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台湾足球史话:李惠堂

楼主: Torres09 (托雷斯)   2017-08-08 22:55:59
在分享之后的国际赛事之前,我想先谈谈李惠堂这个人,
因为他不管是在民国早期或是中华民国在台湾时期都是相当重要的人物,
举凡协助联络香港球坛、担任亚足协秘书长、FIFA的副会长,
为中华民国维护会籍做出相当巨大的贡献,故不可不述之。
李惠堂在1925年到1930年活跃于上海球坛,
在当年赢得“球王”、“球怪”等浑名,
在当时的上海流传着一句话:“看戏要看梅兰芳、踢球要看李惠堂、游泳要看美人鱼。”
1935年,《中国漫画》一篇上海人不灭印象当中也将李惠堂与梅兰芳、胡兰等影剧明星并
列,可以看出当时李惠堂在体育界的地位,甚至可以夸张的说,早年中国的足球浪潮就是
由李惠堂所带起。
以下是李惠堂的简历
1905年 出生于香港,祖籍广东省梅州五华县
1921年 加入南华体育会乙组
1923年 入选远东运动会足球代表队并随南华足球会远征澳洲
1925年 因婚姻问题私奔到上海,组织华人球队加入上海足球联合会
1927年 第二次征澳
1930年 因远征欧洲失败,李惠堂离开上海
1936年 代表中华民国出战柏林奥运,并首次宣布挂靴
1937年 因南华战绩不佳再次出山
1937-1945 抗战军兴,曾多次被汪精卫政府邀请,随后逃入中国内地组织多场劳军
义赛
1947年 正式宣布挂靴,并开始担任教练、裁判、评论员
1954年 亚足联成立,李惠堂获选为秘书长
1965年 担任FIFA副会长
1966年 当选亚足联副会长,并于同年担任铭传女足首任教练
1979年 李惠堂病逝于香港
一、早年生涯
根据李惠堂最早于1930年接受上海《良友》画报的采访,他从6岁抱着皮球跪在孔子

前就已经跟足球结下不解之缘,平时没事就会抱着球踢。10岁的时候由于课业因素被家里
禁止踢球,但当时李惠堂私底下仍然带着皮球玩耍,甚至有一次要送外祖母去搭船的时
候,因为在半路上看到同村朋友踢球而忘记送行,害外祖母在码头找不到人。
二、足球生涯起步
在李惠堂17岁的时候,香港南华足球会举办了一场夏令足球赛,李惠堂揪了一团同村
乡民参与,并夺得冠军,也因此被南华体育会视为奇才延揽入队,并在隔年成功打入甲
组,最后更入选1923年远东运动会的足球代表队,而在诱拐父母至球场看球后,他的家人
最终从拒绝到接受李惠堂踢球的事实。
在南华代表中国参加远东运动会后,由于出色的球技而被澳洲邀请至该地比赛(原本
这几个澳洲人来中国是想邀请橄榄球队去澳洲,但发现中国没什么人打橄榄球,反而很多
人踢足球,引此才改变主意。),而在次远征也是除了国际赛以外,华人第一次前往外国

赛。南华在澳洲出赛了24场比赛,取得8胜7和9败的成绩,共射入63球,当时担任中锋的
李惠堂一个人射进31球,技惊四座。
由于李惠堂善射,队友总是将球交给李主罚,在征澳的一场比赛中,李惠堂在终场前
获得一颗十二码罚球却意外宴客(注:当年有报纸将射失十二码称为义释严颜),导致南
华以2:2憾平对手。隔天当地报纸却夸奖中国为文明之邦,放弃误判的罚球,对此推崇至
极,也因此李惠堂笑称之后在征澳时都会故意罚丢罚球。
三、上海生涯
1925年,由于南华足球会内部纷争,加上婚姻纠纷(当年李惠堂与同学相恋却在这时
碰上父母的媒妁之言),故与未婚妻廖月英私奔到上海,加入上海的乐群足球会,并在复
旦大学担任足球教练。
当年的上海足球界长期由租界内的洋人把持,华人要不是以个人名义参加上海足球联
合会(由洋人组成,故被称为“西联会”),不然就是参与当时的八大学运动会。在1923年
远运会惨败以及一战后的排外情绪影响下,体育界开始出现收回体育主办权的呼声,故在
此时上海不但成立由华人组成的中华上海足球联合会,西联会也因为压力开始允许华人参
赛,华洋对抗的球场态势在这个时候成为上海足坛的主旋律。
当时乐群参与了上海足坛最高等级的史考托杯(Scott Cup),并在第一场比赛就以4:1
