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影评] 导演笔记:蔡明亮

楼主: juotung (想飞)   2009-10-23 04:00:00
※ 引述《zooka (雍小狼)》之铭言:
: 网志版:http://littlewolfzooka.blogspot.com/2009/10/blog-post_20.html
原文恕删
只保留讨论音乐的部份
: 偶尔出现在蔡明亮电影中的音乐,几乎都是非常有历史的老歌,这一点也展现出蔡明亮
: 对老电影老歌曲的怀旧乡愁。蔡明亮电影中的音乐,多半不是以一种陪衬、辅佐或加强
: 叙事的地位存在着的,事实上蔡明亮在多场访谈中皆提及,他是有意识的避免这种音乐
: 影响叙事的情形发生,他表示:
: “譬如你希望保持真实的感觉,但放了音乐就不真实了。
: 音乐通常帮我们了解这部电影的类型。如果你放一个恐怖、悬疑的音乐,大家
: 就会知道那是恐怖片。若你拿掉音乐,一切都不一样了—那就是我要的电影,
: 因为我的电影是暧昧的,演员的表演、场景、道具,所有的元素都不可以清楚 5”
: 在蔡明亮的电影里,音乐多半是以一种幕间剧的形式(如《洞》、《天边一朵云》),
: 打断叙事或做为幕与幕之间的点缀,这些歌曲似乎独自存在,又似乎与前后剧情隔空对
: 话;或者,音乐以一种标点符号的形式,做为一种节点或句点的功能(如《黑眼圈》最
: 后的〈心曲〉),或喘息、或终结电影中的情绪。
: 这种不具(或极少具)叙事功能、不参与主要叙事的音乐,事实上是一种“言而不言”
: 的语言 6 ,虽然音乐中仍唱着歌词,但歌词的意义与电影的情节行进并未完好地贴合起
: 来,反而造成一种情绪的切断或干扰。蔡明亮处理歌曲的方式,不似好莱坞影片中由一
: 首歌曲推动剧情,表现角色的个性及解决情境,反而呈现一种疏离与荒谬 7 。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
这次的“脸”
几乎在每一首歌舞剧结束后
都会留大概十几二十秒的空白
这种感觉营造出了一种效果
很像是听音乐会、曲子在高潮中结束,但却没有(或不准)观众拍手的那种空虚感
也像那种有人在人群前话说完,你想要鼓掌,却猛然想起场合不适合拍手的感觉
最明显的一幕
就是当女主角唱完 Historia de un Amor 之后
(http://www.youtube.com/watch?v=REKjiFglw90&feature=related 就背景音乐这首)
在麋鹿前面脱下了衣服,躺在树干上
音乐的尾奏在此时终结、fade out
正常的作法是场景应该在此时随着音乐的情绪渐渐消失(好比脸的电影预告那样)
但场景却继续、没有换场
整个画面就僵在那
情绪被音乐激起来了
但却没有被解决、被抒解
分道扬镳的可能不只是背景音乐与画面
也包括观众的理智与身体,身体并没有得到脑袋所预期的东西
一直想针对“脸”所使用的音乐来写篇文章
我看过的电影并不多
蔡明亮的电影也只看过两部,就“脸”和“天边一朵云”
但初次看天边一朵云时
那种感觉,很像初次接触贝多芬“大赋格”时那种震撼:世上居然有这样的东西!
(而且一百五十年前就有了!)
http://www.youtube.com/watch?v=7vcRFVh7KNQ&feature=related (大赋格)
当然这次的“脸”也没让我失望
后劲真的很强
光以他使用音乐的手法来说就十分令人玩味
我的看法与原po不太一样
“天边一朵云”中使用音乐、歌舞剧的手法与效果
我大致与原po的想法相同
但在“脸”此一作品中
音乐本身,透过一些拆穿它的手法(好比说前面所说的:场景不随音乐结束)
反而使得音乐与蔡的电影风格两者更有一体感
因为它不搭调,所以更搭调
那种情绪被挑起却找不到出口、让人亢奋却不予解决的感受是这样的强烈
使它把你期待它可作为过场、情绪转换,或甚至有着补强对白的功能都毁掉了
质言之
如果它点了题,反而离题
因为它可能变成导演欲营造之风格的重大干扰与漏洞
作者: zooka (雍小狼)   0000-00-00 00:00:00
真是提醒了我,该用这种延宕来写新的分析才行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