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说是待续
但因为已经写到现职
所以这应该是近期最后一篇了...
...除非我又换工作
感谢上周认真阅读的板友
虽然写剧本很开心
但每天一篇就变成乡土剧了
所以最后一篇慢慢写
反正平日许多人都要认真上班(眼神死)
先回答上一篇板友的问题:
1.
怎么不继续做 freelancer? 怎么不降时薪?
会离开第三份工作
是因为出现了我认为更好的机会
不然我是不想走的
毕竟这间科技公司名气大
而且“或许”有机会升正职
(当时主管就是约聘转正)
不过我既然已经选择另一条路
就不回头看了
至于降时薪
中间案子少不是因为我时薪太高
(其实一开始我开时薪 25 美元
结果他们回信说“我们可以再给多一点”
顿时觉得自己开太低了XD)
因为只要有案件
一定是优先塞签全职约的我
当时的问题是科技公司的案件量不稳
如同前一篇提到的
有时真的一周来 40 小时
但也有一个月只来 40 小时的情况
这样很难另外找兼职
久了会觉得
他们只是想要随时拥有资源而已
2.
索尼?苹果?
我觉得是哪间公司不是重点
把自己最想为它工作的梦幻公司带入
就明白那种
让不看好你的人跌破眼镜的那种感动了
重点是不画地自限
你的极限由自己决定
2007 年
有个叫做 Corey Bunnell 的美国高中毕业生
在翻译论坛上询问日本的就学与工作状况
他想去日本工作
因为他的梦想是加入任天堂
为他们制作游戏
10 年后的 2017 年
任天堂的《萨尔达传说:旷野之息》上市
荣获众多媒体年度游戏大赏
这款游戏的野外生态程式设计师之一
名叫 Corey Bunnell
来源:https://tinyurl.com/y9nvyv4w
—————————
这是我工作近十年回顾的最后一篇
想了解前因
请在板上搜寻“外文系学士”
然后再回来这篇看后果
我分享这些经验的目的
是为了告诉大家
外文系的出路不会差
没唸研究所也没关系
文组路虽然窄
但选择少一点
也容易停留在同一个专业领域
相关经验能持续累积
——————————————
我的第四份工作是现职
蛮难写的
毕竟很多事情是身在其中而不自觉的
我尽量以客观的角度来看待这份工作
同样先说结论:
职场上最困难的事
不是找到一份
薪资、福利都好的工作
而是被录取后
得想办法留下来
接续前一篇
我的第三份工作
是以派遣人员身分
在一间全球知名的科技公司
担任台湾繁中翻译审核人员
为这间大科技公司工作
是我做梦也想不到的事
但这只是个虚名
我根本不是他们的员工呀(梦醒)
虽然工作内容很有趣
挑翻译的错误蛮通体舒畅的(变态)
但一年过去
深深觉得这样的工作型态
不适合正值壮年的我
加上起伏不定的薪资
让我渐渐有了换工作的想法
不过还没开始投履历
就有个机会出现在我面前
有天科技公司佣兵同袍私讯问我
“有没有兴趣到新加坡工作?”
他被一家美商新创公司录取了
职缺开在新加坡分公司
但他因为家中因素
必须放弃这个机会
于是他想向人资推荐我
这位同袍跟我是旧识
我还在翻译公司任职时
他是我客户的窗口
我们常有工作上的往来
后来那客户终止了与翻译公司的合作
我们也就断了联系
直到我加入科技公司佣兵团
才发现他也在团队中
世界好小
所以平常还是对人好一点
回到这份新加坡的工作机会
这是很大的转变
我就先跟他要了职位说明看一看
这个职称有点威:
Linguistic Quality Assurance Engineer
语言品确工程师
哦?原来文组也有机会当工程师?
仔细看了一下内容
还好是披着工程师皮的本地化人员
只是本地化被划分为开发部门
所以职称就挂了“工程师”
那位同事也是外文系毕业
只不过他有唸研究所
他能被录取
我应该也可以...吧?
考虑了一天
和家人、闪光讨论后
答应了同袍
几天内准备好履历
开始跑这间新创公司的面试流程
第一关是跟人资的面谈
问题有:
“对于到外地工作,真的想清楚了吗?”
因为很怕又遇到录取后不来的人(望向我同事...)
所以这个她确认了很多次
“为什么要离开那家大科技公司?”
除了我并不是他们的员工之外
在这间已经很成功的大科技公司中
我的贡献微乎其微
而且因为身分的关系
也很难改变既定的规则
但如果是新创公司
任何员工的贡献都显得十分重要
而且只要能证明新方式的好
改变旧有体制会比老公司容易很多
“期望薪资多少”
Glassdoor是所有求职者的好朋友
在面试前我查了类似职称的待遇
并参考现在的最高薪
提了月薪6000新币这个数字
记得人资听到这数字时
小声说了“嗯有做功课”之类的话
“为什么履历只有一页A4?”
