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洗脑时代:那些年,学校必考的KMT文学

楼主: tony121010 (我是来乱的)   2015-09-14 06:32:07
洗脑时代:那些年,学校必考的KMT文学
李祯祥
2015-09-13 16:28
戒严时代,对高中生的洗脑教育有三大课程:一是三民主义课,实施党化教育;二是历史
课,实施大中国思想教育;三是国文课,两者皆有,而且“领袖崇拜”的洗脑程度,不下
于三民主义。
这就有点奇怪。国文课不是教“中国文学”吗?怎么跟政治扯上关系?其实把课本摊开来
,就会发现其中有许多党国八股、政治教条。每本课本都要把孙文、蒋介石、蒋经国的文
章摆第一篇;第二篇如果不是一孙二蒋,往往就是其他党国要人的文章。第三篇以下,还
是有若干文章,若不是党国元老、要人写的,就是选自党国媒体,或是符合党国的意识形
态。这些文章,可统称为“国民党文学”,简称“国文”。
这些“国民党文学”的内容特色,是右派的、党国的、庙堂的、反共的、大中国的,以及
说教的;如果用严格的文学标准衡量,绝大部分都要撤下。连蒋介石在国家安全会议(全
国最高特务机关)的训词,和蒋经国在成功岭的致词,都可以拿来滥竽充数。理由很简单
,套林冠华(为抗议黑箱课纲而自杀的高中生)的话,就是“国文教育沦为政治的工具”

KMT文学,必备必考强迫洗脑
研究这些国民党文学,对了解当前台湾的政治有很大的帮助。因为从1953年开始,各级中
学的国文、公民、历史、地理等科全由“国立编译馆”统一编订,为一言堂的洗脑教育铺
路,此后对台湾一、两千万读过中学的人,特别是“三年级”到“七年级前段班”的国民
,产生相当深远的影响。
由于国民党的洗脑教育非常成功,因此学生越会读书,中毒越深。其中有部分后来经过曲
折的觉醒过程,得以“解毒”,许多泛绿人士就是这样走过来的。有部分则没有觉醒,不
仅认同洗脑内容,甚至予以内化,许多泛蓝人士也是这样走过来的。战后的台湾史就是这
样,怪诞而不可理喻。
相对的,越不会读书的学生,中毒越浅,越能以诚实的态度面对这块土地,自然发展出本
土认同。这是何以泛绿的传统支持者,很多来自教育资源相对弱势的中南部,或学历较低
的劳工,或很早就投入职场的中小企业。而教育资源丰沛、明星学校如林、高材生满街走
的“天龙国”,却成为泛蓝的铁票区。
由于当今台湾政坛台面上的人物,主要是“四年级”和“五年级”生,笔者就以“五年级
后段班”的高中国文课本为例,说明国民党文学之一斑。至于“五年级前段班”和“四年
级”的课本,笔者还收集不到,但其党化和误人子弟的程度只会更重,不会更轻。
这“五年级后段班”的高中国文,是根据教育部1983年7月公布的〈高级中学国文课程标
准〉制订,由国立编译馆“高级中学国文科教科用书编审委员会”编审,挂名委员的有24
人,多是现在颇为著名的教授或学者,其决策和运作机制不详。但观其选文,应是在政治
的指导下进行。
就全部6册来看,92篇文章中,“国民党文学”有13篇,占14%。分别是孙文3篇、蒋经国3
篇、蒋介石2篇、罗家伦2篇;于右任、陈立夫、方声洞各1篇。小蒋的文章比老蒋多,是
因为小蒋当权,这在老蒋时代绝不可能发生。
再就每册来看:第一册第一篇是蒋介石1971年6月在国安会的训词〈我们国家的立场和国
民的精神〉,由于4个月后,中华民国即被赶出联合国,因此这篇基本上是老蒋“汉贼不
两立”政策的宣示。对于现在过度倾中的马政府而言,以下这段评论中共的话值得参考,
看看当年“英明睿智”的“伟大领袖”是怎么开示的:
大家也了解,历史上从没有一个以斗争、屠杀、阴狠、毒化、渗透、颠覆、暴力为本质,
其境内人民逃亡救死唯恐不及的盗匪集团,至其恶贯满盈之时,而不崩溃瓦解、诛殛灭绝
的!
