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湾工作几年了,隐隐觉得,
台湾产业伤害年轻劳力市场方面,不仅仅在于提供的薪水低、工时长。
另外就是,在员工经验的累积跟培养方面,能提供的眼界、资源也有限
导致年轻人就算拼了命的在某些中小企业累积经验
学到的东西还未必能够拿得出台面,多半仅仅适用于单一公司,或是
仅适用于台湾市场。
出了台湾,产品要如何行销、销售、通路、市场研究等等
中小企业本身都一知半解
新人进了这样的公司,过了几年,也还是一知半解的毕业
在台湾显少有跨国际的大企业放眼国际市场,炒短线或是省成本的的中小企业
并无法活络台湾年轻劳力市场的运用,
薪水低是一回事,
做了几年白白变老又是另一回事。
这些想法,在看了台湾人在英国职场上班的心得后,又更显明确了。
以下原文出处:https://www.facebook.com/ukcareerideas/
原作者同意转录至ptt
刚来英国上班的时候,
觉得有点忌妒英国人,
原因是意识到在英国这个环境,
可发展的舞台领域很大,
领域是英国 ─ 欧洲 ─ 全世界。
简单的说,就是大国心态。
有可能我之前在台湾接触的都是本土企业,
范围也局限于台湾而已。
但是在英国,以英国为基,跨足欧洲,
放眼美洲非洲亚洲是很常见的。
用娱乐圈来做例子来表达我想要说的点可能比较直接,
演员或歌手有些成就,
平台是行销全世界的,
通关变成家喻户晓的大明星,
名歌手知名世界各地。
我的公司在欧洲很多国家都有点,
所以要谈去其他国家上班是有机会的。
我朋友在设计公司上班,
英国公司但案子常常是欧洲的。
另个朋友上班的电子商务公司,
跨境经营了20个国家,做全世界的生意。
另个例子是台湾朋友爱买的ASOS服饰,也是经销全球。
不知道是不是发挥大不列颠日不落帝国的历史思维,
就是觉得好像大领域的经营是一种常态的思维(当然是一步一脚印发展),
一开始的布局思考就广,资金感觉比较厚一点,
并有办法复制经验,adapt进入其他的国家。
当然台湾也不是没有这样的例子,
只是我觉得这样的思维与根基没英国这么明显。
也是有大品牌企业如HTC,Acer,ASUS,捷安特
(应该还有其他科技业或其他,但是我对科技业不熟呀)。
中小规模的企业,常常是刻苦的摸索各地市场。
而外商公司,虽是跨国企业,实质上更多的状况是处于下游的分部,
而非上游发展全球策略的中心。
英国是像个中心点的平台,
企业能够吸引全球的人才,
在各地域布局时,将不同人选做适当的配置。
英国是人力吸引机,而非输出国。
在营运需求与人才主动的一推一拉之下,互相互惠。
我的这个看法或许有些偏颇,
毕竟我不够深入了解英国与台湾各大大小小企业与产业经营,
这只是我就表面上看到的个人想法而已。
有些无法详述的思维文化是无形的深根在国情之中。
就像现在的中国,正捧著现金,觉得无所不能,全世界都可以做生意,
买了好多英国百年老店的企业与品牌呀,
这又是另一个故事了。
(另外作者又补充)
知识与经验真的要雇用有实际track record的人来打仗。
就这点英国企业勇于雇用全球的适当人选,
当然做不好也会被换掉。
当然政府也有签证政策予以配合。
这样有人带有人学,
自然可以扩张Knowh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