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二勿斋文集(郑金銮)

楼主: dufflin (怨憎會 愛別離 求不得)   2015-08-29 14:26:16
1. 《台湾文献汇刊》有收旧刻影印全文。
(1) 正文错植《西霞文集》乙页,使得〈林鬯园钞〉中间有段没了。
(2) 正文〈太姥山指掌自叙〉有题、无篇,而且标题在该页最后一行,〈台湾县
学夫子庙碑记〉只剩后半篇,无题、缺前半篇。
i. 参考旧刻目次,先〈太〉后〈台〉,正文中间似乎漏了几页。
ii. 但因为次页的文字紧接着前页最后一行的标题而来,很容易就误会了。详
下。
2. 《全台文》有收旧刻影印。并有正体中文加注标点全文。
(1) 前1.所言两点,《全台文》都有同样问题,甚至衍生更多问题。以下试着简
单说明。
i. 由于旧刻影印错植《西霞文集》乙页,而加注标点时又没有留意到这问题,
当成正确的内容给它弄下去,结果加注标点的〈林鬯园钞〉中间就跳出一
段完全不像诗钞序文的内容。
ii. 〈台湾县学夫子庙碑记〉另外有收在《续修台湾县志》里头,网络上有。
《全台文》编纂的时候,可能有去参考?加注标点的部分反而有这篇。
a. 但《全台文》所收的《二勿斋文集》旧刻影印,竟然把旧刻最开头的目
次还有一些其他内容给删了。结果呢,实际负责句读作业的人,可能根
本不晓得旧刻其实先〈太〉后〈台〉,也没有机会想到旧刻的正文中间
其实有缺页,就直接在〈太〉的标题下,把可能从其他地方找来的〈台〉
后半篇内容放了进去。
b. 结果就蛮惨的。加注标点的部分,标题〈台〉之下,只有半篇。翻到次
页,标题〈太〉之下,内容其实是〈台〉的后半篇;而且中间还有颠倒
错乱的地方。
c. 另外就是加注标点的标题顺序变成先〈台〉后〈太〉,跟旧刻刚好倒过
来。
(2) 〈蛤仔滩纪略叙〉,《全台文》的旧刻影印却写成“噶玛兰”。到底是旧刻
就有版本不同,还是编纂时设法给它硬改上去,就不得而知了。
(3) 句读离奇不是新问题了。“利,见大人利,涉大川利,有攸往不利,有攸往
吉”啥的都出来了。(http://imgur.com/BH3otT7 )
3. 几点心得。
(1) 这老兄的文章普遍比较长一点,好发议论,极力盘旋,可能刚好他当教谕的
关系吧?在这年代,不讨喜。
(2) 用典也是个难处,像是引到诗、书、易的地方,要不是现在上网查询还算方
便,读起来肯定吃力,难保不会同样断出奇怪的句子来。
(3) 〈漱玉洞记〉、〈俞某某钞〉写景颇有可观,不过这两篇都在讲福建,真要
从《全台文》弄个节本的话,应该收不太进去
(4) 拜〈噶玛兰(蛤仔滩)纪略叙〉之赐,第一次真切留意到“蛤仔滩”这称呼,
算是个人的小小收获吧。
作者: lupins (〈仙黛逸踪‧八式问剑〉)   2015-08-29 14:55:00
噶玛兰设厅是嘉庆17年 应该是这之后就定名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