击败当年的常胜军腊克斯队(就像某只业余球队在足总杯踢翻英超球队),引起上海华人的
注意,而当中锋头最健的就是李惠堂。作为球队的绝对核心,率领乐华在1925年至1930年
间保持联赛前三的竞争力,甚至在1927-28赛季夺得西联会冠军,替当时上海人大大的出了
一口气,也因此奠定李惠堂的地位。看乐华打鬼子也成为当时上海人茶余饭后的重要活
动,儿童也在大街小巷中踢起皮球,希望有朝一日能上场打洋人。
在1923年南华征澳中,李惠堂注意到移地训练能让球员快速进步,因此相当积极的想
组织球队远征。1927年乐华再次征澳获得成功,也促使李想进一步向足球的发源地:英国
发起挑战。1930年李惠堂以乐华的名义邀请香港南华、中华(由南华分裂而出)远征欧洲,
先至东南亚移地训练随后赴英国。但因为南华、中华不放人;代表队名称问题引起上海报
界论战;香港足总去函英国足总询问代表队是否有受邀请及疑似有职业球员;加上伤病等
种种因素,最后远征队只抵达新加坡便折返回国。在这个过程中,由于上海报界舆论抨击
致使李惠堂最终选择离开上海,也跟上海舆论圈结下梁子。
1935年时因为全运会,李惠堂代表香港参赛而回到上海,也让球迷再次涌入球场一赌
球王风采,当时已31岁的李惠堂在对阵安徽的比赛中一人独进12球,创下生涯单场入球纪
录,也让球迷过足了瘾。
四、1936奥运风波
中华民国在1931年获得国际奥委会接纳成为会员,并获邀参与1932洛杉矶奥运,原本
首届就要派遣当时全中国体育翘楚的足球队参赛,很可惜美国人并不喜欢足球,足球没有
列入竞赛项目,因此使中华队在奥运首次亮相延到1936年。
足球项目原拟在1936年举行全国分区预选,但并未成功,反倒是在未经比赛的状况下
选出30人大名单,而在选拔过程中,李惠堂的意见占了相当大的成份,也导致上海舆论界
大加抨击,而李惠堂在代表队名单正式发表前便在回香港时爆料给香港媒体,更坐实李干
预选拔的猜测。
在代表队离开中国前,曾经来到上海举行饯行球赛,却意外败给当时上海的西捕队,
让上海球迷颇为不满,以为出师不利。在舆论抨击下李惠堂在《申报》发表〈在上海所得
的印象〉一文回击,更让他得罪全上海的媒体圈。在代表队为了筹款(因为政府拨不出经
费,所以由常常出国的足球队帮忙去东南亚筹钱)提早一个月出发的过程中,李惠堂接受
《申报》委托撰写欧游杂记,让舆论界又抓到把柄,痛批他只想赚钱违反业余球员资格。
其中一个明显的例子是在李惠堂拒绝巴黎红星(巴黎圣日耳曼前身)报价的时候,有记者直
接认为是钱给的不够多,而不是李所说的即将挂靴。在这一番折腾后,32岁的李惠堂返国
后旋即宣告挂靴,也结束这回合的冲突,而他的正式挂靴则因抗战延至1947年。
五、国府迁台后
在国共内战后,李惠堂长居香港,转任球评、教练等工作,在中华民国的邀请下,
他转而担任中华民国代表队的教练,并居中牵线邀请香港球员为中华民国效力,并在国际
上为中华民国发声。有一种说法是中华民国想利用李的名号当神主牌,实际上可以不用带
队,这种说法可以解释1954、58两届亚运李惠堂都跑去当播音员,但在当时的台湾报纸却
有人抨击李惠堂不负责任,故真相如何目前仍然未知。
除了担任教练外,李惠堂也陆续担任亚足联秘书长、FIFA副主席、亚足联副主席等重
要职务,除了结识国际足坛的重要人物以外,也因此促成中华民国参与当时亚洲重要的体
育赛事-马来西亚默迪卡杯(独立杯)。李惠堂也在1956、58、74年FIFA大会多次抵抗中华
人民共和国排除中华民国的攻势,而在197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功把台湾踢出亚足联后,
他直接宣布辞去亚足联副主席以表达不满。
在1960年代由于香港出生的球员开始大量进入香港球界,加上香港左派势力兴起,香
港足总的立场不再像过去一样支持中华民国,所以李惠堂开始鼓吹要训练台湾在地球员,
并多次返台演讲、协助推广足球,也因此1968年亚洲杯时开始大量选入台湾球员,
但没多久中华民国就被逐出联合国,开始陷入外交孤立,但也因此台湾在地的足球运动在
