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在
http://blog.cntv.cn/10852154-1193428.html
以下是我个人摘要,若不喜,请直接看原文。
另外,以下文字叙述不代表本人观点与立场。
庄索(1914-1997),原名五洲,出生于高雄市旗后,从小显露画才,就读小学时,
就为家乡的小庙画壁画。1928年,父亲离开日本统治下的台湾,回到祖籍地泉州。
1928年夏,庄索进入厦门美术专门学校西画系学习。1937年7月抗战爆发,庄索立即
投入抗日救亡的潮流中,以美术专长报国。1939年1月,他编绘《抗建画刊》《抗敌
画报》《一月漫画》等刊物,大型宣传画《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就是此时
的代表作。1941年1月, 新四军队伍不断壮大,急需一个新的、统一的标志,美术系
老师接受了设计的任务。庄索与许幸之等人,以原有的臂章为蓝本,设计了一种外方
内圆、蓝白相间的椭圆形图案,当中是“N4A”,N即英文NEW(新)的第一个字母,
A即英文ARMY(军队)的第一个字母。1997年10月12日纪念新四军建军60周年时,该馆
发行的纪念章直接采用了这一臂章图案。
1946年6月底,国共内战正式爆发,他深感事业发展无望,便与一批文艺人士重回祖国
的宝岛台湾。 回到台湾后,他与毕业于东京女子洋裁学校的陈寿贤女士结婚,之后
在台北几所中学担任美术教师。
1947年2月28日,台湾发生了“二二八事件”。庄索因其敏感身份,为避免牵连,从台北
返回出生地高雄。不久,台湾宣布实施戒严统治,许多人遭受迫害甚至被捕遇害。
庄索彻底封锁了过去的经历,中断了美术创作及教学生涯,选择进入高雄市渔会任职。
1970年8月,美国片面宣布将台湾北部海域的钓鱼台列岛主权移交给日本,引发了台湾
留美学生的“保卫钓鱼台运动”。1971年,台北学生也走上街头,呼应留美学生的“保钓
运动”。此事激起庄索的抗战回忆,他立即提笔创作了油画《抗日之家》。
1997年11月18日,庄索因病逝世,享年84岁。临终前,他特别嘱咐已是当代台湾著名
美术史家的长子庄伯和,一定要把《庄索画集》及其创作的有关盐城风物的油画原件,
送往盐城新四军纪念馆收藏。是年,庄伯和专程到盐城,了却了父亲的夙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