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全台语舞台剧为嘉义带来新活力!专访“阮剧团”副团长余品

楼主: CCY0927 (只是个暱称罢了)   2022-09-07 00:14:10
https://taipeiwalker.walkerland.com.tw/articles/view/1742
用全台语舞台剧为嘉义带来新活力!专访“阮剧团”副团长余品洁:“嘉义最大的新变化
,是我们的自我认同。”
文字|Nara Chou 2022-09-05
“台湾的话语权,应该是每个城市都用它的特色,讲自己的故事。”
你看过全台语演出的舞台剧吗?在嘉义,有一个在地剧团“阮剧团”坚持使用全台语创作
、改编剧本,不仅用台语创造出一则则贴近生活的故事和演出,更曾用台语改编英国名作
家莎士比亚的作品,让这些看似遥不可及的戏剧变得更加接地气,也更具有台湾的特色。
而最酷的是,他们竟然还将用台语演的舞台剧带到了英国爱丁堡跟罗马尼亚等外国地区!
到底这个全部由嘉义人组成的剧团,是如何从原本连卖100张票都有困难、默默无名的表
演团体,慢慢地演变成走上世界各地、让全世界都认识的知名剧团呢?Taipei Walker本
次就专访了“阮剧团”的副团长余品洁,请她与我们分享“阮剧团”的故事与理念。
用全台语创作,背后契机来自嘉义的观众
https://i.imgur.com/GXtTvug.jpg
▲2022《皇都电姬》,摄影:颜睦轩
“阮剧团是2003年成立的,而会开始使用台语创作,是在我们创团十年之后,也就是我们
稍微长大一点后,才开始使用这个语言。”也许是因为平时接触到的、在学校学到的剧本
都是用华语进行创作,“阮剧团”一开始其实就和一般的剧团一样,是使用华语来创作和
表演的。但十年过去了,剧团的成员们发现,每当在嘉义,也就是自己的家乡演出的时候
,似乎都跟观众有着一层隔阂的感觉。
https://i.imgur.com/1a4MdVw.jpg
▲2019《热天酣眠》,摄影:黄煚哲
“虽然我们的剧本是好的,戏剧也尽量做到好的艺术高度,但就是少一味,因为那时候讲
出来的语言或是腔调,其实跟我们在嘉义遇到的人平时听到的语言不太一样。”品洁分享
,当时秉持着想要接触到更多民众的心情,决定试试看使用台语进行创作,而第一个改编
的剧本就是莎士比亚的经典著作《仲夏夜之梦》。
“阮剧团”将《仲夏夜之梦》的剧本先以华语编剧出来之后,再交由台语编剧改编成台语
版的《热天酣眠》,结果没想到意外地获得好评,而全台语的舞台剧,也渐渐成为了“阮
剧团”的表演特色。
https://i.imgur.com/nHNgTBJ.jpg
“我们透过台语这个语言,开始展开阮剧团的表演美学。”虽然一开始用全台语创作是基
于商业考量,但演着演着,“阮剧团”的成员们也开始对台语这个语言有了使命。后来,
在眷村长大的品洁开始学台罗拼音,而“阮剧团”在制作台语戏剧的过程也变得更加缜密
,不仅培育了一群台语演员,也会尽量要求大家在排练的时候用台语沟通,让台语真正地
落实在生活当中。
https://i.imgur.com/YvmPTj1.jpg
▲2022 《来自B会的人》,摄影:马雨辰
开始用台语进行演出之后,到其他讲华语人口比例更多的城市,比方说台北表演的时候,
是否有遇到跟嘉义观众不一样的反应呢?我好奇地问她,“我们第一次去台北演全台语作
品的时候其实很紧张!”品洁笑着说,当时心里没什么把握,也很怕用全台语演出,又是
没有字幕的情况下,“阮剧团”的表演会不被台北的观众喜爱,但没想到结果竟然相反,
“阮剧团”的演出大受好评。
https://i.imgur.com/gDUFNTW.jpg
▲2022《钓虾场的十日谈》,摄影:黄煚哲
“好多听不懂台语的观众一开始会很担心会不会看不懂我们的戏,但看完之后,发现不知
道为什么就是看得懂耶!”品洁分享,其实台北这座城市聚集了许多来自外地的人,而这
