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 与恶:选择的媒体,决定所见的世界?

楼主: vinchen (泉海)   2019-04-10 23:41:25
在近日热播的台剧《与恶》的第5集开头,宋乔安一连串面对自律委员会的质疑、观众智
商七岁、媒体分众以及开骂小编的桥段,可谓一气呵成、痛快淋漓,不过宋乔安句句台词
之间,却浓缩了当前许多新闻媒体遭逢的困境与难题。见较少人针对这部份讨论,这边简
单谈谈我所见。
丨国际新闻的吊诡:媒体都不报,观众都不看?
许多人在批评台湾媒体时,经常会用“有没有国际新闻”做为评断媒体烂不烂的标准之一
,这是一件满有趣的事。我们先扪心自问:你平常会主动看多少国际新闻?你对国际新闻
有多少“兴趣”?其实我无意谴责对它兴致缺缺的观众,因为其他国家发生的事既不切身
相关,有些内容更是需要相当知识水平和专业背景才能理解。
在传统新闻学中,国际、政治、经济、外交与科技等较严肃的题材属于“硬新闻”,而娱
乐八卦、奇人异事、社会新闻和猫猫狗狗则属于“软新闻”。试想:当你今天工作了一整
天,拖着疲惫身躯回到家,你会想看电视分析中美贸易战的政经角力与国际情势分析?还
是看可爱动物影片疗愈一下,或者令人口水直流的美食新闻?我想连同我在内的多数人,
都会倾向轻松有趣的后者。
因此,观众爱看轻松八卦,不爱看国际新闻,实属人之常情,倒不尽然如宋乔安所说,观
众就是素质低,只有七岁智商。动不动就用不看国际新闻来攻击一般读者的素质,若非高
知识份子的知识傲慢,恐怕就是平常根本不看国际新闻的网民,一窝蜂地加入骂媒体的全
民运动。宋乔安的一番话,恐怕半是气话,半是自律委员会后对媒体环境的挖苦。
那么,媒体真的都不做国际新闻,或有营养的报导吗?当然不是,你只要稍微搜寻一下,
或看看每年卓越新闻奖的入围作品便可以知道,就算是被批评得一文不值的媒体,也都时
有佳作。但正如宋乔安在开会时所言:“没有收视率,怎么会有钱去买外电新闻呢?”台
湾媒体不缺做新闻的人才,但多数媒体根本养不起足以规律地产出高品质国际新闻的外派
记者,就算是购买CNN、BBC或其他外媒的影像资料,费用也高得吓人。砸了大钱,点阅率
却低到根本排不上报表。
实际上,多数新闻从业者仍然渴望做出对社会有影响力的深度报导,这不仅是他们最大的
成就感来源,更是许多人踏入这行的初衷。现况问题在于,随着网络与新媒体的兴起,收
看电视与报纸的人愈来愈少,广告主在传统媒体投放广告的效果愈来愈差,传统媒体能分
食的大饼快速萎缩。就算传统媒体也积极投入经营社群与网络,但至今仍没有媒体成功找
到得以让自身维持下去的商业模式。刘昭国曾批评宋乔安,追求那多0.01的收视率就很高
兴,有什么意义?
宋乔安何尝不明白?她也不是对于新闻专业毫无坚持之人,但她与线上很多新闻工作者一
样,为了得到资源做那些没什么人看的好新闻,甚至是让公司继续活下去,尽管收视率和
点阅数是毒药,也只能暂且先饮鸩止渴,一边寻找不同的商业模式,或多或少有些“以腥
羶色养深度报导”的无奈在吧。
丨当你所选择的媒体,决定你所看见的世界
宋乔安在开媒体自律委员会时,面对与会教授的质疑大为光火,直言“现在是网络时代,
想要看国际新闻的观众,他会上网选择CNN、BBC、NHK,或者十点的全球连线专题报导,
不会来看我们六、七点的新闻。”她更挑明地对李大芝讲,品味新闻台的daily news是做
给蓝领阶级,智商只有七岁、只有国中程度的观众看的,那些比较有水准、喜欢国际新闻
和深度报导的读者会去选择其他的优质媒体(例如刘昭国的《先驱报》?),而不是他们
要锁定的阅听众。简单来说就是没有收视率。
言下之意,宋乔安似乎认为如今已是“分众”的时代,你觉得八卦新闻、行车纪录器和政
治口水很无聊?你想看国际新闻和深度报导?Fine,网络上有很多,你大可以自己去找你
想看的。看到这里,我觉得有个很有趣的问题浮现:过去所谓的“大众”媒体,如今是否
也只是“分众”媒体的一支(可能不过是最大的那一支)?当我们愈来愈可以清楚描绘那
些看电视、报纸的阅听众是一群什么样貌的人,媒体愈来愈清楚会看自家内容的人是一群
什么属性的阅听人时,大众媒体是否俨然也走向了分众化呢?
