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先破题:
根据国内最大求职网对高阶的定义:
http://imgur.com/a/WHoe7
其实1M在国内最大平台就是高阶了
1M换算RMB才22万 光是在对岸20-30万RMB的Staff工作可是一堆
可是这在我国最大求职网叫做高阶猎头
看了前面多篇大大的分析与建议 其实这篇引出很多强者
我自己给一点建议 linkedin可以开着 但智联网 玻璃门
这些都赶快去注册好好浏览个几轮
然后回到我想说的心得;
这篇我觉得根本是这20年来的台湾缩影
第一批没走出去的七年级可能都要陆续阵亡了 不是没能力 而是可能是压错边
这里没有批评的意思 因为这种事谁会知道 当年我还看过北市几百万的房价呢
都梭哈在台湾埋头苦干 (包含海归) 结果发现房价来到2k, 3k...
传统观念 '先求有再求好' '没有xxx只有ooo' '吃得x方得o'
我觉得这观念根本就是短视近利被美化而已
包装转型失败 造成差距不断被拉大
回到台湾劳动市场行情 1-2M 是多数猎头的范围 2-3M也有
所以你常会听到很多疑似高尚大的对话 最近我朋友xx怎样 被oo挖过去年薪nn
但实际上这是个错觉 因为1M就被定义高阶
那就是大多数人连触碰这个区块都没有
而这造成什么事 就是留着好像还是有阶梯可爬的错觉
是有 但是比起国外的阶梯 台湾环境的阶梯格子太难爬了
1-2M 是多数猎头范围 不论币值这点在国外也是一样 并不是出了国就薪资会暴涨
但是A地区的此范围职缺数是10, 而B地区的职缺数是100
那爬格子的空间就差了足足10倍
出国不是求高薪 而是求生存
我觉得能在台湾拼到这个范围 甚至2-3m的 就两种情况
第一是真天龙人 可能就是只想在台湾 所以卡了个位
第二是有能力但出不去的人 在个人能做范围内拼到了顶点
第一个状况我就不多说 我想谈的是第二个
第二个你追根究底 会发现不是主角的问题 而是是主角背后一定有个什么东西卡住他
而我观察通常是家庭背景 我指的不一定是钱 而是观念
中国的上一辈在几十年前 对于下代的养成 没办法提供经济基础 但绝对希望孩子成为狼
而我们台湾上一辈因为历经了经济起飞 一个正常中产买了房还会上涨成为身家千万
可是他们会把他们那代的环境错误观念套用给下代
我到现在还听过有爸妈希望孩子在台湾工作 但是孩子说买不起房宁可负债出国找机会
(留学..等等) 所以被批不孝变家庭问题 可是这应该不是孝不孝顺问题 是经济问题
拉个excel就知道的事 因为在台湾会负债更多 (房价)
(下略三千字 大家都比我懂)
然而十几二十年过去了 真正大学毕业能够支撑中产阶级的人才 (1-2M) 越来越少
没了中产阶级对社会的支撑 各行各业当然都是下滑 也造就了 20-30k 的穷忙族
而现在1-2M这个岗位上的年轻人 (我算40以下 要求30以下太严苛)
却也面临了无法突破的窘境
你不突破下面自然上不来 而这个天花板除了职能本身外 最重要的还是市场问题
其实我们早就输了 外资可以说完全没有在台湾设过任何区域型总部 (有的话请提供 让
大家知道一下 我相信是个重要参考资料) 大多都只是设立功能性单位 比如说销售 采购
还有最爱的低价研发单位 没有区域型总部就代表 职缺 职能 还有预算是有限的
但人才上却因为上一代的富裕造成竞争更激烈 并没有因为台湾是边疆 所以随便应征就
可以上班了 我看到前篇有位优秀的新鲜人进了外商金融当contractor 是喜也是悲
而台商大多围绕着外商而运作 就不用多谈了
层看过韩国还有些国家 针对跟不上的薪资水平直接用行政命令调整的 (韩国调了15%)
约是4xk底薪 我不知道这种做法对整体效益怎样 也许经济系的强者可以出来分析一下
但我要说的是 要做 方法真的还是很多 是愿不愿意做
最新议题还有那些返台的 就是去了卡位时机太晚 其实也存不到钱 再加上原本守在台湾
的这些原本应该是中产阶级 (责任是中产阶级 但是资产不是) 如果这一批拓荒者都阵亡了
我还真不知道八年级怎么活 有时候想想一胎化还真有道理
而女生是真的相对好找工作 没有贬义 我想讲的是成家还有下代问题 但是刚出社会男女
差距一拉开 价值观养成也就很难追上平衡了 30岁的黄金'不'交叉 很难孕蕴出有品质的
下一代 再加上老观念的人在旁碎念一些做不到的事情 这大家都有的经验我就不多说
其实一个阶梯的爬升 要上下都能配合 光靠个人之力能做的就是换环境 以因果来说 也许
我们正在偿还上一代经济起飞的债 只是这债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还完 什么时候可以进入
下个循环 国外欧美都开始保护自己人了 不然承平盛世怎么会有川普这种总统? 比法兰克
安德伍还扯 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出现个突破征兆
回到刚说的 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出现个突破点 也许八年级也轮不到 但如果革命发生
在七年级尾由八年级接棒的话 可能九年级有机会吧, 由突围成功的六年级生下的下一代
, 也许是个交叉点
一点观察浅见分享
作者: csalien (红胡子) 2017-06-12 12:46:00
好悲观,但也好中肯..
