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思想的神哲学观(一)—老子的逻辑方法论

楼主: nknuukyo (我无所能因敌成体)   2013-08-17 01:27:09
前言:
过去由于一些学派的影响,提到道家思想,难免跟‘消极避世’划上等号;
又这些人跟外国人谈起中华哲学时,总演变成空泛的‘直觉’两字交代过去,
此类误解实在有辱本民族的文化精神,仿佛我们没有能力回应他们的批判和逻辑哲学,
事实上却不然,
即便不因这些哲人的存在感到傲然于世,
只要真切的了解老子的哲学思想,
面对他国哲学论述时,一样足以抬头挺胸、不卑不亢才是。
故其哲学性质切莫等而视之,更不能以含糊的‘话术’自误误人。
老子的逻辑架构
(一)与西方文化的呼应
   在上个世纪,Walter L. Wallace 整合了旧有的演绎学与 Francis Bacon 的经验论
及归纳学观点,提出了科学之轮(The Wheel of Science)的构想,示意如下:
                  理论
↗ ↘
             
              归纳      假设 
↖ ↙
                  观察
   由理论而演绎出去的假设,是由少推演到多,牵涉到外在效度;
   由观察而归纳而成的经验,是由多回溯到少,牵涉到内在效度。
                
   那老子告诉我们该用怎么样的逻辑态度去呼应呢?
   演绎
   老子曰:‘为学日益’,
   盖演绎而不充实学问,则游谈无根,
   我们唯有更多元的学习,演绎的基础才会扎实,
   一者可以触类旁通,
   二者可以检省自身所得的演绎基础点是否真确(含外在效度)。
   故老子曰:‘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这可不是一般人想像的解法,
   
   它的意涵其实是:
   ‘自认为已知的人,不会去广博自己的见识;
    而那些见识广博的人之所以能见多识广,
    正是他们不轻易自认为“自己已知”,故常保有赤子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就这部分而言,
   我们很明显可以观察到一个事实:‘老子思想绝非反智的论述’
   故老子跟提出‘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的庄子在这最原初的基础点上,
   是完全大相迳庭的方向,所以庄子根本不可能是老子思想的承继者,
   这些是未来有志于理解老子哲学的人,必定该清清楚楚的事。
   归纳
   老子曰:‘为道日损’,
   唯有透过不断检省,我们才能从广大的现象中,抽炼出最简洁的道理,
   它比西方的归纳学更超越的地方是,
   在归纳的当时便需要对所有使用的工具、范畴、方法等各个面向进行检省,
   它较‘相同固定范畴’下,
   ‘去掉所有不真实的,余后留存者便是真实’的‘奥坎剃刀’还要超越,
   因为连范畴及工具本身,都是其减损的对象,
  
   若是一定固定范畴内所有的减法仍然没办法理出一个能让求道者心服的答案,
   求道者便会把范畴和工具再作一次清楚的检省,
   而非只是选一个最接近现实的答案便自我满足。
   
   正因为道家老子确实讲究如何整理出一套以简御繁的理则,
   史家司马谈才会称道家是:‘旨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
   由归纳到神学
   
   而归纳的逻辑,在世间是越归纳核心纲目越减少的,
   从神学的角度看,他在归整第一因时,会化为一个唯一的存在并不奇怪,
   若是能用‘纯归纳’的方式,理出一个非唯一且无第一因的宇宙观,
   那才是真的非常稀罕,
   至少超乎原本归纳所涉及之‘现象经验概括而成’之原则。
   故,要讨论非第一因的可能性范畴不是不行,
   但那早已经不能说是归纳原则,故,前文会有请人试举例说明之的举措,
   只有真的动过脑筋,才会清楚难处在那里,而非纯粹不凭逻辑的言词之辩。
   如何看待第一因?
   老子的用词极为精妙,却也很诚实的交代各项细节,
   如谈及道的第一因性质时,他这样讲:‘吾不知谁子也,象帝之先’,
   这部分他不会避谈说:‘到底道的前面,还有没有道的母辈存在?’,
   因为就他定义而言:
   ‘在道之处,已然我们无法辨知“先后”或任何可得而成之形象’,
   从看待‘道’的角度而言,或可有两个偷鸡的方法供各位参酌:
   一是采一个无法为万物认知的节点,凡是在它之先,所划成的集合,
   其集合体为‘道’。
   (TAO = {for all x| x>y , y can't be defined by any creatures,">"=超越})
  
   另一个方式或许更省事,正因为在道之先,
   我们已然不可能有任何手段作分辨,
   所以直接将‘道’当成一个‘奇异点’就可以了。
   老子就算没讲这段对他的学说也几近于无碍,
   但他还是很彻底的把它交代的很漂亮,实在难能可贵。
   相关名词定义
   束之而为‘一’&‘玄’:
   ‘玄’指涉的是‘超越知识’,
   但这超越的范畴,并非代表那最精细、那定义上的极致的超越。
   例如人类的鼻眼耳所不能感认辨知的范畴,
   不见得无法为狗鼻鹰眼象耳所辨知,
   狗鼻鹰眼象耳所无法辨知的,不见得无法由其他物种所辨知。
   所以‘玄之又玄’这里指涉的是最精细、定义上最基本单位的程度,
   非单纯超越人类感官而已,
   故老子说把感官不可得的部分‘束之而为一’,
   即便如此,这‘束而为一’的‘一’却也还不是‘道’。
   故,凡是对老子之‘道’越下工夫去检省,越不会将‘道’与‘一’混为一谈。
   以上概略谈述的是老子的逻辑方法,
   下一篇谈老子近乎神技的范畴与文字艺术。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