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 漫游东安坊

楼主: kaiirene (513)   2013-08-23 00:37:52
网志图文版:http://www.pijo.com.tw/archives/12571
厌倦充满陆客的一级古蹟吗?
经过美丽的老建筑想一探究竟却不得其门而入吗?
或者夏日午后,你只想静静地散步吗?
这次移居台南要介绍的私房路线,
带你避开人潮,钻进巷弄,
移动你的目光,注视那些总是被你忽略的日常风景吧。
我是个在台南长大的孩子,小时候住在青年路铁道旁的小路里,天天伴着火车经过的轰隆
声睡着,最常逛的地方是东菜市场。我在东区唸国小、念国中,我的姐姐也是,所以我知
道波哥是在哪一年开的,东门美术馆在哪一年搬离东门路,有一次妈妈载着我们放学回家
,姐姐的同学家藏在东门路桥旁的巷子里,还记得傍晚的阳光,将庙埕的地板照耀成金黄
色。
这次介绍的路线是凭著自己小时候的记忆,喜欢在小巷里乱钻的心情,想把自己看到感觉
到的分享给更多人知道。随着现在台南老房子受到大家的注目,台南成为一个文化古都,
人潮簇拥在旧五条港区(海安路一带)、镇北坊区(赤崁楼一代),但是却很少来到东安坊区
。因此想发掘这里的故事,让这块古都的记忆地图更加完整。
要说到东安坊周边的故事,就不能不了解东门路在台南这座古都历史发展上扮演的角色:
台南的商业活动依赖著水运,因此集中在五条港边,而农产品只得种在市郊,当时东门城
的建立,除了保卫城里的人民之外,也有收取关税、守护附近存放农产品的仓库的用途。
巽方砲台是当时的士绅为了保护城外的住民与商家,在东门城外的南方与北方各兴建了一
座小砲台,“巽”是东南方的意思。
砲台的墙以咕咾石建成,墙外还留有铳孔的痕迹,现多已被填死,但从砲台内部看出去,
还存有一个小洞,让人忍不住想凑近瞧瞧外面的样子。
很少人知道巽方砲台就在知名的大东夜市斜对面,藏在青年牙医后面巷子哩,目前由修禅
寺管理维护,想一探究竟的捧油,以不打扰庙方为原则,基本上砲台都有开放参观,右侧
还有楼梯可以登顶哟!
从修禅寺旁的草地往东门路走,会看到正在修复的“原台南州立农事试验场”宿舍群,其
中场长宿舍已修复,目前用途为“二手家具典藏馆”,由邻近的环保局所管理。
由于平常未开放,踮起脚尖靠着墙来窥探其中,仍可见典雅的木造梁柱,放著摇椅的小庭
院,在大树的遮荫下,时间缓慢而宁静。
龙山寺
经过农事试验场宿舍群后,继续往东门路的方向走,经过一间小寺庙,低调的藏在小小巷
弄之中,看了庙旁大榕树下的解说牌,才得知它的来历不凡,居然是台湾第一间龙山寺,
始建于东门城内,日据时期因市区改正而迁至现址,乾隆年间重修后,时誉为府城七寺八
庙之一,但日后经多次修建,如今只能在生意盎然的百年榕树身上,看见岁月的痕迹。
经过农事试验场宿舍群后,继续往东门路的方向走,经过一间小寺庙,低调的藏在小小巷
弄之中,看了庙旁大榕树下的解说牌,才得知它的来历不凡,居然是台湾第一间龙山寺,
始建于东门城内,日据时期因市区改正而迁至现址,乾隆年间重修后,时誉为府城七寺八
庙之一,但日后经多次修建,如今只能在生意盎然的百年榕树身上,看见岁月的痕迹。
走到东门路上,一幢二楼面宽三开间的式样装饰街屋建筑就在路边,是二战后第一届台南
参议会议员许嵩烟的故居,曾为东门美术馆租用,因此附近的居民可能还有些许印象,但
已荒废一段时日。
我时常经过这里,遗憾这么美丽的建筑闲置下来,在川流不息的车阵中被忽略。由于屋主
的身世显赫,可见其建筑上装饰的华丽,在外墙上饰有许字,两旁有高雅的花饰,左侧雕
有孔雀,而其柱式、门窗皆有可观赏之处,推荐大家下次路过可停下脚步,好好欣赏一番