每篇文章都会介绍作者,“作者介绍”有时令人不敢领教。例如蒋介石,本文如此阿谀:
“蒋公之人生哲学、政治思想与革命理论,实融会古今中外学术之精华,益以一己之创见
,乃铸成其博大精深之思想体系,与恢弘伟大之革命勋业。征之往史,实所罕见。”堪称
马屁文章之极致。
第一册第二篇是方声洞的〈赴义前秉父书〉。方是国民党的革命烈士。第三篇是蒋经国的
〈永远与自然同在〉,摘自《风雨中的宁静》,是纪念党国元老吴稚晖的文章,内容普普
。但在“作者介绍”栏,我们又看到编审的胡吹瞎捧:“蒋氏继志述事,励精图治。虽身
膺艰钜,宵旰勤劳,而公余写作,涉笔成趣;具有真诚、平易、清晰、重视原则、宁静、
挚爱等特质。”
事实上,蒋经国的“知识水平和文化素养非常平庸”(吴乃德语),这篇〈永远与自然同
在〉虽然内容普普,但文字精心剪裁,出自行家手笔,可断定是捉刀之作,甚至整本《风
雨中的宁静》应该都由别人代笔。那么,小蒋又涉了什么笔?成了什么趣?
第二册第一篇是孙文的〈黄花岗烈士事略序〉,观其内容,捉刀无疑。在“作者简介”栏
,我们看到熟悉的党国神话:“国父继承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之道统,
并参考西方民主、科学之思想,创立‘三民主义’,提倡‘知难行易’之说。以征实之学
,创建民国,此诚学术经世之极致也。”用虚华辞藻打高空,本是文人技俩,不值一驳;
但在当时,这些都是要划线、要背、要考的。
第二篇又是蒋经国,名为〈写给青年们的一封信〉,摘自《风雨中的宁静》,内容说教,
也是捉刀。第四篇是罗家伦的〈伟大与崇高〉,纪念蔡元培。罗家伦虽是“五四”健将,
但高中课本不选同是五四健将、且文学水准远在罗家伦之上的鲁迅,原因很简单:左右之
分,何况罗家伦还是国民党的中评委、“党史史料编纂委员会”委员。
第三册第一篇是〈这一代青年的新希望〉,也是蒋经国,摘自《蒋院长言论选集》。这是
他1973年(时任行政院长)在暑期成功岭的讲辞,通篇是政治八股。第十三篇是党国元老
于右任的〈自述〉,是少数具有可读性的国民党文学之一。
第四册第一篇是陈立夫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教人要“珍惜光荣的过去”,也就是要发
扬中华文化。CC派的陈立夫和蒋经国一样,都是特务头子,但前者在1950年国民党“改造
”之后,被排挤出权力核心,跑去美国养鸡。蒋则成为全国第一号特务王。第十一篇是罗
家伦的〈求学〉。
第五册第一篇是孙文的〈心理建设自序〉。第二篇是蒋介石的〈革命哲学〉,是1932在南
京中央军校的精神训话,东拉一句“大学之道”,西扯一句“三民主义”,这是老蒋把中
国“古代文化”和“当代政治”东拼西凑变成“蒋氏哲学”的惯常操作法。编审又称:“
蒋公此文恺切详明,言近旨远;举凡政教军事之精义,复国建国之宏谟,均包孕无遗,凡
我国人,允宜服膺勿失。”这种文字太瞎了,欺负高中生好骗。
终于,第六册让学生松了一口气,只收录1912年孙文的〈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就职宣言〉

除了以上这些国民党人的文章之外,第二册第十篇是摄影师郎静山的〈真善美的新境界〉
,选自国民党党报《中央日报》专刊丛书生活选集。第四册第七篇是索忍尼辛1982访台的
演讲稿〈给自由中国〉。索氏虽获诺贝尔文学奖,但这篇讲词谈不上文学水准,重点是在
为反共但不自由的“自由中国”打气,颇合当时国民党的政治需要。他抨击中共“和平统
一”的说法,至今仍有参考价值:
中共到底想向你们要些什么呢?当然他们渴望侵占你们繁荣的经济,掠夺和吞食你们的一
切。在经历了二十世纪许多重大事件之后,只有一些短视无知的人,才会相信北京的诺言

这套高中国文课本,宣称其所选课文,“以思想纯正、文辞优美,而又不悖时代潮流者为
主”。如果思想是指“党国思想”,那是成立的。“文辞优美”?比国民党文学更符合这
个标准的文章,俯拾皆是。“不悖时代潮流”?少闹了!
