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殖民地台湾民族界限与阶级界限之重合僵固

楼主: Dionysus (因信称义)   2013-07-04 17:51:19
《殖民地台湾民族界限与阶级界限之重合与僵固化》
矢内原忠雄《日本帝国主义下之台湾.第二章.第四至六节》读后
  日本在甲午战争后在台湾展开其首度的殖民统治,但由于日本经历明治维新
后不到三十年便取得殖民地台湾,其本身并未有大量的过剩资本投资于台湾,加
以统治初始台民激烈的武装抵抗使得日本殖民者所费不赀,日本国内甚至一度有
出售台湾之议。及至后藤新平使殖民地台湾财政独立以及日本得到甲午战争赔款
后加速工业化而有过剩资本必须寻找投资目标之后,台湾便开始在日本资本的控
制下被整编成为提供日本资本主义发展所必须的原物料的边陲地带。然而,这样
子的殖民地台湾资本主义发展是带有强烈的殖民性格的,也因此,在资本主义发
展的过程中,殖民地台湾的民族界限与阶级界限趋于重合与僵固化。
  儿玉源太郎与后藤新平为使台湾财政独立,除了颁布《匪徒刑罚令》抚剿并
进以压制武装反抗之外,更积极地开辟财源,方法包括:第一,透过土地调查以
清查隐田并提高土地税率,然而,尽管透过发行公债而整理大租权以简化土地所
有权关系,但日本殖民者基本上仍然不敢进一步地废除租佃关系以减少小租权并
获取更高比例的土地税收,仍然保持透过台湾本岛人小租权地主“协力者”向佃
耕农民收租然后再由小租权地主向殖民政府缴纳土地税的间接统治手段,其原因
除了日本国内在明治维新之后仍然保持许多旧领主与地主的租佃关系之外,可能
也是因为日本在台湾乃异民族的殖民政权,若进一步废除小租权地主则殖民者势
必必须与人数庞大的小自耕农直接接触与收税而难免产生摩擦冲突──对照国府
1949年起检讨国共内战中军事与民政失策而推动的土地改革,结果是进一步整理
了小租权而使得统治者必须直接向众多的小自耕农收税,显示国府统治者并未有
殖民者心态;第二,建立鸦片、食盐、樟脑、菸叶及酒的专卖制度,透过专卖制
度使得日本资本得以独占台湾产业的方方面面;第三,进一步地现代化制糖技术
,一方面以殖民政府的权力划分各制糖会社的甘蔗专属采收区,另方面则透过差
别性补助以保护日本资本主导的新制糖会社,日俄战争后日本财政吃紧便将台湾
的砂糖消费税改划归日本本国财政使用,更显示其殖民性格──事实上,蔗糖产业
本为一种殖民地经济产业,全球皆然──尤其,日本资本掌握的制糖会社往往在台
湾只做糖蜜制作或者至多是粗糖制造,却将精糖制造保留给日本国内的工厂进行
生产,并且由于米糖之间的竞争关系而使殖民政府全力打压米价,使得台湾农民
被迫种植甘蔗“给会社秤”,而在米食方面则是种植在来米出口日本,但台湾农
民反而只能食用自东南亚进口的廉价米,殖民地台湾呈现以殖民者原物料需求为
主的米糖单一作物农业经济模式,而尽管沃野千里但台湾农民自身的粮食不足以
自给而必须仰赖进口,台湾的农业经济呈现明显的有如“香蕉共和国”般的殖民
地经济模式。
  此外,日本资本的流入以及殖民统治手段的使用,将原本在台投资茶叶与樟
脑等产品外销的英商、中商乃至于台湾本地商家等非日商资本予以排除,从而建
立了日本资本对于台湾外销利益的全面独占,并透过差别性的关税制度迫使台湾
的最大贸易伙伴由中国大陆转向日本,大量日本商品的输入台湾连带地使得台民
的日常生活方式与用物由原本的中国式逐渐转变为日本式,除了产生政治文化认
同上的同化作用,也为日本大量过剩工业产品找到庞大的新市场。
  然而,在台湾资本主义化的过程中,台湾本岛人并未随之而产生大量本岛人
的资产阶级实业家乃至于各种现代专业菁英,相反地,台湾本岛人的菁英仍大致
侷限于小租权地主的土地菁英集团,台湾资本主义化所产生的庞大利益多半归于
根本不居住在台湾因而也不可能进一步将利润投资于建设台湾产业的日本国内“
不在资本家”,而即便是台湾本岛人集资成立的华南银行,掌握经营实权的常务
董监事乃至各级经理人仍然为日本人,而其行员中更高达百分之九十四是日本人
,此外,公司组织(日本人称之为会社)乃是资本主义经济体制里获取利润和累
积资本的利器,但日本殖民者明确地禁止设立任何完全由台湾本岛人资本而未有
日本人资本介入控制而成立的公司设立,因而及至战后殖民统治结束,台湾本岛
人的菁英阶级依然多数是土地菁英而欠缺现代资本主义意义的实业家;而在农业
方面,除了如上述使得农民必须“种甘蔗给会社秤”之外,由于耕作垫款等手段
的运用而使得许多农民实质沦为日本资本控制的制糖会社的佃农,而制糖会社为
了因应产米出口利润因日本国内米价上涨而产生的对种植甘蔗的竞争,甚至想方
设法取得许多土地的所有权而使得农民完全成为其所控制的契作佃租户。此外,
日本人甚至以极少数的人口占据了教师、医师和律师等中产阶级自由职业中的多
数,殖民者甚至对于退职日本籍官吏发给大量台湾土地,1925年整理行政之时一
次发给的所谓滥垦地便高达四千七百甲,使得日本殖民者不只是统治者,而且还
取得了地主领主的地位。可以说,由于日本殖民者的异民族殖民性格,一如当时
欧美列强的殖民地,民族界限与阶级界限在殖民地台湾高度重合,而且由于异民
族殖民的本质使然,殖民者透过法律以及资本独占等种种手段使得民族界限与阶
级界限的重合进一步僵固化成为永远不可能跨越而追求一视同仁的鸿沟。
  总结而论,日本殖民者推动台湾资本主义化的最终目的是搾取台湾的原物料
资源,以及将原本可用于建设台湾产业工业化的出口原物料所得资金以控制日本
资本的“不在资本家”的利润的形式转移到日本国内以用于挹注日本的工业化发
展,并透过差别性关税使得台湾成为日本进一步发展工业化后庞大过剩商品的市
场,而由于日本资本对台湾航运业与进出口产业的全面垄断,日本商品出口台湾
市场以及台湾原物料产品出口日本的利润完全由日本资本所取得并移转到日本以
挹注其国内的工业化乃至于军国主义军需工业的发展。
  在这个殖民地经济模式里,殖民地台湾的民族界限与阶级界限高度重合并且
高度僵固化而难于改变,也因而在殖民地台湾的反抗运动中,往往出现跨越阶级
界限的联合阵线,但也由于台湾本岛人的菁英阶级在殖民者的控制下侷限于有利
于殖民者间接控制与征税的小租权地主“协力者”,殖民地台湾的反抗运动最后
总是会出现沿着阶级界限的左右分裂问题,从而使得殖民者得以分而治之而巩固
其殖民统治并继续搾取台湾的原物料资源与资本以便喂养日本国内的工业化与帝
国主义力量的发展。
原文转载自原PO部落格旧文《殖民地台湾民族界限与阶级界限之重合与僵固化》
原文网址:http://www.wretch.cc/blog/dionysus1101/9799525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