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 尊刘的三国演义,使用“先主”称呼

楼主: tomhawkreal (阿汤)   2025-05-28 22:56:52
从“平话”到“演义”以来的作者,大概没意识到“先主”
“后主”(平话甚至称为“少主”) 在三国志里面如此称呼,
是因以魏为正统,所以贬低刘备建立的政权 (三国志成书之
前,这种称呼显然不存在)
魏书以“武帝纪”“文帝纪”开头,实则曹操并未称帝,而
是由曹丕追尊为“太祖武皇帝”
(纪传体正史惯例,正统君主才用“本纪”或“纪”)
蜀书则由“刘二牧传”“先主传”“后主传”开头,标题很
明显把蜀汉贬为地方政权,但三国演义照单全收,叙述时都
称先主,至于刘备称帝和之后諡“昭烈皇帝”头衔,很少提
及,反倒是在65回有段编造的,谯周对刘璋讲童谣内容:
“若要吃新饭,须待先主来”
看到这段,已经不知该怎么评论... 简直乱来,
当时人哪晓得“先主”是啥玩意?
至于一直称呼“蜀兵”,本来懒得吐槽,不料116回,傅佥
战死时,还让他讲一段遗言:
“吾生为蜀臣,死亦当为蜀鬼!”
我相信傅佥应该不会甘心当“蜀臣”“蜀鬼” (叹)
作者: gekorader (基果雷德)   2025-05-28 23:40:00
若要吃新饭那句,当年首次看到是真的有笑出来XD至于先主后主之用词,觉得也不是完全没有以下可能:当作者缺乏相关意识时,不只没有发现与作品立场有违,"或许"甚至误以为,这算是一种尊称...类似"我一讲内地你就知道是哪",好像很亲厚;那么"我一讲先主你就知道我是讲谁",“搞不好”对作者来说"语感上"他是那样觉得的...
作者: wilson00164 (狐狸)   2025-05-29 00:38:00
看过一个解释是最早三国志文本是写"若要吃羹,熟煮来",借用宋时"熟煮"为"蜀主"的谶言,后来才改写为新饭与先主的版本。
作者: Euglena (婆娑之洋黑心之岛)   2025-05-29 13:03:00
平话跟演义是要讲给普通民众听的,锱铢必较反而会降低民众的理解。
作者: andy82116 (哭哭鲨鱼)   2025-05-29 14:17:00
参照诸葛亮的说法 正统的说法是先帝吧
作者: gekorader (基果雷德)   2025-05-29 15:03:00
锱铢必较可能降低平话演义的通俗性,没错;但逻辑上而言,并没有把锱铢必较的过程展现给读者啊,呈现的是选择的结果,"这个结果其实有点奇怪",可能出于作者的认识,没错啊
作者: smartwe (找我下棋吧)   2025-05-30 09:53:00
演义中童谣常拿来当预言,就像推背图隐晦暗示可能是太直白会影响历史。所以说先主,时人不懂这不是正好符合吗?当然作者可能不一定想这么多
作者: CGT (Peter)   2025-05-31 12:06:00
戏剧小说就这样,康熙帝国有一幕斯琴高娃:我孝庄~...还好没有刘备说:我昭烈~... 孔明说:我武侯~... XD
作者: Ayukawayen (亚布里艾尔发芽>//<)   2025-05-31 12:46:00
曹叡:我烈祖~
作者: Qaaaa (小Qa)   2025-06-02 15:55:00
我孝庄这幕很有气势ㄚ 设计的不错
作者: HAHAcomet (值得信任的彗星小天使)   2025-06-02 21:52:00
谐音梗是刻在基因里的
作者: gekorader (基果雷德)   2025-06-03 04:51:00
作者应该是没有惨到我昭烈的份上,至于先主一词的选用则确实蛮有可能压根儿就是没想明白;另外孔明武侯没问题啊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