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常常会听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我自己是花了好久才体悟如果你不去想自己如何拿下未来的位子,好像反而会阻碍发展。
大家都怎么看待这件事情呢?
网志好读版
https://www.mysalaryup.com/post/how-i-learn
以下是我在职场学习的心得,希望帮助到那些在职场上有志难伸的你。
【前言】
在我们求学的过程中,你一定或多或少有听过这句话“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我觉得这个概念没有不好,因为组织发展到成熟的时候确实需要每一个部门、每一个人
各司其职。
但是我觉得如果你秉持着这个原则来去面对你的职涯,那这种策略反而可能会阻碍你的
成长。
我曾经在服务业的时候试图想要摆脱这种“各司其职,不要多想”的文化,我尝试了很
多标新立异的想法来期望自己有朝一日可以告别低薪。
但是最后效果不彰,我依然是那个前线的员工,我的所作所为不仅没有被老板赏识,还
带给同事麻烦。
原来,我搞错了时间点和学习过程的本质,错以为这在当时的时空背景会是一个好策略
错以为这种学习方式适用在所有产业。
【正文】
[什么是学习]
学习是透过行动来获得新知识。在学生时期的我们最常见的吸收知识方式大概就是课本
了。阅读,划重点然后背起来。在这个学习的过程当中,我们会:
1. 接触新的知识
2. 把新知识融会贯通
3. 透过新知识来改善表现
这套方法非常的直观,你念了多少书背了多少内容,就可以考几分。
你的进步成果是非常容易预期的,因为你所面对的未知数很少,了不起是考题的变化
或者自己在考场的身理或心理因素,以及一部分的运气。
(撇除掉跟学霸比,拿自己跟自己比)
但是为什么到了职场,之前所用的学习方法好像不再那么适用呢?是什么改变了?
[在职场上,我们怎么学习]
相信大家是菜鸟的时候一定有过这种经验:老鸟在带新人的时候往往会直接做一次然后
叫新人观察,或是在教新人的时候会说“反正就是这样做”。
而新人通常只有在刚入职的前面几个礼拜可以有蜜月期,有那个特权可以慢条斯理的看
公司的档案,吸收知识,了解专有名词。
不久后就被赶鸭子上架,要求赶快 cover 同事的工作了。
这个就是俗称的 10/20/70 学习模式。其实我们在职场上的学习过程,只有百分之十的
时间是透过制式的训练,透过阅读档案吸收知识来了解怎么操作。
更多的时候其实你必须要去观察其他资深的员工怎么做,他们不会有时间可以手把手的
教你,所以你只能边看边学。
当然也会有好心的主管会拨空分享他们的经验,但是这种机会可遇不可求。
甚至绝大多数的时候你只有自己处理过一次事情之后,你才能了解自己的不足。
而从这一次一次的 learning by doing,我们才能够慢慢的弥补自己的不足,慢慢的在
自己的领域变得专精。
公司有时候也会选择透过 on job training 的方式来让新进人员熟悉业务,主要就是
透过行动来学习。
我们学习的方式因应公司营运的需求而大幅改变,如果你没有办法成为即战力,那么便
会造成别人的负担。
我们的学习模式从单方向的接受知识(老师告诉学生答案、方向)转换成自己摸索、观
察、然后边做边学。因为游戏规则的不同,所以我们所采取的策略也应该不同。
[加速进程,改变你的学习策略]
所以为什么很多人在初入职场时总是觉得滞碍难行?
因为我们依循着过去的成功,错把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当成理所当然。
但是当你在职场上加入了更多变量,你的同事、你的预算、你的客户甚至你的老板时
你还有办法保证自己的努力总是能够如预期的展现成果吗?
你的一分耕耘如果少了正确的方向,当然收获就会大打折扣。
别再错把学校的学习方法当成你职涯发展上的唯一解答!
你的主管和同事没有义务要教导你,所以既便是你还没有准备好,你也必须要想自己想
清楚下一步怎么走。
擘划那个愿景,然后用倒退式思考方式的推演出每一个阶段性的目标,这样你才能够知
道你的学习和进步是否在驶往正确的方向。
举例来说,我希望我可以学会数字分析的技巧,但是我不知道该从何学起。
而我的主管可能也不想教因为他只希望我处理文件。
所以首先我必须要先假想出未来的愿景,对我来说什么代表会分析数字?
是分析的速度吗?分析的精准度吗?还是对于数字的敏锐度?
假如评估之后我发现我需要更多的 excel 公式技巧,更深入的去了解不同的公式在不
同场合如何应用。
有了这个对数字分析能力的定义,我们再把他拆解成小目标。
我现在已经知道 10 个常用公式,可是我看了网络上的教学好像有提到其他有用的公式。
我除了 vlook up 我还要学会 index match 或者直接用 pivot table 来从不同的角度
观察数据。
所以我慢慢的把那些公式试用在一些 raw data 上面,渐渐熟悉在什么场合用什么公式
可以建立更准确的报表。
而久而久之,我可以扩充我的公式选择从 10 种到 20 种,达到我自己定义的学会数字
分析。
不要等到别人来帮自己设定目标,如果可以的话学会自己去规划自己的目标。
在职场上学习的游戏规则不同,没有人有义务告诉你正确的方向
所以你必须自己去摸索去尝试。
[有目标固然重要,但是长远的计划一定是有阶段性的]
不像在学校,时间到了我们就会被安排到下一个学年。在职场上你的主管不一定会适时
的去提醒你该往下一个目标迈进了,你必须自己去发掘自己的极限,试着去突破。
如果你这时候还是唯唯诺诺的秉持着“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心态,那你永远都会被
你的竞争对手超车,因为别人可能已经想好下一步。
积极的人甚至已经透过某些手段来提前历练自己。
那么我们该怎么提前想好下一步,审视自己是否已经在突破瓶颈的边缘,同时又不因为
总是想着做其他事情而落人口舌呢?
你不一定要明著采取行动,很多时候最直接的方法不一定是最短的路径。你可以偷偷的
在背后观察,每当你看到一封写的很厉害的 email、看到很厉害的报告、看到行云流水
的文章就偷偷学起来。
你也可以暗示主管你想试试看不同的方法,说因为你最近处理事件 A 然后效果不彰,
想要他分享 B 方法来帮助你更快速的处理事情。
如果行有余力你甚至可以主动帮资深同事在他忙不过来的时候帮他消化一些他的工作
趁机学会下一个阶段的实战经验。
但是你千万不可以得过且过,抱着自己只要年资一到就会准备好的心态。
因为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只是给懒得做准备的人的借口。
而机会,只会留给那个不畏惧自己摸索出方向,提前准备好的人。
我试想,如果当初我没有放下窠臼,坚信服务业说一做一的文化,那可能我永远都不会
有机会从服务业转职到软件业,更不会知道原来我的一技之长可以拥有更好的选择。
有人会说现在年轻人之所以辛苦,是因为“努力不一定成功”。
我觉得这只讲对了一半,因为另一半成功的秘诀就是那个 trial and error 的过程。
努力不一定会成功,因为游戏规则已经改变。
在早期的职涯发展中,这种试错的概念不是必须,因为很多营运的结果容易预期。
可是当科技日新月异,消费者的行为模式越发的加速转变时,我们的职涯发展策略是否
也跟上了这样的变迁呢?
如果没有,那我们是否应该反思,放下那个被动等待学习的心态。
放下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思维,加紧脚步甚至放远眼界。
自己去探索什么时候可能、可以谋其职,谋定而后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