸然推动。
实作评量施测的目的在落实课程抑或为技专招生?
实作评量,按照高级中等学校学生学习评量办法,原本即是任课教师课程上实施多元评量
方式之一,也是目前技高教学现场实习科目的主要评量方式。为了推动学校落实实习课程
,借由实作评量从外部评量,岂不是认为各主管机关历年来办理的学校评鉴,在专业类科
项目查核不出群科课程的实施状况?要落实实作课程的教学与学习,应找出问题点研议引
导学校来落实课程计画,以如此大量经费、人力投入作全面施测,是否真有其必要性?
实作评量若是为符应实务取才,为升学参采而规划其结果纳入学习历程档案,但检视现阶
段规划,均以技术型高中群科课纲的部定共同实习科目及技能领域实习科目为范围,其他
学制如综合高中、实用技能学程、建教合作班、进修部等的课纲或实施规范,与技高专业
群科并不尽相同,又若涉及跨群报考的态样,是否仍能符应实务取才之目的,这部分显然
已限缩或影响学生之升学权益。若是为就业能力的能力检核指标,是否又与劳动部的技术
证照制度政策的推行相互竞争。
对比劳动部技术证照与经济部IPAS,检核实作评量之价值
劳动部的证照制度,未能于就业职场落实,劳动部应被检讨证照制度;相较证照制度,经
济部产业人才能力鉴定体系(iPAS)由官方与产业公协会共同订定人才能力规格,建立能力
鉴定机制,并落实于企业面试/聘用/加薪获证者,显然IPAS的务实优于技术证照。技高的
务实致用在缩短学用落差的政策,应该与未来职场有所连动,落实技高就业预备的定位,
实作评量的实施是否也能符应此政策目标?
技高端历年来协助推动证照政策,辅导学生取得对应之证照或协助建置检定合格场地办理
技检,并常为办学绩效之具体表现。实作评量的实施必然会与技能检定在技高教学现场与
校务运作上,有所重叠,加重学校与学生的负担。然检视实作评量的评审培训、场地设备
查核,似乎又有从技能检定复制的质疑,实作评量源于课纲,设若实作场地不合格,岂非
认为学校的设备不足以提供学生学习?
推动实作评量应以国中教育会考为鉴
外部施以学生实作评量必须先厘清法源依据,国中教育会考办理的依据在于国民小学及国
民中学学生成绩评量准则,实作评量的办理,也应完备法授权程序。国家学力的评量不能
仅有鉴定过程,教育会考对于结果待加强的学生,在国中端并无实务上的补强/补救措施
,目前大多由高级中等学校承受补救教学,其实已经逸脱教育的立即性,实作评量若全面
推行,对于技能未能达标的学生要如何提供协助,应是整体规划的必要配套,而非仅为技
专校院招生的参采而已。
国家技职政策未厘清下,全教总要求全面停止实作评量的规划与推广
国家技职教育证照制度与教训考用体系尚未明确,应为技职教育检讨事项重中之重;教育
部却花费大笔经费、培训大批人力去推动实作评量,显然不符合经济效益;在技能检定与
实作评量的双重压力下,学生必须花费更多的时间去反复练习技术操作题目,徒增学生与
学校端负担。尚且不论其所研发的实作题库是否具有信度与效度,或只是另一个技能检定
的复制品。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