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w: [切磋] 稍作总结。

楼主: yule1224 (支持自经区服贸货贸)   2017-03-08 10:46:34
稍作分段,方便阅读......
※ [本文转录自 Confucianism 看板 #1Nc64wKV ]
作者: rex73723 (柏) 看板: Confucianism
标题: Re: [切磋] 稍作总结。
时间: Wed Jul 27 15:22:31 2016
道家思想本身,就是一个反省的哲学,也不单只有反省,它还给出方向。所谓的“无为而
治”,不是什么都不做,也不是什么都放任不管,而是使其能如其本性的发挥发展,而“
如其自己”,就是所为的“自然”。
而道家为何不叫“自然家”,而叫“道家”呢?因为
它相信天地有道,人间有德。所以,它是谈自由的,但它是复归天地的自由,就其整个思
想系统与西方自由主义俨然是完全不同的东西。
就如前面系列文,你引朱熹原文,也能发现,儒家同样也是认为天地有道,人间有德。那
个“道”是同一个道,都是谈天地之道。
所以近代谈中国哲学之传承,有人主张“儒家主干说”,
有人主张“道家主干说”,但就我看,
林安梧先生认为中国哲学之传统,
是“道主干说”这才是最准确的看法。
儒道同源而互补,其道是同一道,只是反省之切入点不同,
功夫论之方式有异,从而展开不同系列之思想。
为何其言准确?因为中国哲学自先秦朱子以来,一直都围绕在“道”这核心概念在研讨,
思考什么是道,如何体道,法道,琢磨一个方向,
让人走出一条人所能走该走的路。
儒家谈“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道家则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有意思的是,《道德经》谈“道德”,儒家也谈“道德”,那这两东西一样吗?
这你可以说一样,你也可以说不一样。
这不是诡辩,纯依切入角度不同,而有不同之结语。
儒家强调人伦教养,其道德,是提出人之所以为人的价值尊严,
儒学认为,人之所以与禽兽有别,无非就在人有道德之自觉。
除此,人与禽兽之差别几希。
至于道家呢?请注意,道家“从不高估人的能力”,
道家认为,人间有许多限制,是天生之限制,
如生死,如残疾,如美丑,这些等等我们皆应端视其为自然之一部份,
正视它然后接受它,如果你能洞察这一切无非自然,
那么,这些限制并不会带给你困扰,就如支离疏一般,样貌畸形,
却活的痛快无比。
不过,除了天生之限制,人间还有许多人们自己添增之困扰,
如论争,如战争,物论纷纭,自相残杀,
这就不是天给予的天生之限制,
而是人自身给人自身添增困扰。
道家是不高估人的,所以给出一深刻之反省,就此而言,
它俨然不同西方之自由主义,
不同近代西方文明,一再强调人之价值,甚至强调人定胜天。
道家是强调复归天地自然,这亦给出一定向,
复归于道复归于本性的定向,而非毫无方向可言。
就取法天地,复归本性言,儒道之理念方向,并无二致,只是取径不同而已。
先秦诸子之后,汉初黄老之术,道家思想法家思想甚至杂家思想皆存,以此治国。
至武帝,则独尊儒术,而儒术本身亦窄化为三纲。
作为帝王官学之路。然而,
儒学有民间儒学、官方儒学之别,就如同汉代依旧有今古文之别,
其后的唐代宋明亦有民间儒学。
任何学术凡与官方绑定,就会迅速失能与腐化,
就如汉代之官学,北宋王安石之三经新义,与国民党蒋政权之学庸思想与四书道贯,
都是迅速陨落,没人在读,甚至文本都快消失于世的东西。
但与此同时,民间儒学不受此影响,而能继续生长继续茁壮。任它政权几度变换,依
就继续讲学,继续传承其文化。
道家学是能反省儒家学的,
甚至,它能反省各种文化之问题,对于西方文明亦能提出反省。
但是,所谓的反省,是经过理解后的反省,而反省亦非否定,而是提供修正,
使其又何复归其自己的修正。
所以道家学能反省儒学,但道家学并不否定儒学。就如庄子所言:“
天下有大戒二:
其一,命也;
其一,义也。
子之爱亲,命也,不可解于心;
臣之事君,义也,无适而非君也,无所逃于天地之间,是之谓大戒。”,
命与义,这里可理解为对家庭与国家之关心,对家庭与国家应尽之义务,
这显然是儒家所强调的东西,但庄子并不否定这东西。
他认为,事实上,谁都免不了这东西。
作为三纲之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这东西,便能用道家学来反省,因为三纲带有威权压迫之主从观念。
值得注意,现代社会,儒学已不谈三纲,
就如朱熹谈道统,无视汉唐一般。
君为臣纲,这东西现代社会不存在了,存在的是,资本主义社会下“老板就是
对的”这观念。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也不存在了,现代社会充斥的不再是父权至上,而是
“妈宝文化”与“女性主义”。
当然,道家学能反省儒学,自然也能反省“女性主义”,
反省女性主义要得是什么?是要获得平等呢?这平等是什么呢?这过程,女人是否还能如
其自己做个女人,还是让女人取代男人,成为另一种新女人呢?这都值得思考。
儒家道家也不只理论内部并不冲突。事实上,学者多是儒学与道家兼治的。就如我治庄子
,我亦治易经。杨儒宾治儒学,亦治道家学。
甚至,新儒家中的牟宗三、唐君毅,虽带儒学本位,然而治学亦重视道家学研究。
牟宗三之《才性与玄理》就是典型的道家思想论著
。这很有意思,牟宗三认为儒家是太阳,是太阳教,道家是月亮,是太阴教,两者能主辅
相合,缺一而不可。其主从之别,我认为并无必要,我不认为道家学比儒家学矮多少,但
就其“缺一不可”而言,我是认同的。儒家有稳住人伦教养之功能,道家则有反省人不再
犯错的思考。
儒道兼治的传统,也不单近代。其实明代这风气就已大盛。
明代为何民间学术能盛?因为
民间经济活动相当旺盛,书籍刻印传播发达,而官方腐败至极,
但知识份子,在有经济支援,书籍俱在,文化传承不断的情况下,能拒绝中央,
待在民间读书教书。所以明代大儒
辈出不是没有道理,而明代大儒,多能兼治儒学道家学,如王船山治儒亦治道,而方以智
更妙,早年儒生,后来学道,最后逃禅,融合独具一格之三教思想。就此背景言,三教思
想,在明代兴起,不是没有原因的。
而这传统,其实民国诸位大儒亦如此。然也不仅学界
如此,当人们看到霹雳布袋戏时,其拟构儒教传人,道教传人,佛教传人时,亦能体现其
融贯中国文化儒释道三教兼具之色彩。而这,就是我们所身处于台湾的中国文化。
其所言“自然”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