分众时代下,内容产制者操作得愈来愈精细,广告商投放广告愈来愈准确,每个人都能轻
易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资讯(或被找到)。向来被视为两岸三地极具品质的《端传媒
》便标榜:“用你选择的媒体,决定你看见的世界。”这句话放在分众媒体时代再合适不
过。然而,我们似乎总是忽略另一个相伴而来的问题:“没有能力、没有资源选择好媒体
的人,如何能决定他看到的世界?”
在网络出现以前,资讯流通相当不易,掌握资讯者便拥有极大的权力。但如今的我们并不
缺资讯(事实上是太多了),更不缺接触资讯的管道,需要的反而变成筛选、判断资讯品
质好坏,以及反思、批判与论述的能力(或者称它为媒体素养)。拥有资讯早已不够,拥
有“好”资讯才是关键,纵使分众时代让每个人都可以选择感兴趣的内容,但并不是每个
人都有判断好内容的能力,也不是每个人都有条件和资源选择好媒体(尤其愈来愈多好媒
体选择付费订阅制),枉论能够吸收、消化这些“好”资讯。
宋乔安对于自家“无良”媒体的自嘲与挖苦,恐怕反应的是几个值得社会深思的问题:若
好内容都从大众媒体当中被“分众”出去,并且以另外一种方式被社会菁英垄断,那么一
般民众真的“选择”了他所见的世界吗?当有能力选择好资讯的人,因为他所选择的媒体
而获得更多的好资讯,对于那些不具备此能力的人来说,这是否可能加深了知识的不对等
,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的极化?
丨呼吁增进媒体素养,可能是最没有用的方法
如何缩减选择好资讯内容的能力落差?最常听到的一种说法是:提升阅听人的媒体素养,
培养媒体识读的能力。我们太常将“提升媒体素养、增进媒体识读”挂在嘴边,但仔细想
想,你知道该怎么做吗?可曾有人教你,如何提升媒体素养的能力?如果你有幸在国高中
上过公民课,或在大学里修了媒体素养的课程,那很好,但你有把握说已经具备媒体识读
的能力了吗?又,那些没接触过媒体素养的人该怎么办?
在笔者一次关于假讯息防治的访问中,受访者用“练身体”比喻那些呼吁人们提升媒体识
读能力的说法。他说,这就很像是政府与专家学者在面对大规模肆虐的流感时,告诉大家
只要把身体练好,你就不会生病;只要你提升自己的媒体素养,就不会受到假讯息和新闻
媒体的误导。好像很有道理,却又不太有道理。的确,提升个人媒体素养可以减低坏资讯
的伤害,不过有些人就是没办法练身体,或者他已届年暮,不太需要再花时间练身体,但
他们仍会受到流感的威胁和伤害。
提升媒体素养,是个人免疫力的问题;拒看烂媒体,是个人避免去公共场所的问题,然而
面对假讯息与劣质内容的泛滥,整体社会的问题需要的是找出病因,发明勤洗手、戴口罩
,才能有效地应对流感肆虐。面对台湾的媒体乱象以及网络假讯息的社会问题,一味地呼
吁大家提升媒体素养,恐怕是最没有用的方法,这只对那些有能力选择好媒体,把自己身
体练好的人有效果,但并不是根本解决问题的良方。
你问我方法是什么?没有人知道,因为我们仍在寻找。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