作者:
chister ( )
2017-06-12 13:17:00推
作者:
pantani (我也想当绿手指)
2017-06-12 13:34:00等台湾薪资跌到比东南亚还低的时候 制造业就又绕回台湾了
作者:
sc1 (sc1)
2017-06-12 13:56:00鲁蛇文多
认同前面写的观察跟分析。但是后面却期待“英雄”出来改变局面? 有点不切实际。“革命”? 如果真的是在讲推翻政府的这种“革命”,我也只能呵呵。
作者:
pantani (我也想当绿手指)
2017-06-12 14:10:00你没有自己的产业 而是作代工 就只能轮到你薪资水平
这是整体结构性的问题。你开头也讲了,这是台湾近20年的缩影,
作者:
pantani (我也想当绿手指)
2017-06-12 14:11:00跌到区域最低的时候才有可能回来台湾设厂就是一个循环而已 东南亚 中国 台湾在绕 日本则跳出
作者:
sc1 (sc1)
2017-06-12 14:13:00鲁蛇们前来组党起来为劳动人民争薪水停止贯老板剥削鲁蛇武装赤卫队抓贯老板游街示众接受鲁蛇法院人民公审
共产党当时对贫穷的农民来说就是英雄啊 也的确革命了你举了韩国的例子 说“要做 方法还是很多 愿不愿意做而已” 我同意但下面却说 期待有个人起来革命 看到这实在无言我觉得这里很多人 觉得“政府”“老板”跟他不是同一国的政府和老板也是人组成的 为什么你能指着他们鼻子说他们无作为 自己却也无作为呢
大推 现在30~40多岁真的被大环境荼毒 戴尔电脑十年前就把核心部门移到大陆 三年前3M台湾办公室被放到上海办公室下 去年巴克莱彻资其实类似原原 po情况的人不少 但很多很早就出国拿学历往国外跳当到台湾大公司高阶虽然厉害 但是算上大陆新加坡香港高阶人才 整个竞争就很可怕不光是没区域型总部 就策略顾问而言 台湾就只有 麦肯锡 bcg APT没几间大陆还有贝恩 罗兰贝格 L.E.K A.T. Kearney 外加一堆本土精品。唸商学院真的要很小心规划原原 po申请的职位感觉很可能要跟策略顾问、投行、四大出来的高管竞争
这些很多有Top MBA,有在职能部门累积执行力又有去专业服务机构锻炼分析能力
但我在想的是这些不能顺利转型的能去哪?这些人终究还是有能力的人才 整个环境突破点在哪里?
我有听过一个四大税务会计师在税务部门熬好几年一直升不上合伙人后来转到行政单位 推行了好几个节省成本的方案 立下大功 成功升上合伙人 过程也千辛万苦之前不是说有大fmcg公司三个最资深的人选一个当 ceo,结果没选上的2个就走了 去了联合利华还那间当 ceo之类的 也表现很好不然就大陆有个很有钱的企业家说要是他们在中年被炒鱿鱼 也不会出来创业 也没想过会成功就只能换条路吧*没在中年被炒鱿鱼
这的确是 很多中年创业是被逼出来的 还说叫后辈不要学他们
巴克莱彻资后 首席研究分析师出来开自己的小基金公司也说赚的不比以前多 卖方只要给目标价 买方真的出钱很不适应
说白了就是大陆崛起,资金都往中国去了,市场大磁吸大,台湾白领赚不到以前外资涌入的的easy money了,加上外商也cost down精简管理阶层,台湾高阶都被移往中国/新加坡去了台湾最好的资本时光已经过去了。 除非愿意全面性开放金融体系,让国际资金自由进出,才有机会挑战新加坡/香港金融(洗钱)中心的市场地位,但这又牵扯到中国会利用经济逼迫政治,这个局目前无解。
作者:
Innnn (Solong,Etude)
2017-06-12 16:10:00好沉重的一篇文。虽然有道理
作者:
zzahoward (Cheshire Cat)
2017-06-12 18:14:00老实说Regional HQ我是知道几间啦.....CRO就有一间阿Dell在台湾的规模也不算小 也是有研发中心....至于我待的公司目前台湾要成为东南亚的HQ机会是少了点 晚点我再来回文好了
经济学的来说一下 照理论来说 如果硬调基本工资 实质上不会真的增加薪资...因为你饼就这么大了 反而只会造成失业率上升
作者:
sc1 (sc1)
2017-06-12 20:15:00当初多考几分去法律系考律师检察官现在就不用波文尻ㄠ惹
政府人员也是要靠中产阶级税金呀 SC可以少讲几句吗
作者:
fegat ( )
2017-06-12 23:38:00七年尾的或是更年轻的 赶快研究要加强的东西 都还来得及七年级初的 认命吧
不同意fegat 个人怎样都该想办法突破 跟年纪没关系我这篇讲环境 但我对个人都还是很正面肯定努力价值
作者:
Hanbor ( )
2017-06-13 01:20:00很有观点
作者:
sc1 (sc1)
2017-06-13 09:14:00鲁蛇总是对怪社会 市场竞争就只能给你这么多
作者:
apley (佛渡有缘人)
2017-06-13 18:45:00什么东西都在那在意中共反而最蠢,越强谈判筹码越多,越弱只能学波多黎各公投当美国51州,再变弱下去只能公投入中了人家是国家要破产了不得己,台湾也不远了。 怕中、拒中让台湾损失得越多,就离悲剧越近。 在那里说不要赚中国钱的人笨,选民就真的被洗脑了,可是政客含小蔡的亲戚都在中国赚钱台湾人民真的要醒醒。 前面说无解的,是‘心结’无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