象牙塔国文教材,反时代洗脑教育
这套课本,从1984年8月到1991年1月,都是各校统一采用的国文教材。当时正是台湾民主
化的关键阶段,社会力解放,公民意识抬头。真正的“时代潮流”是争民主、争人权、打
破禁忌、冲撞戒严。这套课本有反映到吗?门都没有。这些文章不是不食人间烟火,就是
只食党国烟火,像一座封闭的象牙塔,将时代的、人民的、台湾的声音完全摒挡在外。
事实上,这些文章不仅“思想纯正”,连“血统”也很纯正,除了索忍尼辛演讲的译稿外
,每篇文章都是Made in China,没有一篇台湾人的作品,甚至“台湾意象”也极少(除
了成功岭这种具有党国色彩者之外)。国民党长期在台湾推行的“去台湾化”教育,在高
中国文课本彻底落实,那是大中国思想的封闭城堡。
高中国文长期被诟病的“文言文比例过重”问题,这时期也明显可见。全部92篇文章,白
话文只有26篇,不到3成,其余全是文言文。文言文中,唐宋八大家数量最多(14篇);
唐宋八大家中,韩愈又最多(5篇),几乎每一册都出现。
韩愈擅文才,但好辩,理不直而气壮,人品也有问题。宋儒朱熹就说他:“当初本只是要
讨官职做,始终只是这心。他只是要做得言语似六经,便以为传道。至其每日工夫,只是
做诗博奕,酣饮取乐而已。”这些编审大捧人品不如文品的韩愈,对人品文品皆高的杜甫
只录一首,智慧卓越的老庄一篇也无。取舍标准甚不专业。然观其选文,大部分强调忠君
、爱国、道德劝说、民族气节等,又显然有一个标准在;这个标准,就是巩固政权统治、
捍卫既有体制所需的意识形态。
中国文学受两千年帝王政治影响,原本重“君国”而轻“人本”,擅于奉承而弱于批判,
特别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中国文化的最大问题则是“不实”,包括不务实和不诚实。
这是笔者多年观察的心得。不幸的是,高中国文都有以上特色,这些课程薰陶出来的学生
,自然容易染上这些毛病。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更为严重:这些课程薰陶出来的学生,在知识上“两头落空”,既不认识台湾
,也不了解中国,完全与现实脱节。他们所认识的中国,是几百、几千年前的中国,对当
代中国一无所知,却又接受浮夸的大中国思想。因此当台湾本土力量兴起,他们自然抗拒
;当中共统战以利相诱,他们自然逢迎。当今纠葛台湾的认同问题,最主要的根源在此。
事实上,中国文学并非没有关怀弱势、伸张公义、呼喊人权、解放思想(这都是目前的时
代潮流)之作,但高中国文舍之不用;犹如国民党并非没有气节君子、谔谔之士(如雷震
、傅正、殷海光、齐世英),但不是被迫害,就是被排挤。国民党高唱“复兴中华文化”
,但满朝唯唯诺诺、逢迎拍马之人,“复兴”出来的正是中华文化的堕落面:虚伪、狡诈
、欺骗、歌功颂德、崇拜权威、不问是非、不切实际、形式主义、与时代脱节……
教育是百年大计,此言不虚。不幸的是,我们不是在收获教育的硕果,而是在忍受不当教
育的后果。不当教育,高中生赔掉的是三年青春,但台湾赔掉的,是这些年来国力的内耗
与国家的空转,这笔大帐,还不知何时才能结清!
http://www.peoplenews.tw/news/8badf792-4891-4f23-bf31-6ffefdb394a8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