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大补帖:变性欲者大脑大不同?
台湾立报 2013-10-10
http://blog.xuite.net/wagner_wang/wretch/136379204
■王 日告 安
台北荣总发布一份“变性欲症者大脑反应与一般人不同”的报告,说
明变性欲者大脑的“男女性别表征”与“社交功能”间的脑神经反应
、神经网络联结与一般人并不相同,影响自我性别认同,看色情影片
时的大脑反应,变性欲者认为自己是与身体器官相反的另一个性别,
也就是男跨女者会认为自己是女生,女跨男者会认为自己是男生。
这份研究成果,后面看“色情影片”觉得自己是另一个性别,可以说
是“废话”,因为通常会想变性的人,就是觉得自己是另一个性别呀
!不管是有看色情影片,或是没有看色情影片,不都是如此吗?这个
是变性欲者共同的特质,需要透过研究来显示吗?况且,这些当事人
可能会认为此研究过程,与评估自己是否能顺利转换性别有关,而刻
意回答研究者希望的答案。
在我的疑/流性恋研究中,研究参与者们几乎都陈述在性幻想时,自
己的性别角色男女变化与流动,不固定于一种性别角色,不知道疑/
流性恋参与荣总这份研究,会是什么样的脑神经反应呢?更令我好奇
的是,变性欲者不看色情影片的时候,该性别表征、社交功能的脑神
经反应与一般人有没有差别呢?
但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份研究显得很有贡献,因为显示“性别认同”
有他的生理回馈基础,可以透过脑神经反应了解一个人的性别认同。
至于实际运用性如何?值得商榷。或许可运用脑神经反应资料,缩短
变性欲者评估变性的程序,不要拖到两年这么长?但也需要留意未来
脑神经反应不应成为得以变性与否的标准诊断。
研究中,特别有意义的发现是:“变性欲者在安静坐着休息时,大脑
中主管社会排斥、情绪冲突的前扣带回之背区(dACC)及前扣带回之
膝前区(pgACC),仍维持活性”,不同于一般人。意味着长期因为
不被接受遭受歧视、误解的精神压力,似乎成了“烙印”。进行荷尔
蒙治疗及合并手术治疗后,人际与社会适应都有显著的改善。不知道
成长于对跨性别较友善的社区、学校、职场的变性欲者,是否在社会
排斥、情绪冲突的反应活性比较弱?
我们应该进一步思考,如何减少“跨性别者、变性欲者”精神压力,
应当改善社会长期不接受、误解跨性别的问题,而不是等待变性欲者
手术后社会才要接纳、接收变性者,社会却对变性前的当事人们不宽
容、不友善。
与其了解生理回馈,不妨先检讨目前的户政性别变更制度,不要等到
2年精神评估、被摘除性器官之后,才能变更证件上的性别,社会需
支持变性者能提早自由变更法律上的性别。对于跨性别青少年来说,
就算有家长的了解与同意,往往也得等待到20岁成年才能进行性别变
更,更是拉长了社会不友善的、精神压力的时间,更有可能使这些遭
受歧视、误解的精神压力形成个人的烙印。因此,推动免变性手术,
可更换身份证上的性别,以及降低或取消变性手术年龄门槛,刻不容
缓。
期待各界持续进行跨性别者相关研究,除了关心生理机制以外,也要
关心社会如何影响这些差异的存在,跨性别者、变性欲者更需要的是
跨性别友善的社会、文化与制度。
(好性会觉音青年性别工作室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