些人以前的生活中其实是有听过台语的,只是时间久了,跟台语的关系比较陌生,才会担
心自己听不懂。
“虽然进剧场需要一点时间适应,但我们为观众搭的桥梁是很亲切的,所以大家也慢慢地
跳脱了语言这个籓篱。”
不只演给大人看,更要到偏乡演给小孩子看
https://i.imgur.com/n3RtoFr.jpg
除了日常的表演、排练之外,“阮剧团”其实还有一个默默进行十年的公益计画,叫做“
小地方计画”,在这个计画当中,剧团不仅会亲自到嘉义县18个乡镇的中小学演出给小朋
友看,也会在课后陪他们一起画画、说故事、一起演一出戏,甚至成立艺文教学团队,送
戏剧老师进到学校去,让孩子上戏剧课。
https://i.imgur.com/72Mu5fH.jpg
品洁分享:“我们开始做小地方,是因为发现嘉义真的幅员广大,一个嘉义剧团应该要发
挥在地的力量。”那时候剧团的成员就在想,如果可以直接把戏带进学校演给小朋友看,
这样那些住在偏乡的孩子们,也许就不用因为交通不方便而失去到城市看戏的机会了。
就是这样一个艺文平权的初衷,“阮剧团”开始着手进行“小地方计画”,希望让住乡下
的孩子也可以看到戏,让他们跟都市孩子一样有这个资源去碰触到世界很多不一样的讯息
,这样就可以了解自己喜欢什么,也更有机会找到自己的热忱。
https://i.imgur.com/6xz7C62.jpg
“艺文扎根、艺文推广这件事,对我来说,是一个剧团除了卖票之外的社会责任。”品洁
表示,“阮剧团”每募到五万元就会前往不同乡镇的中小学进行演出,而随着“小地方计
画”今年满10周年,也终于快走访完嘉义每个乡镇的中小学了。“一路上也是遇到了不少
温柔的大人,他们很愿意为自己的下一代付出很多事情。”品洁感慨地分享。
嘉义最大的新变化,是嘉义人的心
在访谈尾声,我也就著本次九月特辑的主题,询问了品洁对于“嘉义的新变化”有什么看
法,本以为身为艺术家的她,可能会分享嘉义美术馆、花砖博物馆或是故宫南院之类充满
艺术气息的地方,但没想到她的回答却非常出乎意料:“对我来说,嘉义最大的新变化,
是我们的自我认同。”
她分享,嘉义的新变化有点像是“二通”这条街给人的感觉,昔日的“二通”,也就是现
在的嘉义市中正路,在日本时期是嘉义非常重要的一条街道,但随着商业重心转移,“二
通”开始失去原本的光彩,街上的建筑大量被改建、加盖、拆除,“我觉得这就是在反应
嘉义当时的状态,就是这个地方的活力跟文化是不被重视的。”
https://i.imgur.com/oflxUa1.jpg
在品洁青少年时期,她总是这样认为:“我觉得好的地方在大城市,我想要时间到赶快去
台北。”跟大多数北漂族一样,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品洁也曾扬弃自己的故乡。
但现在不一样了,现在的“嘉义”、“二通”开始有了不同的活力,很多年轻人新开的店
铺、世代传承的商店第二代第三代接手,而依然存在二通,那些旧有的建筑也开始反璞归
真,露出自己原本的样貌,显示嘉义人渐渐选择有自信地用自己的步调,一步一步地往前
进。
https://i.imgur.com/uk6fydr.jpg
“我觉得嘉义人的心,变得比较柔软了。”在搬回嘉义定居的这几年,品洁发现身边有许
多嘉义人开始会想要了解这个地方的故事,会想要知道这个地方曾经长什么样子,也会开
始对它的未来产生愿景,“我才发现原来我一直以身为嘉义人为荣,因为我身上的风土是
嘉义这块土地给我的。”
她感慨地分享,除了“阮剧团”之外,其实也有越来越多嘉义人用不同的方式来默默关心
嘉义这块土地,而这样的新变化,是让身为嘉义人的她非常兴奋的。
“台湾的话语权,应该是每个城市都该用它的特色,讲自己的故事。而我很有信心嘉义会
越来越好,未来,阮剧团也会带着在嘉义所获取的养分创作,到世界各地继续表演。”—
“阮剧团”副团长 余品洁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