以前求职时
因为担心写太多人资不想看
就把履历浓缩成一面A4
而这几年来都是这样的做法
但这位人资跟我说
你现在有八年多的资历
要写详细一点
才能引起主管的兴趣
“有没有专案管理的经验”
我提之前当翻译组长的经验
虽然不是从头到尾管理专案
但翻译的部分是我全权负责
估计交期、分配字数给助理、交件方式
之类的基本管理能力
第一关顺利通过后
履历再往返几次
等到人资专员满意
把履历加到快两面
她才向上呈报
对于履历的长短众说纷纭
但就这次的经验
我可以理解写多一点的好处
毕竟已经不是新鲜人了
一面A4并不能让看的人了解你
后来陆续有四关面试
在一周内跑完
分别是
直属主管、资深同事x2
资深工程师x2(真正的那种)
以及资深产品经理x2
主管是日本人
资深同事一个是意大利人
另一个是韩国人
工程师和产品经理则分别是
新加坡、越南、以色列和印度人
除了口音透过越洋连线有点挑战之外
他们问的问题蛮广泛的,像是:
“对公司和产业的熟悉度”
老实说
在我同袍提到这间公司之前
我并没有听过他们
不过一决定要面试
就开始做功课了
像是下载他们的产品用用看
阅读官网跟观看官方Youtube上的影片来恶补
所以还讲得出来
“团队合作的经验”
我举了个前三份工作的例子
既可以当领导者(翻译组长)
也能当幕僚(编辑、专员)
“对于电脑工程的了解程度”
这是由工程师提出的问题
我承认这是我的弱点
我只具备一般科技类翻译人员的概念
能分辨文本中的基本html代码跟替代字符
然后跟组员们的面试
还接受了现场考试
他们开了几个网页给我看
问我哪边在翻译成多国语言时
会遇到问题
那个礼拜过得很漫长
除了有现职要顾
当周还遇到诈骗(这又是另一段故事了...)
面试完的当下真是心力交瘁
还好这次结果没有等很久
也没有来乱的“不过”
隔周一下午就接到录取通知
我要去新加坡工作了
薪水和我当初提的数字一样
(人资表示虽然我提的数字高了一点
但主管还是同意了
有种电视购物主持人跟厂商副总讨价还价的既视感)
新加坡工作证由公司赞助
年薪12个月
外加配股、首月房租、每月交通费补助
也可以参加员工购股方案
然后休息区很多零食跟水果无限供应(吃货)
确认录取时是 2017 年的 4 月底
6 月中到新加坡就职
至今已将近一年
对于这份工作,先说优点:
上下班不用打卡
也就是完全责任制的意思
除非有会议要参加
否则上班时间可以自由规划
只要自由心证
5 个工作天上满 40 小时即可
提供免费提供工作用笔电
我还记得被录取后
被这间新创公司问到的第一个问题是
“请问你习惯用 13 吋还是 15 吋的笔电?”
然后就职当天
桌上就放了一台全新的 Macbook Pro
正职果然比较受重视
反观某大科技公司的约聘连折扣都没有...
所属产业算蓝海
这间公司不是贩售消费性产品
所以知名度不算高
但竞争者也不多
所以利润还有成长的空间
有配股跟员工购股计画
虽然没有任何奖金
但每个月有被动的配股
也可以主动参加员工购股计画
运用薪资的百分之 1 到 15
以优惠价格买到公司股票
让从来不碰股票的我
买了人生第一张股票
虽然投资理财有赚有赔投资前请详阅公开说明书(唸超快)
还好目前是有赚的阶段
工作内容多变化
除了可以继续挑翻译的毛病外(挑上瘾了)
也必须参与各种专案
每当有新产品或功能要上市时
都要决定英文的用语
并确保那个用语在翻译至多国语言时
不会遇到问题
加上与外包翻译社的互动
比起单纯的翻译或审稿
变化性很大
办公桌可以升降
吃饱可以站着工作
还可以跟同事比赛谁的办公桌升得快
这应该是最好的福利了吧(误)
再来说缺点,只有一个:
我觉得我的能力
有可能无法胜任这份工作
在我的职涯中
绝大部分的工作型态
都是“专心做好一件事”
翻译是如此,审稿也是
但现在这份工作
范围相当广泛
需要同时顾好十件事
新人时期我被保护得很好
所以工作量不算太重
但最近要满一年了
人也越来越旧
要学习掌管更多事情
才发现我的“多工技能”很糟
相较于来自
亚马逊、微软、苹果等大公司的同事
我深深觉得自己能力不足
很容易顾此失彼
所以近期遇到了许多挑战
好在这份工作还是有部分运用到
我之前累积下来的工作经验
这也是文组找工作的优势
怎么找都跟所学有关联
所以接下来的日子
我得证明我离乡背井的选择没错
面试官们的决定也没错
虽然这是 10 年回顾的最后一篇
但对于我的职涯
这是全新的开始
回到前面提到的结论
职场上最困难的事
不是找到一份
薪资、福利都好的工作
而是被录取后
得想办法留下来
虽然 10 年过去
薪资有了大幅成长
也进到体制优良的公司
但挑战一直都在
只是从“找到好工作”
变成了“让我待下去”
简短总结这四篇流水帐的结论
1.
利用烂工作
找到好工作
2.
不想被烂老板管
得证明对方已不够格管你
3.
换工作对于一般劳工
是势在必行的事
4.
找到好工作不是结局而是开头
职涯还漫长得很
啊,都那么简短
那我干嘛写那么多篇(倒地不起)
—————————
后记:
回顾这段不算短的时间
这四份工作中
我最喜欢的
是报社的工作内容
因为总是可以抢先得知才刚发生的事情
看到外电新闻跟照片
是开心的事情
虽然每天工作到深夜
精疲力竭
但睡去之后
醒来隔天又是全新的开始
要编新的报纸
可惜新闻业在这几年转变得太多
收入来源从阅听户转移至广告商
薪资越来越低
工时越来越长
标题也越来越讨厌
记得那时刚进报社时
副总编辑教我
好的标题要让人看一眼
就能了解新闻事件
现在的新闻为了点击率
都下一些像是
“梅雨季节没下雨,气象专家表示这件事更令人担忧”
之类让人看了很生气的标题
后记 2:
请别以薪水高低
来衡量一个人的成功与否
就好像你不会用企业营收
来决定一间公司的好坏一样
我在意的是
我们的毕生所学和付出的努力
有没有在职场上获得同等回报?
后记 3:
外文系还是很棒的
Trust me. I’m an Engineer.
感谢一路相挺的板友
我们后会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