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背景和原po很像 国外财金硕 会计只有初会程度
: 当初回国一心只想进金融业交易室 找了一阵也真的进了仁爱路NY bagle旁边那家
: 也许是菜鸟缺乏经验 不懂得调适自己的压力 过了半年暗无天日的日子
: 毅然决定跨进corporate finance
同样一开始是由banking/consulting进in house corp finance
: 因缘际会下有headhunter介绍我进了外商药厂 一开始从contractor做起 整个team都是美
: 国名校MBA 或是台大会计毕业的
: 另外值得一提的点是 越来越多公司导入SAP, daily transaction的东西以后都是交由sha
: red service center做 会在人力便宜的国家(但要会英文 因为是support整个region)
: 所以accounting 相关headcount通常会在第一波消失 其他finance headcount 也会逐渐
: 不见 取而代之就是雇用contractor
我这里几个观点:
逻辑出发很简单, 每人情况都不同 但我们可简单用HC => Trend => Future来看整体趋势
目前Support team的移动方向
目前support team不限于finance, 包含HR, logistics..ect. 我看过起初从中国, 但可能
薪资成长起来后, 就转到东南亚. 现在连HR很多都是东南亚, 他们英文程度普遍都比台湾
人好. 虽不道地 (还是有亚洲式英文) 但是c/p真的很高, 台湾吸引不到设立center, 也
打不过这些高c/p的人, 目前这个HC移动流向也正在加速中
那我们该怎么做?
(30以下)
其实我会鼓励原po走国外业务是利用年轻先拓展, 因为将来这个现象加速后缺只会消失更
快. 另外已经有点经验但还没30的, 也可以多往些operations, sales, 甚至marketing
练一些multi-funtional的东西. 至少我目前看不出sales & marketing这种要local文化的
要怎么外包, 台湾人还是有HC, 只是设立程度到哪而已
(30以上)
这里选项就精彩了, 目前regional/HQ说实在几乎没看过台湾老板. 除了欧美之外的华人,
还是以abc, 还有中国人, 以及新港背景华人为主. 我们劣势是在太晚, 他们2x岁可能就做
我们3x岁的事了. 而我们2x岁还在为了挤进去当contractor互相竞争, 这是时间差距. 更
别论文化差距. 他们人多势众, 除非我们台湾人个人能力直接鹤立鸡群被看到, 但进去后
也是势单力薄, 极度考验你的社交与政治能力, 而且这时很多人都有家庭了或是婚姻考量
风险也是一大考量, 要好好想清楚
我看过几个选项: 创业, 转职, 或进台商, 以下;
创业
这个选项还蛮多人走的, 当然有好也有坏, 而进到创业这领域本身其实已没什么定则可言
完全考验每个当下的应变与决定, 但是很多人的想法很间单, 就是反正都是不确定, 但是
至少命运掌握在自己, 大家也可参考看看比较自己想法
转职
3x转职都还算可以, 这时就要考量你如何用你的过去专长说服新东家, 如果过去经验太纯
粹的有时反而不是优势. 台湾supply chain目前还看不出转移, 因为我们是代工国. 这块
也是很多人的一个转法, 代工相关的职缺也多
进台商
这个就不容易, 板上前面有强者y大还有q大分享过, 拿下很多外商却在台商零录取率的事
蹟. 台商很挑人. 但毕竟我们是台湾人, 想在台湾生活的话, 我觉得心理建设要做好,
还有期待薪资都要做一番调适, 我相信能力不是问题. 但3x了应该也都知道自己要什么了,
应该都能自己想清楚了, 如想在台湾生活进台商, 那就好好拥抱自己想要的生活吧!
台湾真的是个好地方
: 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断提升自己的价值 兼具multi function的能力 只要有妳的skill set在 就会有地方去
: 加油!
加油! 也感谢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