继续往前走,就会看到东门圆环。
在东门城的拱门上,可见“迎春门”三字,以前的市长还会在立春时节,举办“迎春牛”
的活动,祈祷一年的风调雨顺,五谷丰收。
上方的城楼因台风所毁,经重建后,已不复旧貌,让人思考文化资产应该“修旧如新”、
“修旧如旧”还是“保持现貌”就好?
早期台湾对文化资产修复的概念还很缺乏,许多古蹟就这样破坏掉了,相当可惜,修复的
重点应当要强调“真实性”,而非一昧地追求完整性,否则只是照古样去仿制出新的建筑
,除去岁月留下的痕迹、抽离历史事件发生的空间,那么也就失去了古蹟原本保存下来的
意义了。
曾家古厝
在过东门城后往西走,意外发现藏身在小巷子里的曾家古厝,向对面的居民打听这间老房
子的来历,才知道他们就是曾家的后代。古厝曾开放参观,但屋主怕打扰到供奉的祖先,
现已不对外开放。听屋主爷爷说,他们祖先以前最早是在安平聚落,那里还有他们的古厝
,后来迁到此地,经营棺木店,整条巷子都是他们祖传下来的土地,但现在开枝散叶,有
些兄弟已搬离,只剩下祭祀祖先牌位的古厝还保有旧貌。
酱油工厂
位于邻近的巷弄,特殊的烟囱造形,让人好奇它的身世,为什么烟囱会是在外头,两根柱
子小小的,而且没有贯穿到屋顶(显然不是为了让圣诞老公公进来),猜测是煮东西时排烟
用的,在深巷找到这间房子让我们很惊喜,在一番明察暗访下,问到是街口卖杂货的店家
,以前酿造酱油的工厂,工厂隔壁为自宅,两栋相连。
弥陀寺
沿着东门路继续西行,弥陀寺就位于东门陆桥旁,又是一间低调的佛寺,而且还是全台湾
第一间佛寺(与开元寺、法华寺、竹溪寺合称台南四大古刹),据说是郑经为信佛的母亲所
建。最早只是一楼平房,古称“弥陀室”,后因规模扩大改称弥陀寺。
寺里的钟有个可爱的故事,日据后期日人征收台南寺庙中的钟,想熔掉之后做成砲弹,以
补给战争的需要,但在还来不及熔时就战败,被征收的钟散落在运河旁,遭人盗卖,而弥
陀寺的钟被北区一间寺庙买去,弥陀寺的信众知道后,铸了一个钟跟对方交换,才使得这
座钟又再回到它原来的地方。
基督教长老教会神学院
弥陀寺隔壁,同样位于东门路桥旁的神学院,走进校园内就感受到完全不同的光景,歌德
式的礼拜堂、彩绘玻璃窗、“ㄇ字型”的教室安排,令人联想到电影“不能说的秘密”中
在“淡江中学”拍摄的场景。
神学院建于一八七六年,由第一任校长巴克礼牧师(Rev. Dr. Thomas Barclay) 创办“
台南大学(神学校)”,日据时期曾因战火多次停办,当时基督教长老教会以东门城周边
做为据点,向外传教,因此在东区有许多历史悠久的教堂。由于巴克礼牧师对台南在地的
贡献良多,为感念他的付出,除了东门路上的巴克礼纪念教会外,文化中心对面的巴克礼
公园也因此得名。
穿过教室,一直往北走,过条小马路,会到神学院的另一个校区,据说此地曾是台南三大
郊商之一“苏万利”的庭园,院内因此保有不少老树。(图为约莫三百年的缅栀树)
在这里发现了一处残蹟,原以为是凉亭,在查阅李干朗老师的著作之后(下图),发现原
为校史资料馆,光看残蹟实在很难想像原建筑的样貌,据书中说道,此建筑原有三面拱廊
与拱窗,对比现况,感叹美丽的建筑要维护很困难,拆除之后就再也回不去了,让人无限
唏嘘啊。
教会史料馆 遗迹正面

原台南县知事官邸
这栋建筑过去是日治时期台南县的知事所住的官邸,后来台南县改为台南州后,继续延用
为州知事官邸。而当有日本皇族来台时,偶尔也会将该建筑做为“御泊所”供皇族居住。
原本在战后周围有许多违建,现已拆除,并于近年完成整修,开放参观。整修之后,该建
筑一度闲置,在2011年正式设立音乐会馆于此,2012年时又增设了餐厅“官邸西菜馆”。
知事官邸的建筑特色,是日据时期盛行的半日半洋风格,目前日式的木造部分已拆除,在
右方及右后方增建了现代化的设施如厨房、厕所以供使用,并在官邸后方增设电梯,古今
相映,竟无违和,反而使官邸本身更添了一分现代感。
(咖啡厅与官邸后方的透明电梯)
透过姊姊的关系,请目前经营官邸西菜馆的主人之一“城先生”帮我和朋友介绍官邸的建
筑与文化历史,并为我们示范使用知事官邸的窗。(与总统府、台湾文学馆的窗户一样暗
藏玄机。)
当初在建造时,日人即在墙壁内埋有秤锤,除了开窗的时候能够较为省力,且窗开到哪里
就停在哪里,不会突然掉落压伤手。
当时有人问说“那坏掉怎么办?”城先生幽默答道“日本人当初在设计的时候就有自信不
会坏!”一语道出当初建造者的用心,而这个小惊喜,也让来知事官邸游玩的朋友,增加
了更多的乐趣!
在知事官邸后方望出去,可见小小的彩绘老宅、防空洞与这栋美丽的洋房,配色大胆,且
不同层的窗户样式变化也不同,小小的房子,却在立面上有了别出心裁的安排,让人以为
置身国外,很推荐顺道来晃一晃。

最后再整理一下这次介绍的漫游路线,
沿途有些咖啡店可以顺便坐一下(例如之前提过的黑早就在附近哟),
快来台南走走吧!
《漫游路线》
123
从长荣诚品步行到光华街巽方砲台,走巷子到旧东门美术馆,沿着东门路走到东门城,再
走到东门陆桥旁的弥陀寺与神学院,神学院内有路可通到青年路,再走到卫民街知事官邸

─路程约2.3公里,步行时间约半小时
作者: js104 (Javert)   2013-08-23 02:05:00
用心推一个
作者: kkzm (ooo)   2013-08-23 03:09:00
厉害,谢谢板大用心
作者: taidy (我家有个好动宝宝..^^)   2013-08-23 09:51:00
很棒的游记,谢谢版大分享..
作者: yahoo5422 (橘子加苹果)   2013-08-23 10:42:00
推~原来东门路巷里的那间古厝的来历是这样
作者: yago (☑台南彭于晏)   2013-08-23 10:55:00
推~
作者: aia (Ciao My Love)   2013-08-23 14:09:00
神学院现在不是不给拍照吗?
作者: gn02250761 (揪把)   2013-08-23 15:03:00
太厉害...没想到平常熟悉的东门路竟然藏着这么多古蹟!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