1970前后开始有较大规模的推广,今天许多业余球队就是在此时期成立。
值得一提的是,当年提出的许多问题,今日仍值得借鉴,如政府不提倡、缺乏教练、
民众对体育认识缺乏、运动场地缺乏、民间组织过少。
六、后记
1979年李惠堂逝世于香港,被后人尊称为亚洲足球球王,更有人说西德的《环球足
球》杂志于1976年评选李惠堂为世界五大球王,但这点值得考究。
1.五大球王有两种版本
a. 李惠堂、Pele、Alfredo Di Stéfano、Stanley Matthews、Puskas
b. 李惠堂、Pele、Alfredo Di Stéfano、 Beckenbauer、Puskas
版本a除了李惠堂,其他球员都是50年代的知名球星,而评选时未见Beckenbauer、Cluyff
等球员,版本B则较为合理,但不能排除是熟悉当时足球世界的后人杜撰。
2. 这项纪录只见于中文界,外国报导从未出现,
且在1976年时国内报章杂志均未见此足以大书特书的说法。
3. 《环球杂志》是否真实存在?
笔者怀疑这本《环球杂志》事实上是英国的"World football",在德国的图书馆尝试
以Welt Fußball、globaler Fußball、universal Fußball等关键字搜寻均未果,
至今仍在寻找。
由于缺乏直接证据,不能否定这项说法,但属于谣言的可能非常高,但无可否认李惠
堂对于中华民国足球的推广具有重要的地位。
七、参考资料:
1.《良友》画报、《申报》、《大公报》、《联合报》、《中央日报》、《自立晚报》
2.张凯浑,〈亚洲足球球王李惠堂之研究(1905-1979)〉,台东:台东大学体育学系硕士
论文,2016。
3.李峻嵘,《足球王国-战后初期的香港足球》,香港,三联书店,2015。
4.十一划生,〈香港足球史稿〉,https://goo.gl/RWmMWe。
作者: yllib311 (Mr.Bean)   2017-08-08 23:39:00
头推
作者: MilchFlasche (实践才能发光)   2017-08-08 23:51:00
感谢,对足球有爱才会写出这篇
作者: a89512ro (Balo)   2017-08-09 00:06:00
这我只能推
作者: wdcr (无敌超人)   2017-08-09 00:15:00
我伯父一直跟我说他打门踢死人 到底真的假的?
作者: Yenfu35 (廣平君)   2017-08-09 01:51:00
推荐这篇文章
作者: pf775 (pf775)   2017-08-09 03:30:00
现在政治不正确喔
作者: sue5566 (56不能亡)   2017-08-09 07:30:00
作者: apa9394 (委员长老虎)   2017-08-09 07:55:00
可惜我没什么功能 键盘网络评论可以找我
作者: MilchFlasche (实践才能发光)   2017-08-09 07:57:00
本文对当时政治情势论述持平;李惠堂做的也是当时他本人所认识下理想的事,我觉得都还不需要非难
作者: herger (herger)   2017-08-09 09:29:00
作者: apa9394 (委员长老虎)   2017-08-10 11:20:00
早期很多东西查这些是查不到的历史是给胜利的人写的大家看开心就好
作者: luismars (ㄚ卜)   2017-08-10 18:59:00
其实他在香港还比较有历史感;台湾的经历是过过水而已。
作者: apa9394 (委员长老虎)   2017-08-10 19:36:00
因为他的传奇性 所以香港一堆球员兼教练这个过水带给台湾 一个被长久殖民人的心 一个强心针原来台湾 也能ˊ在国际尤其是足球这种大型舞台上面给其他国家的人知道 让世界知道台湾投资这种运动才是有实质价值的没人看的运动是在冲三小 看不懂我讲的都是盗听涂说 千万不要当真查证这样太危险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